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绝对信息优势的先天压制!(1 / 2)

加入书签

第110章  绝对信息优势的先天压制!

        原来从一开始,他就知道了。

        郑和垂头。

        他之前还一直在纠结是否应该坦白。

        如今想来,是自己太过于可笑了。

        以太孙殿下的聪明,又怎么可能猜不到他的来意和用心呢?

        “好!”

        郑和没有多说,更没有解释。

        他已经准备好承受一切惩罚,这都是自己罪有应得。

        自然也无须多言。

        ……

        天界寺。

        佛堂。

        朱允熞与道衍皆向佛而坐。

        “太孙殿下果然聪明绝顶,竟然能猜到贫僧尚在金陵城。”道衍轻叹,不胜感慨。

        一生观人无数,识人无数。

        博学而通儒道术三家。

        自以为窥得天地之机,世间之妙。

        以阴阳术数,算尽人间事。

        自从见到燕王朱棣之后,便认为对方有天道相佑,将来必为九五至尊,君临天下。

        这是他对天下大势分析的结果。

        也是对自己观人之术的自信。

        特别是太子朱标死后,道衍更觉得事情正向他预料的方向发展,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朱元璋垂垂老矣,时日无多。

        朱棣纵然没有被立为太子,但任何一名继承者,都再也没有朱标的声望。

        而朱棣又手握重兵,在藩王中势力最强,在军队中威望最高。

        只要精心准备,待朱元璋死后,寻得合适的时机,率兵举事,就能夺得天下。

        但道衍却没有算到,年仅七岁的朱允熞竟有如此之能。

        不仅才华逆天,而且种种手段,诸多算计,皆有若神来之笔。

        天马行空,完全出乎预料之外。

        而自己的观人识相之术,用在他身上的时候,竟是如云山雾海,完全看不透半分。

        他一直在想,朱允熞的背后,究竟有何人在指点?

        道衍虽自视甚高,却也不得不承认,这般人物,较之他亦是丝毫不差。

        或许,还要高过一筹。

        不过,到了今天,道衍终于明白了。

        朱允熞的背后并没有人。

        只有他自己。

        他一直在凭自己的能力,与朝堂众多势力争斗。

        写惊世之诗,出定国之策。

        玩弄朝堂大臣于股掌之间。

        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相信的答案。

        一名七岁的孩子,没有任何人指点,就有这样的能力。

        这已经不能用多智近妖来形容,而是近乎生而知之了。

        若非如此,以七岁的年龄,怎么也不该有这等本事。

        朱允熞道:“三保有统帅之才,所擅长的却是率军出征,克敌立功,戓断是非曲直,临机应变,皆非常人能及。”

        “至于朝堂党争,用尽阴谋诡计,却非他所长。”

        “之前立储风波,各方势力联手掀起惊天声势,孤便察觉这其中亦有四叔的人。”

        “可四叔如今已离开金陵,返回北平,路途遥远,通信不便,无法如意指挥。”

        “朝堂局势,瞬息变化万千。”

        “倘若没有四叔的同意,立储这等大事,那些人也不敢轻易介入。”

        “当时我不明白,直到见到三保之后,才恍然大悟。”

        “三保能留下,你当然也能。”

        “以你的聪明,还有四叔对你的信任,有伱坐镇,又与四叔亲临何异?”

        道衍用手挪动着佛珠,脸色平静,但心平已掀起惊涛骇浪。

        朱允熞深居宫禁之中,他对外界的事情,是如何知道得这般清楚的呢?

        甚至连自己在燕王身边的地位,都了解得十分详细。

        要知道,明面上,道衍只是跟随在朱棣身旁的一名僧人,为其诵经祈佛。

        若不了解内情,外人很难相信,无官无职的他,竟是燕王身边最受信任之人,更可以在必要时,指挥燕王麾下的人马,代燕王行事。

        但朱允熞却言之凿凿,似乎早已是洞若观火,看破了他的一切,道衍又如何能不惊呢?

        道衍微微笑道:“贫僧只是一名出家人,并无官职在身,又如何能指挥得了朝中大臣,太孙殿下太看得起贫僧了。”

        朱允熞淡淡一笑,道:“你先别急着争辩,孤不但知道这些,孤还知道一些事情。”

        他的目光,望向上方大佛。

        高大威严,俯瞰众生。

        道衍心中突然剧烈不安起来。

        “十年前,皇爷爷下旨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你得人举荐,自此便跟随在四叔身旁。”

        “到了北平之后,你成为庆寿寺住持,得到四叔的看重,时常出入燕王府,与其密谈。”

        “至于密谈的内容……”

        朱允熞的声音止住,随后深深看了道衍一眼,似笑非笑。

        道衍手中转动念珠的动作骤然停住,盘坐的身躯轻轻颤动了一下,随之僵住,面上已无血色,却又随之挤出了笑容。

        “太孙殿下言重了,贫僧既蒙陛下相召,挑在燕王身边诵经祈福,自当恪尽职守。入燕王诵经,实属份内之事。”

        他慢慢闭上双眼。

        喜怒哀乐,皆已收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