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这绝不可能!蓝玉学狗叫!一个新的(1 / 2)

加入书签

第147章  这绝不可能!蓝玉学狗叫!一个新的传说!

        三日后。

        在确认倭寇据点已化为乌有,落水而逃的人,也全部都被杀死之后,船队启程返回。

        海岸边,蓝玉早已在这里恭候。

        数日前,他正苏州布置防务,准备迎接倭寇对苏州的进攻,却收到了嘉兴府知府许东江送到的军情快寄。

        太孙殿下在嘉兴城下,以五百新军,大破数万倭寇和反贼,歼敌无数,已出兵松江府,准备收复松江。

        收到信的时候,蓝玉第一反应是,这是伪造的。

        但仔细看了又看,辩认了再辩认,无论是关防印章,还是信件蜡封,都证明了此信的真实性。

        蓝玉仍不放心,唤来苏州府知府刘翰墨。

        苏州府与嘉兴府亦是接壤,两地知府偶尔也会有书信往来。

        刘翰墨拿出以前许东江写给他的信,反复比对,确认字迹一致,乃是许东江亲笔所书。

        这怎么可能呢?

        蓝玉身为大明开国名将,从随开平王常遇春麾下领兵开始算起,东征西战,迄今领兵已有三十余载。

        以他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五百新军,如何打赢数万倭寇和反贼联军。

        要是倭寇和反贼联军这么容易被打败,他又何必从京师调集五万大军,前来围剿呢?

        劳师动众不说,光是军费开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军一动,白花花的银子,便如流水般的花了出去。

        真当朝廷的钱多得用不完吗?

        还不是因为倭寇和反贼势大吗?

        他带了三千先锋军,赶来苏州府坐镇。

        再加上苏州府本地驻军,加起来有上万之多。

        可即便如此。

        蓝玉想的,仍是如何防守,而不是进攻。

        倭寇和反贼来势汹汹,能守住苏州就不错了。

        要进攻围剿,只能等后续五万大军到齐了才行,眼下他们还在路上呢。

        可倭寇和反贼的联军,就这样败了?

        按许东江的信中所说,双方还是在嘉兴城下平原上,正面对抗。

        看着信件所描述的战斗过程,蓝玉怎么看,都觉得离谱。

        皇太孙又马不停蹄,接着兵发松江府呢?

        逗我玩呢?

        看来看去,他最后还是选择了不相信。

        这不可能。

        完全不可能。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嘉兴府也被倭寇和反贼打下来了。

        然后,许东江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之下,写下了这封信。

        或许他描述这么离奇荒诞的战争过程,就是给苏州警示,这是瞎编乱造出来的,你们不要相信。

        蓝玉与刘翰墨商议了一番,两人都觉得这应该才是事实。

        看来。

        倭寇和反贼此番当真是气焰嚣张啊。

        不仅占了松江府,连嘉兴也相继沦陷了。

        朝廷要平定,只怕不容易。

        彻底平叛,可能比预计的时日,还要久得多。

        不过,蓝玉立即想到另一件事。

        倭寇和反贼大举进攻嘉兴府,那松江府是不是就空虚了呢?

        或许是一个机会?

        对于一名领兵多年的大将来说,蓝玉很清楚,战机稍纵即逝,但眼下朝廷大军未至,如果贸然出兵松江府,导致苏州空虚,倭寇和反贼的兵马若是从嘉兴杀一个回马枪,进攻苏州,那就可能被断了后路。

        思索再三之后,蓝玉便吩咐刘翰墨道:“你坐镇苏州城中,本将带来的三千精锐,留给你一千五百人,再加上苏州本地的驻军,足够伱守住此城。”

        “朝廷大军,几天后就到了。”

        “本将率一千五百兵马,去前方查探消息。”

