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固执的老朱,用实际行动证明!(1 / 2)

加入书签

第304章  固执的老朱,用实际行动证明!

        只是在这朝堂之上,有理无理,并不完全重要。

        朱允熞的话,虽然振聋发聩,让一众朝臣为之叹服,可却也没有谁敢站出来喝彩。

        只有寥寥几声应和。

        而这些支持者,也都是朱允熞之心腹。

        归根究底,朱允熞现在的处境艰难,老朱隐隐已经不支持他了,方孝孺更是明目张胆的同朱允熞作对。

        甚至,以前朱允熞手中掌握着的大杀器锦衣卫也没有再搭理过他。

        已经有足足一段时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未曾出现在过朱允熞的身侧,这已经是老朱在收权,朱允熞地位动摇的表现了。

        群臣百官自然不会这么傻。

        在这个时候,凑上前来找不痛快。

        就算朱允熞说的有道理又如何?没有权势,在这朝堂之上,你说的话就如同是屁话!

        根本不会有人去听!

        朱允熞面对的阻力远比想象之中要还要大上许多!

        而方孝孺一方,对朱允熞的说辞更是抵死不认。

        “一派胡言!”

        方孝孺恼怒道:“太孙殿下,你所说的这些东西,在我看来,统统只是些没用的奇淫巧技罢了!”

        “如独轮车这些东西于百姓而言,其实可有可无。”

        方孝孺为了战胜朱允熞,已经到了可以说是胡说八道的地步。

        完全就是强词夺理。

        但他却也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自古以来,天下百姓划地而居,耕种自乐,亦能安居乐业。”

        “足见,世间其实根本不需要这些奇淫巧技!”

        “真正让百姓生活不下去的,乃是混乱的吏治,狼子野心的权臣,统统皆是因为不明圣贤之道,无有道德导致!”

        “这些东西对大明来说根本没有实际的好处!”

        “反而破坏了原本大明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所有百姓乐于偷懒,乐于不劳而获。”

        “值此之际,唯有理学!”

        “遵从无上之天理,方能挽救大明!教化万民,整顿吏治,让这天下由圣贤之人带领!”

        “以德行正大明风气!”

        “如此方可长治久安!”

        说来说去,其实方孝孺还是儒家那老一套,只要上位者有仁德,那么百姓就会好过。

        只不过不同于以前的儒家。

        理学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一部分内容,譬如以天理约束百姓的行为。

        可方孝孺的话,简直没把朱允熞给听笑。

        理学,当真能够正大明风气?

        只怕是带坏大明的风气吧!

        理学有一个最大的缺陷,那便是理学理论的根源,其实乃是性善论。

        认为人性本善。

        也就是理学家们认为的天性,即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本性继承了天性,自然也是善良的,所以倡导人们恢复自己的天性。

        但他们却塑造出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天理。

        以强权约束百姓遵从天理,这与法家的观点却又不谋而合。

        但法家的出发点,却又是性恶论。

        认为人性本恶,所以才需要约束,才需要严明刑罚。

        可以说,理学其实完全就是自我矛盾的产物,认为人性本善,但却不循循诱导,而是以强权约束。

        足见,其实理学家们心里也知道。

        人性本恶,又或者说,人性本无善恶之分。

        简直可笑至极!

        但就是这一套理论,在这个时代却大行其道,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过符合统治者的需求!

        不仅仅是皇帝,更还有上位者的官员、权贵。

        因为理学就是一套强权的思维。

        上位者如同天神,可以对下属生杀夺予,而不用受到谴责。

        如此理学,又有哪一个上位者不喜欢呢?

        而被那些底层的儒生也不会去想着反抗,而是会想着,如何从下位者变成上位者。

        等有朝一日翻身之后,定要如从前的上位者一般。

        好好体会权势的快乐!

        如此思维,只会让道德一代比一代败坏!只会让吏治一代比一代混乱!

        更会催生出无数的伪君子!

        理学一味强调上位者的权力,而忽视下位者的利益。

        从朱允熞太孙的身份来看,其实他并没有什么反对的必要,因为理学越是昌盛,他的权威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明清君主的权势之所以达到最巅峰,其中理学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但朱允熞却并不仅仅只从自己的身份看待理学。

        更从整个大明的角度看待理学。

        理学严重的束缚了大明的发展潜力,甚至可以说,华夏大地之所以会在接下来几百年中落后西方如此之多。

        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占据了地利。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理学发展太过昌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捆绑束缚了所有人。

        一个劲的钻研儒学,为的就是做官!

        因为只要做官,在理学的思想下,天然就拥有了无上的权势。

        哪怕是一地县官,哪也是县老爷!

        下面的人根本生不出任何反抗的心思!

        这样的环境,又如何不会催生出一众腐败的贪官?

        朱允熞正是深知理学的弊端,所以才会如此坚定的想要为大明除掉这一弊端。

        可在场的群臣百官并没有多少人支持朱允熞。

        <div  class="contentadv">        却有不少大臣明确支持方孝孺,站出来为理学站台,看上去声势浩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