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宫廷之变,安庆公主!(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在找人的时候,他们甚至一时忘记了杨士奇的存在。

        并且,因为杨士奇是简拔进来的咨政处,在朝中没有多少根基,不少咨政大臣其实都没有把杨士奇当做咨政处的一份子。

        他们议事的时候,杨士奇也只是听说,像一个乖学生。

        可如今守门将领要求的是全体咨政大臣同意。

        这时候,杨士奇的存在自然不能忽视。

        于是几人又找上了杨士奇,想要让他也同意,如此就能获得全部咨政处大臣的同意。

        顺利打开宫门。

        “杨大人,不知你的意下如何?”

        “不过是出宫归家而已,相比杨大人不会阻拦吧?”

        几人话语之中,隐隐有威胁之意。

        如果杨士奇敢不同意,

        只怕这几人都不会善罢甘休!

        以他们在朝中的根基,想要收拾一个杨士奇,还是简单的!

        但几人却没想到。

        杨士奇竟然连眼睛都没抬一下。

        伏案疾书,一边处理着政务,一边说道:“诸公皆是有识之士,徐姑娘既然让宫门戒严,那便自然有她的道理。”

        “万一京师有变,而此时我等擅开宫门,引发不可预知的祸事。”

        “我等岂不是大明朝的罪人?”

        “天色已晚,我看诸公不如今夜就在文华殿中过夜,待明日形势明朗再说。”

        杨士奇所言条理清晰,逻辑顺畅。

        只是几位咨政大臣却是半分也没听进去。

        恼怒道:“哼!徐妙锦一个小丫头片子,能有什么见识?!”

        “京师有变?吾等只不过是想要归家而已。”

        “就打开宫门一下,能出现什么变故!”

        “真是可笑!”

        “难道会突然冒出来一股叛军,就在吾等出宫的时候,趁机将宫门夺下?”

        若当真能做到这一步。

        无非就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神兵天降,一种是里应外合。

        几位咨政大臣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矛头直指杨士奇。

        质问道:“莫非,杨大人可是在怀疑吾等之中,有人图谋不轨不成?!”

        “杨大人!你可要想清楚!”

        “污蔑朝中重臣是什么代价!”

        他们几人,在朝中耕耘许久,不说故旧门生满天下。

        但也绝不是他区区一个杨士奇可比!

        杨士奇无奈起身。

        解释道:“在下不是这个意思。”

        本就因为处理政务疲倦的身躯越发疲倦。

        可他却并没有一丝退缩。

        面对几人的威逼,一步不退。

        “不是这个意思,那敢问杨大人,是几个意思?”一位七老八十的咨政大臣站出来嘲讽道。

        指着自己苍老的身躯。

        语气软了下来:“杨大人尚且年轻,便在这文华殿中过一夜,吹吹冷风也无甚关系。”

        “但还请杨大人可怜可怜老朽。”

        “这一夜待下来,怕是要不了多久,杨大人就见不到老朽了。”

        “莫非,这是杨大人想要看到的?”

        对方试图动之以情。

        可惜杨士奇却软硬不吃,歉意的拱了拱手:“抱歉。”

        “但为人臣子,心中所念,便不该只有自己!”

        “若为江山社稷,为大明天下,便是舍此身躯又有何妨?!”

        “万一就因为尔等归家之事,导致京师有变,尔等可担得起这个责任!”

        “担得起这个骂名?!”

        “他日青史之上,留下的也只会是污名!”

        杨士奇果真不愧为宰辅之才。

        在这文华殿中,一人敌众,竟然毫不落下风。

        几位咨政大臣张了张嘴。

        想要反驳几句,可却发现自己实在是无言以对。

        但杨士奇的话却还没有结束。

        “并且,此时夜深,早已过了宵禁之时,本就不该肆意走动,尔等身为朝中重臣,却要擅出宫门,岂不是知法犯法?!”

        “更何况,宵禁自上古便有之。”

        “《周礼·秋官司寇》记载: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

        “尔等身为儒家士子,当谨记圣人之教诲,。”

        “子曰:克己复礼!尔等难道都忘记了吗?!”

        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周礼,而孔子作为万世之师,此言一出,杨士奇顿时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几位咨政大臣全然不敢反驳。

        否则便可能落下不尊至圣先师的名头。

        在这儒教盛行的年代。

        一旦落下这个名头,终其一生,也难逃骂名!

        仕途更是全无!

        还会被清流追着狠狠地骂一辈子!

        这是何苦来哉?

        先前那个七老八十的咨政大臣也默默闭上嘴,不敢多言。

        相比之下。

        他还是宁肯在文华殿中过上一夜。

        累一点就累一点吧。

        总比落下骂名要好些。

        众人被杨士奇说得无言以为,纷纷不再言语,杨靖也松了口气。

        他本就不愿同意,只是被众人逼迫。

        现在杨士奇将众人说服,这件事也算是顺利解决了。

        眼见气氛有些沉闷。

        杨靖再度站出来,充当和事老:“士奇所言甚有道理,大家且就在文华殿中过夜。”

        “太孙殿下外出,我等留宿宫中,本就是为防有突发情况,留在咨政处,也好随时处理。”

        “此皆是诸公拳拳报国之心,秉公办事之意,忠心可奖。”

        “若是此刻出宫,夜间发生了意外,那便好事办成了坏事,反而不美。”

        “出宫之事,切莫再提。”

        众人只得称是,转身坐下,该打盹的打盹,该看书的看书。

        文华殿中,又恢复了平静。

        杨士奇见状,心中也安定了下来,希望今夜不要再有什么幺蛾子了吧。

        今夜……着实漫长啊……

        可人就是如此,越是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就越是会发生……

        就在这时,一道尊贵华丽的身影却走了进来。

        单单只是站在那里,便感觉贵气逼人。

        身着彩绣,头戴朱钗,冷着一张脸,让人不敢直视。

        来人不是旁人。

        正是安庆公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