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民心可用,神棍要做到底吗?(2 / 2)

加入书签

        “孤已经奏请了朝廷,放开海禁,允许沿海的百姓自由出海,打渔,与海外番商进行贸易。”

        此言一出,四周顿时安静了下来。

        百姓们的目光中,都充满了不可思议之色。

        场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声问道:“这……这……这是真的吗?”

        朱允熞笑道:“老人家,孤虽然是小孩子,但也是太孙,奉旨监国,岂有儿戏之语?”

        “太好了!”老人激动得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抬头望天,道:“老天开眼啊,大明朝开海禁了。”

        不止是他,许多百姓都是如此。

        一个个激动万分。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条件,百姓们能做的,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唯其如此,才能养家糊口。

        可因为倭寇作乱,从元朝开始,朝廷就开始禁海。

        尽管如此,百姓们偷偷下海,去做生意,去捕鱼……到海上去谋生的,始终很多。

        可一旦被朝廷发现,就会遭到严惩。

        许多人因此而丢了性命。

        可百姓们也没有办法,他们总得弄到一口吃的,总得活下去啊。

        看着近在眼前的大海,就如同守着一座宝山,却不准他们进山,这谁又能忍得住?

        而且,官府为了防止百姓们偷偷下海,还将他们往内地赶,不许他们住在海边上,沿海的良田,都荒废了不少。

        许多本来住在海边不远处的百姓,甚至因此家破而亡。

        此际听到要解除海禁,让他们自由下海,也难怪这些松江的百姓喜不自禁,感慨万千。

        倭寇没了,以后自由出海了。

        太孙殿下绝对是神灵再世。

        百姓们再度跪了下去,磕头谢恩。

        朱允熞道:“孤还决定,要在这一带的海边,挑一处地方,建一所港湾城市,供船只停泊,商贸往来。”

        “朝廷会下拔银子,孤也希望你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一起努力,将这座城市建好。”

        “大家说,好不好?”

        “好!”

        他的话音一落,百姓们齐声回答,声震九天。

        朱允熞的嘴角边,浮起一抹笑意。

        如今的松江府,所辖之地,也就是后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

        作为长江的出口,上接长江,下临大海,又有黄埔江穿过其中,此地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除此之外,松江府本身的基础,也非常不错。

        土壤肥沃,田地亩产很高,商品经济发达。

        如果说要让大明开启大航海时代,进行海外殖民,发展国际贸易,那松江府无疑是最适宜作为中心节点城市的。

        他要在这里,建造一座奇迹之城,来推动整个大明加速向着新时代迈进。

        这首先要取得当地百姓的支持。

        若是有什么人以破坏风水为由,横加拦阻的话,虽然朱允熞可以镇压,强制推行,但恐怕还是会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直接用自己此刻“神仙”的身份,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矛盾,化解于无形中,何乐而不为呢?

        何况,大明朝廷的经济状况,朱允熞还是很清楚的。

        老实说,国库的钱委实不多。

        毕竟,大明才成立二十几年,又年年用兵,花费巨大。

        可他要大力发展新军,要搞技术研究和制造,要修建远洋的宝船……这些都需要钱。

        还能拿出多少银子,建设新的海港城市呢?

        如果可以发动民间力量筹措资金,那就最好不过了。

        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

        民间很多寺庙,都是老百姓自发捐款筹建的。

        即使是没有钱的穷苦人家,也能通过做工的方式,出一把力。

        毕竟,做农活是有季节性的。

        一年真正在田里忙碌的时间,主要是春耕秋收。

        闲下来的时间,就能出力建设了。

        看着下方沸腾的百姓,热情高涨的人群,朱允熞就仿若看到了一座新的城市,正从地平线上,徐徐升起。

        ……

        ……

        ……

        金陵。

        皇宫,奏天殿。

        朝会正在进行时。

        文武百官朝拜之后,太监便高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启奏陛下!”

        黄子澄走出朝臣队列。

        “臣听闻前方有捷报传来,但不知为何,宋国公冯胜接了捷报,却没有上呈朝廷,反而将报信的人关了起来。”

        “哦?”老朱的声音,微微有些惊讶,问道:“冯爱卿,可有此事?”

        冯胜连忙站出来,道:“陛下,此事微臣正待禀报。昨日收到的这封捷报,满纸皆是荒谬,一眼便知是在胡说八道。”

        “前方将领,夸大其辞,虚报军功,虽亦是屡见不鲜之事,但如这封捷报这般荒唐的,微臣还是第一次见到。”

        “故而将报信之人拿下,严加盘问。但此人却一口咬定,捷报是真的。”

        “微臣不敢擅自做主,已将捷报带来,上呈御揽,请陛下定夺。”

        说着,他从袖中拿出捷报,弯腰双手捧上。

        太监忙走过来,将捷报接过来,再送到老朱手中。

        朱元璋翻开来一看,脸色顿时一变再变。

        先是大喜,后来脸色却慢慢阴沉了下去。

        许久,老朱将捷报收起,问道:“冯爱卿,你是说,怀疑这封捷报有假?”

        冯胜抬头:“臣自追随陛下以来,东征西战,领兵三十余年。大小战数百起,自问亦堪称知兵之人。”

        “捷报所载的战争过程,在臣看来,已不止是言过其实,而是胡编乱造,信口雌黄了。”

        “臣又不是三岁小儿,岂能被这种捷报所骗?”

        朱元璋若有所思,沉默不语。

        半晌,吩咐太监道:“将捷报发下去,让大伙儿都看看吧。”

        太监连忙拿过接报,送到领头的大臣手中,随后便一个接一个,传阅了下去。

        “大家都看完了!说吧,有什么想法?”老朱问道。

        众臣顿时纷纷出言。

        “陛下,宋国公说得不错,这捷报的内容,太荒谬了。”

        “这不像是军情捷报,倒似是说书先生说的神话故事。”

        “虚报军功,历来皆有,也不足为奇。但他这编得也太不像话了吧?”

        “假的,这绝对是假的!”

        “这要是真的,我以后名字倒过来写!”

        ……

        朝常上,文武百官几乎都认定,捷报一定是假的。

        唯独黄子澄高声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短短数日,前线便传来捷报,看来,倭寇之乱,弹指可定。松江城不出几日,必定收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