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辩论(2 / 2)

加入书签

        “流于的只会是相关行业人员之手,而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只会承担物价飞涨的后果。”

        “赖大人言之有理,可赖大人既然知道其中的危害,为何还大行其道,言行不一?”

        “哦?下官如何言行不一了?”

        “历朝历代都以农为本,商人逐利乃是众所周知之事,赖大人明知其中利害,却大行其道,莫非是要动摇国本?”

        在货币政策上其实双方已经交锋多轮,可以找的突破点并不多了,所以宋运成借着机会换了赛道。

        政令也是以人为本,如果赖尚荣自身出了问题,他提出的政策自然也就没人推行了。

        “大人此言差矣!大人想来也熟读史书,应当知道并非所有朝代都是以农为本。”

        他这番话说出来,原本应当出现的寂静,顿时不复存在。

        并非是附和他的观点,而是他的话太过骇人。

        “你……你莫非是想要国朝效仿暴秦?”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朝就是商贸兴国,否则一届商人的吕不韦,也不会权势滔天做到丞相。

        “暴秦只是统一之后的说法,当年群雄并起,秦国商鞅变法,励精图治大兴商业,才得以国库充盈,一举统一六国。

        我朝若能保证偏安一隅,外无强敌,重农轻商并无对错,可如今西夷诸国虎视眈眈,若以如今的格局来看,何尝不似当年的群雄并起,再故步自封不知变通,只会如当年六国一般!”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西夷不过是番邦蛮夷,癣疥之疾!”

        “大人莫非忘了茜香国之战?”

        说到底,双方争论的再激烈,最后也得正隆帝拿主意,赖尚荣也不耐烦与他们再拉扯下去,干脆直指正隆帝的软肋。

        若不是他改进了火器,又在谈判之时威吓住对方,如今大夏能否有今日的安稳,还真的难说。

        见对方被自己问住,乘胜追击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人莫要忘了靖康之耻,崖山之悲。

        当然,也需以史为鉴,待到外患尽除,再讨论以后的国策不迟。”

        赖尚荣说完这话,便将目光看向户部尚书李沧海。

        原以为他不质询,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不成想,右侍郎柴庆突然跳了出来。

        “赖大人既知道强敌环伺,理应厉兵秣马,充盈国库,为何却反其道而行之?”

        “下官如何反其道而行之了?”

        “国营司挪用国库收益,为匠人兴建房舍,难道也是赖大人的经济之道?亦或是你笼络人心的借口?”

        赖尚荣冷笑道:“柴大人以为,何为经济之道?经济之道从来都不是谋求个人利益的手段,而是承载着古今先贤,经世济民的抱负!

        若非身体力行,下官又怎会将水泥配方公之于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只知经世却不知济民,侍郎大人这么多年的圣贤书,难道读到狗肚子里了?”

        “你……你血口喷人!”柴庆气抖冷,抬起颤抖的手指,语无伦次道。

        “我血口喷人?我若是没记错的话,今日已是你们第二次这般指摘于我了。”

        赖尚荣稍稍停顿,掷地有声道:“到底是谁血口喷人?还是有些人为了个人私利,妄图阻挠利国利民的善举?

        今日本是探讨银币的推行,又是谁将矛头转向人身攻讦?”

        这番声色俱厉的质问,顿时让柴庆哑口无言。

        李沧海立即站出来充当和事佬道:“理不辨不明嘛!今日赖大人也算为我等解去心中疑惑,也算是政清吏明的一段佳话。”

        不得不说,能做到这个职位的,无一不是老狐狸。

        今日从头至尾,李沧海都没表达过观点,此刻出来说话,反倒将户部的指摘,粉饰成政清吏明的典范。

        “好!好啊!”台上的正隆帝此时终于有了动静,一拍龙案大笑道:“若非今日一番辩论,朕也不会知道,赖爱卿对于经济之道竟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既然赖爱卿深谙经济之道,不去户部任职,倒显得朕不能知人善用了。传朕旨意,即刻起,柴庆调任工部,赖爱卿接任柴庆右侍郎之职!”

        虽然赖尚荣最终占得上风,但户部的抱团和赖尚荣的形单影只,正隆帝也看到了,出于平衡的考虑,才有了这个决定。

        同为户部侍郎,宋运成好歹还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观点,也算是言之有物,而柴庆却只有扣帽子。

        将其调任工部,也是情理之中了。

        “臣遵旨!”

        “平身!”正隆帝手臂虚抬道:“不过银币推行事关国本,国营司不足以担当此任,还是归于户部较为妥当,赖爱卿如今也有户部之职,两边交接也便宜些,你继续负责银币推行,李阁老为人稳重,凡事多与他商议着来。”

        或许是柴庆的话起了作用,亦或者是帝王心术。

        看似事情还在赖尚荣之手,但国营司是他一家独大,到了户部上面还有尚书李沧海,两边又争锋相对,以后难免互相制衡,这也符合皇帝的利益。

        毕竟,银币的推行不是小事,正隆帝又怎么放心将其置于一人之手?

        这一通操作,可谓将帝王心术,演绎的淋漓尽致。

        “臣遵旨!”

        赖尚荣无喜无悲叩谢了皇恩。

        虽然这场朝议,不论从官职上看,还是从结果上看,他都收获颇丰。

        但将银币纳于户部之下,又锋芒毕露,成了众矢之的,也难说得失。

        而且,升任户部侍郎,以后的早朝也无法避免,让散漫惯了的赖尚荣,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恭喜尚荣啦!”退朝之时,忠顺王凑了上来。

        “皇上还安排本王替尚荣你帮帮腔,没想到竟没有发挥的余地!”

        正隆帝对于朝中格局看得清楚,当然不希望赖尚荣被怼的哑口无言,故而也做了一些安排。

        忠顺王乃是亲王,即便有利益之争,也与他无关,所以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赖尚荣客套道:“多谢王爷了!身正不怕影子斜,下官只是占着大义罢了!”

        他看得清楚,忠顺王事后过来,不过是示好罢了。

        谈及政令的时候,或许没有他开口的机会,但人身攻讦的时候,却不是不可以帮帮腔。

        虽然正隆帝的话他要听,但毕竟牵扯极大,非到必要之时,他也不愿多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