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槽点满满的下一站(2 / 2)

加入书签

        套路应该这么走才对呀!

        牛仙童搞不懂方重勇到底是怎么在想,也搞不懂对方为什么当了京官却一点都不高兴,反正对方不讨好自己就是不对,等回到长安后,有这一位好看的!

        他在心中暗暗发狠,却是对方重勇皮笑肉不笑的叉手行了一礼,随即转身便走,离开了甘州府衙。

        <div  class="contentadv">        拿着这份内容复杂,套路深厚的圣旨,方重勇看了又看,忽然想起刚才牛仙童对自己的称呼。

        现在他已经不是方使君,而是方员外了!

        脑子里出现前世电视剧中那些富态又挺着大肚子的“员外”,方重勇感觉略有些微妙。

        好像自己已经进入了大唐官场这个光怪陆离的奇葩圈子,并成为这个圈子里面的一个难以描述的另类。

        “使君,这……”

        严庄一脸苦笑的凑过来询问道,现在甘州府衙基本上都知道方重勇被调职这件事了。

        唐代官员一般任期都是四年,四年后轮转等待选官。这个等待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可以是几十年,短的立刻就走马上任。但像方重勇这样频繁调职的人,还真不多见。

        足以见得前途远大。

        根据后来白居易在史书中的吐槽,大唐官员要是不轮换个二十次以上,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官运亨通”。一辈子轮换三四次就没声息,后面苦等几十年的官场卢瑟大有人在。

        换官职换得勤快不但不是倒霉蛋,反倒是潜力巨大的象征。

        “我在那边站稳脚跟以后,就想办法调度伱过去。或者你现在就辞官,作为我的僚属一同前往?”

        方重勇将严庄拉到一边问道。

        “当然是跟着使君……员外一起了!这鸟县尉谁想干谁去干就得了!”

        严庄咬了咬牙说道。

        听到这话,方重勇略有些意外,随后想了想也就释然了。

        县尉通常是不得志,没有后台的科举中举之人的第一个官职。但凡有点后台的明经科都是不愿意去的,更别提进士了。

        这个官职概括就是:权小事多麻烦大!

        虽然“理论上”的职能主要是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但实际上县里芝麻绿豆的事情都归县尉管。比如说张掖县这边,要跟张掖城外的城旁沟通,那能县令出马么?肯定是县尉去公事公办,公事办不了以后再来想别的办法啊!

        这是“入流官”中的底层存在,严庄其实一点也不稀罕。

        在方重勇身边可以当个“不入流”的佐事官,说白了就是类似师爷一般的人物,却又带编制,只不过是方重勇给他发俸禄而已。

        “方员外,到偏远地方赴任的中枢官员,一般都有自己的厨子、舞女、医官、僚佐、护卫。员外何不在甘州本地请一些人?”

        严庄压低声音问道。

        方重勇一愣,随即暗搓搓的想:

        方大福会做饭,算是厨子,跟阿段一起都是护卫。

        阿娜耶是正牌医官家庭出身的,懂医术,又是西域胡女的后代,勉强也算是个医官和舞女了。

        严庄当僚佐处理一些日常小事务,身边还有方来鹊这位佛门“圣子”。

        这个阵容虽然低配了点,倒也挺齐整的。

        “不用了,人多了麻烦,现在身边人都是信得过的。真正需要人手的话,以后再说。”

        方重勇摆了摆手,无可奈何的说道。

        一路向东变成了一路向西。敦煌是大唐兵马可以完全实控的最后一站,看似更西边还有广袤的西域,实则敦煌才是大唐力量持续投射的边缘。

        再往西,大唐的国力也好,军力也好,便无法面面俱到,四处都是漏洞。

        基哥给他的这个安排,还真是……挺微妙的。

        “狗X的,快入冬了在沙漠里面赶路,基哥真是平日里不积德啊!”

        走出府衙大门的时候,方重勇感受着风中的阵阵寒意,忍不住开口骂了一句。这要是不能按期到达沙州,又是一堆麻烦事。

        而在冬天的沙漠中赶路,会让人酸爽到浑身抽搐。前世有过糟糕体验的方重勇,实在是不想大冬天的顶着风雪去沙州。

        ……

        九姓铁勒逐渐形成于突厥称雄的时期,并臣服于突厥,保持了自身部落的独立性。

        这便是草原帝国的组织模式,它没法维持太大的编制,只能以小部落构成大部落,一级一级往上凑成一个“帝国”。

        九姓铁勒逐渐形成了回纥、仆固、同罗、拔野(也)古、思结、契苾、浑、拔悉蜜、葛逻禄等,这里的“九”其实也不是定数,而是多的意思。

        开元时期,九姓铁勒中的回纥最为强大。

        开元二十七年秋,在幽州节度使方有德的谋划下,李隆基下达密旨,与九姓铁勒结盟,并依照方有德之策,将草原划分为大小不同的九块。

        约定待消灭突厥,瓜分其地后,各部便按照事先约定好的地盘迁徙。

        至于后续有什么矛盾要扯皮的,可以再商议。将消灭突厥定为最紧要事件。

        与大唐边境接壤的拔野古部率先发难,契苾、仆固、葛逻禄等部也依次起兵,合攻突厥牙帐。

        屯兵碛口的方有德按兵不动,只是命朔方节度使提供粮秣。

        一直在这场乱局中观摩的回纥诸部,终于按捺不住,南下攻打后突厥汗国的牙帐。以回纥入局为标志,大唐北方草原再次进入乱局时代!

        突厥人阵脚大乱,连忙从河西以北的峡口山退兵,但却为时已晚。

        等他们回到突厥牙帐的时候,正好遇到因为下场晚了,什么都没捞到的回纥骑兵。

        双方在突厥汗国牙帐以北的毗伽可汗碑附近爆发了激战!突厥人大败,被回纥骑兵打得溃不成军!

        自此,突厥汗国覆灭,被九姓铁勒取代。这时候的方有德,正带着五千精骑前往铁勒各部,带兵展示军威,每到一处,便要求该部酋长前往朔方军驻地灵州开会,等待大唐皇帝李隆基的接见!

        不得不说,这一幕相当的讽刺。

        因为就在开元二十三年的时候,为了专心应付吐蕃,突厥与大唐的关系转好,突厥毗伽可汗尊唐玄宗为父。于是在牙帐附近树立了毗伽可汗碑。碑文里大量记录了(及吹嘘)了毗伽可汗的“丰功伟绩”。

        比如说今天干掉了哪一支铁勒,明天又殴打了契丹人什么的,连开元初劫掠山丹马场的事情都有记载。

        没想到他没过多久就被毒死了,后突厥汗国也四分五裂,最后灭亡。

        第二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