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发展的脚步!经济之城魔都!(1 / 2)

加入书签

第152章  发展的脚步!经济之城——魔都!

        蜉蝣不知昼夜,夏蝉不知春秋。

        大明朝堂上的官员,任何一个皆是当世之人杰。

        能载入史册的人,除了极少数二代,三代之外,随便拎出来一个,论聪慧,论心智,论见识,无不是出类拔萃,远超常人。

        但他们没有见识过后世的科技文明,还不知道热武器对冷兵器的碾压性优势,也就无法理解几百新军是如何将数万倭寇和反贼歼灭的。

        此际,许多人心中浮想联翩。

        新军为何有如此恐怖的战力呢?

        尽管接受了新军铲除倭寇的事实,却对离奇的过程深感不可思议。

        ……

        此时的朱允熞当然不知道,这一战给大明带来的影响,还远远超过歼灭数万倭寇和反贼本身。

        他此刻正领着一群官员和工匠,考察哪里适合建设海港城市。

        这一考察,便发现许多问题。

        此时的松江府靠海岸边一线,人口并不多。

        除了禁海的原因之外,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苏州河水患严重。

        动不动就将两岸的田地淹没。

        与后世黄浦江几乎成为上海滩的另一个代名词完全不一样。

        此时的黄浦江还只是苏州河的一条支流。

        朱允熞一番考察之后发现,要治理松江府境内的水患,疏通河道,最省时省力的方法,是疏浚黄浦江,使其上连太湖。

        然后将苏州河的引入黄浦江,再流出去。

        如此一来,黄浦江反而会成为主流,苏州河沦为支流,与后世又一样了。

        只是治理水患,建设新城,都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朱允熞将郑和唤来,笑道:“此次出征,却是辛苦你了。”

        这一路前来,郑和说的话极少。

        但军队中的日常事务,人员调度,诸般布置,都是他在操劳。

        朱允熞只负责发号施令,完全不管细节。

        郑和都布置得非常到位。

        这就是能力的体现了。

        没有这么优秀的副手,他的精力会被分散一大部分,陷入诸多繁琐事务中,而不能全力思考战略方向。

        郑和受宠若惊,忙道:“属下不辛苦,能跟着太孙殿下出征,是属下的荣幸。”

        “这些天跟在太孙殿下身边打仗,才真正见识到了太孙殿下的本事。”

        “始知以前皆是坐井观天,虚度浮生。这段时日的所见所闻,已胜过郑和前半生许多。”

        尽管新军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燧火枪他也早就用过。

        但真正见识到此物在战争中的恐怖威力,还是让郑和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而朱允熞的表现,在他眼中,更是有若神明。

        相比之下,哪怕是自己曾经崇拜无比的燕王殿下,在太孙殿下面前,都有若荧火之光,与皓月争辉了。

        朱允熞笑了笑,道:“从前人们不会用火,一直到燧人氏出现,教会人们钻木取火,又教人们用火烧东西吃,才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有巢氏教人们学会造房屋,人族才从阴暗的山洞中走出来。”

        “知生氏教人们以兽皮御寒,以树叶遮体,从此人族才有了衣服可穿。”

        “神农氏尝百草,人们才学会了治病。”

        “仓颉造字,人族的文明才得以传承。”

        他对郑和道:“我和你说这些,是想告诉你,文明一直在向前发展。”

        “从前军队打仗,用大刀长矛,用弓箭,以后就会用燧火枪,用火炮。”

        “不仅如此,我们现在用的许多东西,将来都会被更先进的工具取代,就如同枪支取代弓箭一样。”

        “我设立技术研究和制造局,正是为了发明更多更先进的东西。”

        郑和愕然。

        受时代的限制,他对这些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

        但见识了燧火枪的威力之后,亦慢慢明白发明创造对国家和军队的重要性。

        朱允熞话锋一转,道:“松江府遭倭寇蹂躏,刚刚收复,百废待兴。但原来的官员,多半死于倭寇之手,官员缺失。伱随孤出征,立下大功。孤决定保举你为松江府知府。”

        他要将此地打造大球最大远洋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殖民军事中心……未来大明最重要的经济之都!

        则必须要一个可靠的人来执掌此地。

        金陵军事学堂如今已经渐渐走向了正规。

        有了前面的一千多人打底子,带动后面的人,训练和培养都会容易很多,不再需要郑和继续主持。

        至于海军建设。

        这座新城本来就是海岸城市,同样可以训练海军,甚至比金陵更方便。

        郑和闻言一怔,连忙跪地道:“太孙殿下,郑和只是一介阉人,如何能担此重任?况且此事在朝堂上,只恐又要引来无数人攻击。”

        他虽然渴望出人头地,建功立业,但又因自身身份所限,难免有些自卑。

        太孙殿下将自己简拔为金陵军事学堂的主管官员,虽未授予正式的品级,却已引来朝堂上数不清的非议。

        不少人都说他不过是一名阉人,以前也未曾任官,如何能这般重任?太孙殿下太过于任性胡来。

        诸多流言蜚语,郑和亦有所耳闻。

        知府可是正四品的官员。

        寻常官员要爬到这个位置,即使高中了状元,也还要经历多年的官场历练。

        他若是一步登天,直接成为知府,朝中那些官员,还不得闹翻天吗?

        郑和实不愿因为自己,而让太孙殿下受人攻诘。

        朱允熞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此时郑和虽然跪下,但仍然比他身高更高。

        也就是弯着腰,他才能够着。

        朱允熞笑道:“你此次立下大功,如何当不得一个知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