第79章 节帅的阴影(2 / 2)

加入书签

        大家都是节度使,为什么方有德可以纵横捭阖,想打谁就打谁,最后还没留下烂摊子。

        自己却只能困守营州,勉强维持着边镇的局面呢?

        乌知义的心情很糟糕,因为他知道,李隆基这个人,眼睛里容不得砂子。

        他对别人要求很严,对他自己的要求却很松!

        等方有德把战功报上去以后,等待他乌知义的是什么,其实用脚指头想都能猜到了。

        “方节帅,你们这次是威风了,满载而归啊。”

        乌知义走上前去,握住方有德的双手来回摇晃着。

        说不妒忌那些假的,但乌知义也知道,自己没什么后台。自己身上的圣眷,远不如方有德,能力也差了太远。

        本来上次都应该被革职的,多亏方有德上书朝廷,才让他逃过一劫。

        但很多事情可一不可再,这次方有德教训渤海国玩得太漂亮了,朝中大臣交口称赞,称其展示了大唐的威风,又没有妄自乱杀,搞乱边镇局面。

        两相对比之下,乌知义就什么也不算了。能不被治罪就要偷笑,要保住官位,那是想也别想了。

        “朝廷的调令,应该很快就要下来了。”

        乌知义一脸苦笑说道。

        “乌节帅不必惊慌,本帅已经上书朝廷,推荐你为龙武军左军将军。乌节帅虽然作战保守,但长安的龙武军,恰好就不需要折腾。圣人的龙武军,就喜欢那些跟各方都没什么瓜葛的人。

        如此一来,岂不两全其美?”

        方有德微笑说道。

        听到这话,乌知义心领神会,凑过来在方有德耳边压低声音道:“安禄山不是什么老实人,罪证都被我收集到了,等调令来了,我便将这些罪证交给你。”

        方有德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官场的帮助,从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运作乌知义去龙武军,将其调离平卢节度使这个烫手山芋,当然需要耗费政治资源。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白白帮人去做呢!

        安禄山和崔乾佑不一样。

        崔乾佑之前不过是墨斗军的一个小军官,办了也就办了。没人会说方有德什么,只当他是新官上任后立威。

        可现在安禄山已经是平卢节度使麾下的平卢军兵马使了!这个位置可谓是非常要害,牵一发则动全身。

        平卢节度使麾下有两军外加安东都护府及榆关守捉:

        平卢军,驻地在营州城内,共有兵员一万六千人,军马四千二百匹!

        而卢龙军驻地平州城,只有兵员一万,军马三百匹。

        榆关守捉,在营州城西四百八十里,有兵员三百人,军马一百匹。

        安东都护府,在营州东二百七十里外,麾下兵马八千五百人,军马七百。

        显而易见,平卢军是平卢节度使麾下的主力军队,集中了的大部分战马,作为机动兵力,保障平州营州的安全。

        安禄山占据了这样一个要害的位置,那可不是方有德想拿掉就能随意拿掉的。

        乌知义被张守珪在自己的辖区安插亲信,实际上也是因为他这个“弱势节度使”,没有后台也没有属于自己嫡系亲信。对于很多潜规则的事情,没有办法说不。

        其实朝廷设立节度使以来,大部分都是弱势节度使,在任上兢兢业业的,也翻不出什么浪来。

        “这次乌节帅支援我们奔袭渤海国有功,我让儿郎们留一千匹绢帛给节帅打赏将士们。

        军务繁忙,恕在下失陪,这就要返回幽州了。”

        方有德拱手行礼,对着乌知义一拜,随即转身便走,只剩风中身后的大氅在寒风中呼呼作响。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乌知义无奈的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总算是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他算是看出来了,谁跟方有德做邻居当节度使,真踏马倒了血霉。

        ……

        华清池的御汤九龙殿内,方重勇假装不认识李隆基身边的李白,坐在高脚凳上低着头不说话。

        “不要那么拘谨嘛。”

        李隆基摆了摆手,指了指李白对方重勇说道:“听闻你是神童,作诗颇有水平。朕身边这位便是名满天下的李太白,你这就作诗一首,让他品评一番吧。”

        李隆基温和笑道,并没有作为帝王的架子。或许是因为他现在心情比较好吧。

        “圣人在前,我被吓坏了,作不出啊。”

        方重勇苦笑说道。

        这确实扫了李隆基的兴致,不过对方似乎并不在意的样子。他轻轻摆了摆手,李白躬身行礼后告辞,这里便只剩下方重勇与李隆基二人了。

        “你父亲这次立下的功劳很大,很大,封一个爵位都够了。不过他现在不在长安,封爵意义不大。所以朕就想把给你父亲的赏赐,转一部分到你身上。”

        李隆基开门见山的说出了这次叫方重勇来华清宫的意图。

        “那么,告诉朕,你想要什么呢?”

        李隆基看着方重勇问道。

        这种问题不好回答。

        因为李隆基给他的东西,不一定是他需要的。

        反过来说,方重勇想要的东西,李隆基也不一定肯给。

        “这样吧,朕送你去崇文馆上学吧。”

        李隆基不以为意的说道。

        还来?都踏马从弘文馆退学过一次了啊!

        方重勇连忙拒绝道:“圣人,我想去凉州历练一番,最好是有一个州府参军的闲散官职。”

        “去凉州?为什么啊?”

        李隆基一脸古怪看着他询问道,他是真没看透方重勇到底想做什么。

        “俗语说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我就想去凉州的边疆长长见识。等回长安以后,再来进学馆读书。请圣人成全。”

        方重勇对着李隆基叉手行礼,深深一拜说道。

        “你容朕想想。”

        李隆基一只手按住太阳穴,不断揉捏着,似乎在为方重勇的请求而感觉苦恼。

        这个要求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低得都有些卑微了!

        这样对待功臣的儿子,天下人会怎么看待他这个圣人?

        一时间李隆基亦是陷入沉思之中,不知道应该如何决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