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巡视国子监,为大明崛起而读书(1 / 2)

加入书签

第289章  巡视国子监,为大明崛起而读书!

        “走,蒋瓛,随孤去国子监一趟。”

        朱允熞起身,他要去国子监看看,在方孝孺得势之后,国子监现在的情况。

        同时也想看看,在年轻的儒生之中,有多少是坚信程朱理学,而又有那些是能醒悟到程朱理学弊端的儒生。

        其实说起来,程朱理学并非完全都是坏处。

        程朱理学也有其好处,对于华夏也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任何思想如果一旦不合时宜,就该被扫进历史的旧纸堆中。

        洪武二十六年,程朱理学在世界上仍属于是先进思想。

        可再过一百年或是两百年,这套思想就会慢慢落后,甚至到了一种阻碍华夏发展的程度。

        可思想这个东西,是最难改变的。

        一旦在大明建国之初确立了一种思想,给百姓、朝臣甚至皇帝刻下了思想钢印之后。

        就根本无从改变了。

        习惯,是一种极其可怕的东西!

        当大家都习惯了程朱理学,开始认可程朱理学所阐述的一切道理,除非出现一位才智超绝的圣人,就将无从改变!

        朱允熞不能将希望寄托于后世。

        而是就要从他开始,做出改变!哪怕这是一件几乎不太可能的事情!

        程朱理学,起于宋朝,兴盛于明清。

        绵延华夏大地上千年之久!

        又岂是朱允熞说清除就能清除的?这一套思想的拥趸者不知凡几,可以说,甚至朱允熞都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真正敌人是谁。

        但再难,朱允熞也要做到!

        起身出了御书房,蒋瓛连忙跟在身后,召集随从护卫太孙殿下的安全。

        一路直奔国子监而去。

        ……

        鸡鸣山下,国子监校舍,占地广袤。

        光是在此求学的国子监学生便有八千人之多!可谓是兴盛无比!

        而其中大部分学子所学习的东西,也正是四书五经,儒家学问。

        而在方孝孺担任国子监祭酒后,则是抛却了四书五经以及圣人之言,统统转为学习程朱理学,也就是‘天理’那一套,名为儒学,实则道德神学!

        虚构出了一个所有人必须遵从的‘天理’,以道德绑架为核心。

        驱使所有人都必须遵从‘天理’,遵从他们所规定的那一套道德,压抑人性,束缚思想。

        朱允熞走进国子监。

        满目所见,尽是压抑的氛围,所有儒生都在看着被程朱理学曲解之后的儒家圣人之言。

        而那些正在宣讲着学问的师长则是统统讲着程朱理学的主张。

        即,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就是‘天理’,而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存在‘理’,而这个‘理’,则是都来自于‘天理’。

        所以‘天理’乃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任何人都不可以违背,同时必须要尽可能的探寻天理,做到‘存天理,灭人欲’。

        几乎完全抛开了儒家根本的学问,圣人之言。

        所谓的圣人之言,只是程朱理学为了阐述自己的思想,所借用的一种形式而已,本质上程朱理学就是一种另类的佛学、禅学。

        属于神学,严重偏离了原本儒家的道路。

        至于先秦儒家的思想,就更是相差甚远了。

        “你们就教国子监的学生,学这些东西?”朱允熞视察一番之后,有些失望的对一旁的国子监五经博士说道。

        五经博士哪里听不出朱允熞语气中的不满?

        但自方孝孺担任国子监祭酒之后,便吩咐下来,儒学的经典一概无需传授,转而宣扬程朱理学的天理论。

        虽说在以前,程朱理学就是官方的正统学说。

        可钻研圣人之言,读《周易》、《尚书》等著作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问。

        程朱理学也不过是一门阐述圣人言论的学派而已。

        但自方孝孺来之后,一切就变了。

        他们这些五经博士就连五经也不讲了,整日就给学子灌输天理至上的思想。

        儒家士子学习圣人的言论,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言行贴合天理,自觉地做圣贤所为,以此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最终做到成圣、成仁、成大人的内圣境界。

        程朱理学所主张的内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人欲与天理融合。

        自此之后,无论做什么都是天理,都是天道。

        可问题是……拿什么确定一个人真正‘天人合一’了呢?

        若是一个满心私欲的大儒,被虚假的吹捧为天人合一,自此以后,一言一行皆是天理,皆是天道。

        没有错处可以指摘。

        这只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所以这才是程朱理学最可怕的一点,他们所主张的‘天人合一’以及‘存天理灭人欲’,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定标准!

        这完全是一种心理境界。

        没人任何人可以知道,对付所在的境界到底是什么程度。

        演变到最后,大家也就都成了装装样子。

        所有人都是一副表面君子的样子,实则内地里却是满心私欲!

        可偏偏这些人伪装的样子,却很有迷惑性。

        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可真落到实处,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且程朱理学还有一个弊端,过于追求心理境界,这个学说所有一切的主张,都是在追求内圣的境界。

        这个学说,完全没有一点实干的精神!

        仿佛只要心里想想,然后做到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就能成圣了。

        根本无需为国为民做任何实事。

        一样能够达到儒生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这样的学说,不是误国误民又是什么?!

        “这……”五经博士一时间无言以对。

        只能讪讪道:“平日里还是有学习其他东西的,只是圣人教诲,需得反复温习。”

        “而且学子们若是明白了天理,也更知道日后该如何做,才能不违背天理。”

        “行差踏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