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老朱:熞儿,你在说笑吗?咱真没听(1 / 2)

加入书签

第204章  老朱:熞儿,你在说笑吗?咱真没听错?

        阳山。

        老朱设宴。

        这里本来就是猎场,有许多动物。

        此时拿来款待朱允熞的,也是各种山珍海味,奇珍异兽。

        老朱素来俭朴。

        这些东西,平日里可是很少吃的。

        不过,最近这几个月,朱允熞治国理政,已经吃得够多了。

        倒是反应十分平淡。

        勤俭节约这种事情,在朱允熞看来,是臣民的美德。

        对君主而言,却并无什么必要。

        “你今日说不修长城,却修了不少水泥路,还建起了魔都新城。”

        老朱喝了几杯酒,有些好奇的问道:“接下来,你还准备修建什么呢?”

        有时候,老朱真的十分感慨。

        对于自己这个孙儿的治国手段,他都有些看不懂了。

        比如《百姓日报》这种东西,老朱就想不出来。

        当然,他也没有足够先进的油印机,可以大规模快速印刷报纸。

        “大明的未来,在海外。”

        朱允熞斩钉截铁的说道:“朝廷造船的经费,孙儿已将其提升了十倍。”

        “江南的造船厂,已经建成,开始建筑更大的海船。”

        “郑和的海军,也已初具规模,远征海外的时间,不会太远。”

        “魔都是临海的明珠,将来的经济中心,自是十分重要。”

        朱允熞说到这里,又补充了一句:“皇爷爷,别忘了,海外有甘薯这种东西,还有更多宝贝。”

        他是穿越者,很容易理解海外为什么重要。

        但老朱不一样。

        无论他多么能干,终究都会受到时代的眼光制约。

        大航海的意义,他理解不了。

        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远不如甘薯这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更有说服力。

        老朱大笑,道:“是啊,咱一直以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

        “但想不到啊,海外竟然有甘薯这种奇物。”

        “你想让大明军队远征海外,咱也同意了。不过,伱记着量力而行。”

        老朱对于扩张领土,不仅没有什么太大的欲望,反而始终抱着戒心。

        没办法。

        他是农民出身。

        深知帝王如果一意醉心领土扩张,会给底层百姓带来多大的灾难。

        最主要是,因为运输和生产的限制,这种扩张往往无法转为实际上的经济利益。

        对帝王而言,是留名,是炫耀。

        对百姓而言,是折磨,是苦难。

        古代华夏的版图就这么大,并不是他们不想扩张疆域。

        任何一个帝国,都有着扩张的内在需求。

        版图的形成,是因为当时的信息传送方式,生产力水平,交通运输条件,只能支撑这么大的地方。

        就好比从苏州运粮去北平,仍然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

        但如果是从喜玛拉雅的山区,运输粮食去北平,那给运送的人路上吃都不够!

        殖民时代的到来,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依靠海洋的运输之利。

        船运的消耗,远比陆远小得多。

        如此才能从遥远的数万里之外,运输物资去宗主国。

        才能支撑起殖民。

        否则的话,强于大元帝国,远征欧洲,也是分成了几大汗国,各自为政,才能进行下去的。

        没有现代科技的加成,陆运的成本太高了。

        “嗯,我还准备建设很多条路。”

        朱允熞笑着,令人取来一幅巨大的地图,摊了开来。

        只见上面标着很多条道路。

        “治理黄河,长江,兴修水利,广建道路。”

        “皇爷爷,上面这些红色的线,就是孙儿准备修建的国道。”

        老朱一眼望去,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路网,神情顿时错愕。

        “熞儿,你能励精图治,这是好事。”

        “但你可知,自元末大乱,群雄四起,及至咱一统天下,不过数十年时光。”

        “如今天下初定,人口却是大减,远未到繁荣昌盛之时。”

        “当务之急,在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修建这么多的道路,虽是好事,可凡事就坏在急功近利上面。”

        “杨广修大运河,难道不是好事吗?”

        “可隋朝灭亡,有一半的原因,就是因为大运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