        刘翰墨领命。

        松江府城落入倭寇之手后,苏州自是人心惶惶。

        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商贾大户在暗中散布流言,苏州城一度陷入混乱。

        好在很快,凉国公蓝玉便率三千精锐,抵达苏州。

        这才将混乱的局面,安定了下来。

        有大将军坐镇,苏州将士皆是心中大定,不再畏惧倭寇和反贼。

        安排好之后,蓝玉便点了一千五百兵马,浩浩荡荡,赶往苏州与松江接壤的边界。

        他只是试探虚实,并不会冒然发起攻击。

        出了苏州府城,前行约五十余里。

        蓝玉令大军安营扎寨,自己则带了十几名轻骑,观察周围的情况。

        就在这时。

        只见远处有一骑快马,自松江府城那边,直奔而来。

        太远还看不太清,但很快就靠近了。

        那人的身上,竟然穿着锦衣卫的制服。

        见到蓝玉,那人顿时喜出望外,连忙翻身下马。

        “见过凉国公。太孙殿下已收复松江府城,又挥军前往海上,攻打倭寇的老巢据点。松江府城虽已收复,却因兵力不足,十分空虚。太孙殿下令你即刻率军,赶赴松江府城。”

        “什么?”

        蓝玉怀疑自己的耳朵。

        松江府城已经收复了?

        你丫的编造情报,谎报军情,也能不能编得靠谱一些啊?

        他顿时勃然大怒:“一派胡言,太孙殿下只带了五百新军,如何能收复有数万倭寇与反贼盘据的松江府城?”

        “再说,太孙殿下的军马,还在前往嘉兴的途中呢?又如何到了松江府城?”

        “你身为锦衣卫,竟敢谎报军情,欺瞒本将,试图为倭寇诱敌。来人,将他拉下去,砍了!”

        蓝玉真的怒了。

        先是嘉兴府知府许东江写了一封满纸谎言的军报。

        接着又来一个锦衣卫报信。

        还一套一套的,对上了。

        可你们好歹编点像样的啊!

        也不要太过于荒诞离奇了啊!

        好歹我蓝玉也是领兵打仗多年的老将,就是从未上过战阵的新兵蛋子,也不可能相信这么荒谬的故事吧!

        去骗三岁小儿还差不多。

        一个是朝廷命官,一个是锦衣卫,深受国恩,就这么容易被倭寇威胁,传递假军情?

        此等贪生怕死之辈,留他作甚?

        那名锦衣卫一愣。

        怎么回事?

        我哪里谎报军情了?

        我报的可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啊!

        可蓝玉身边的亲兵却不管那么多,当即将他拿下。

        那名锦衣卫急得大叫:“凉国公,军情堪合都在,还有锦衣卫腰牌,若有疑虑,可以仔细验证。”

        “你不分青红皂白,不信军报,还要将我抓起来处死,那就是犯了滔天大罪。”

        蓝玉怒道:“死到临头,还敢狡辩?砍了吧。”

        亲兵闻言,抽出刀来,就要砍下。

        “大将军,不可。”旁边的一边偏将连忙阻止。

        “末将看了他的腰牌,确是锦衣卫无疑。”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但大将军并无管辖锦衣卫之职权,擅斩锦衣卫,只怕惹来陛下震怒。”

        蓝玉没有吭声。

        这一点,他又何尝不知道呢?

        虽说他身为统兵大将,领兵在外,有临机决断之权。

        锦衣卫敢谎报军情,他就敢杀。

        不过,事后陛下那里,恐怕少不得被责骂一番。

        这段时间闭门休养换取来的一点好感,又会因此而败尽。

        但看这人如此嚣张,公然欺骗自己,还死不悔改,不杀他实难消心中之气。

        偏将小声道:“大将军,许东江身为知府,家人也都在嘉兴城中,若说他因为全家上下的性命,而受倭寇胁迫,发信谎报军情,这确有可能。”

        “可锦衣卫是从金陵城来的,于此地毫无瓜葛,倭寇无法用他们的家人协迫,放他前来报假信,似乎有点说不太通?”

        这句话便宛如一道惊雷,将蓝玉炸醒。

        他惊疑问道:“难道,他报的军情,还是真的不成?”

        偏将轻轻点了点头。

        “也只能如此解释了。”

        “这怎么可能?”

        蓝玉失声脱口。

        五百兵马,将数万倭寇和反贼击败,就已经是离谱到家了。

        再攻下松江城?

        太孙殿下带的,怕不是新军,而是天兵吧?

        偏将细细看了看被拿下的那名锦衣卫,才在蓝玉耳边附耳道:“这名锦衣卫,末将隐约见过几次,虽不曾与他有过交往,但还有些印象,错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