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人口 -----晋.江文学城独家--……(1 / 2)
待林远秋一行人离开后,几个城门守卫才突然记起,前日通判大人特地派人过来叮嘱,说是等知州大人到来时,让他们快些去衙署禀告。
于是,很快就有守卫撒腿往城中衙署跑去。
而被城里的萧条景象打击到的林远秋,已然忘记还要去知州衙署的事,在走完这条叫腾驷来的街道后,又领人去了相邻的几条街。然后又乘着马车把城中百姓们居住的地方都逛了个遍。
最后得出结论,城东和城西情况还好,人口相对还比较密集,而城北就要空旷了许多。至于城南,除了几口水塘和连成片的空地,剩下的就是用寥寥可数来形容都不为过的几户人家了。
在过来之前,林远秋可是查过永宁州辖区面积的。这其中,永宁城内方五十里,这样的面积大小,在大景朝一众散州中,算是比较大的存在了。
也正因为永宁城的面积大,所以城里住户过少后,才会显得格外的地广人稀。
此时林远秋的心情,可以用哇凉哇凉来形容。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太知道人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
因为只有人口多了,才能带动生产和消费。
就像店铺里的布匹衣裳,还有吃食点心,若城里人口少,买的人也就少,没了利益,久而久之自然卖的人也少了。这也是林远秋差不多把整个永宁城逛下来,发现城中店铺不多的原因。
少了做买卖的人,当地官府就少了税赋的收入,自然没有银子投入到州城的各项建设中。
总之一句话,如果人口增加不上去,做什么都难。
林三柱看着儿子越来越凝重的神色,一时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随行的其他人也一样,包括钟荣父子三个,也都不知道远秋在担心什么。
在大家看来,目前永宁城里除了房子少了些,旧了些,其他还没看到有哪儿不对劲的地方。
至于城中住户不多的事,林大柱他们都觉得挺好,不都说人多是非就多吗,现下这样清清爽爽的多好啊,管治起来也不累人。
“去衙署”林远秋没解释太多,上了马车后,就让车夫往衙署去。
这会儿林远秋还没理出个头绪,他准备先把上任交接的事完成,再去思考这些。
既来之则安之,一切慢慢来吧。
而州衙这边,已等了一个多时辰的严同知和贺通判,还有葛使者,三人肚子里的茶水已快装满,还有那伸长的脖子,往门外不知看了多少回。
三人当中,最心急的恐怕就是葛使者了,在永宁城待了快半个月,他早就想回京城去了。
自圣上下发了外放官员的上任书后,他们这些使者当日就出了京城,分别去了官员们的外任地。他运气不好,被指派到了塞北,单是在路上就风尘仆仆了一个来月。到了这边后,因担心城外不安全,所以葛使者并没住在城外驿站,而是自掏银钱住到了城里的客栈。
说是自掏银钱绝对就是自掏银钱,葛使者可以发誓。那知州衙署贴补啥的,不说葛使者没这个想法,就是有,他也会狠狠地掐灭。倒不是葛使者有多清高,而是他实在张不开这张嘴,不然就有往乞丐口袋抓了一把米的负罪感。
可不就是乞丐口袋嘛,葛使者自认走南闯北各处的衙署去了不少,可像这种“干净”的衙门,他还真没怎么见到过。
就拿这间柬房来说吧,原本像这种负责书札往来事宜的办公处所,最起码几张桌子几个书架,还有箱柜都必须有的吧,可这儿倒好,除了一张长桌,四把靠背椅,对了,还有那边墙角的一个书架,就啥都没了。且刚刚葛使者也瞧见了,方才他们几人进来后,原本在这里办事的几名书吏就都退到外头去了。
很明显,这是椅子不够坐,先把地方腾出来让给他们用了。
所以,这是有多穷的衙门,才能节俭到这种地步。
想到这里,葛使者朝眼前的严大人和贺大人看去。已是知天命年纪的两人,如今已然华发丛生,再看他俩舒展的眉心,明显一副想平平安安混到致仕的模样。
在北边当官可不容易,特别像这种位置荒远、地方偏僻的州城,油水捞不到不说,还十分危险。
这不,隔壁的杜知县不是才丧命匪手吗,虽圣上已给追了封,也赏了谥号,可命都没了,要这些死后哀荣有何用。
所以葛使者很能理解严大人和贺大人的想法,若换做是他,说不定也会如这般等着致仕。
城内空旷,马车行驶起来便少了耽搁,不下一刻钟,林远秋一行就到了知州府衙。
门口几个守卫,早在城门卫过来告知时,就知道了今日知州大人要过来上任的事。
是以,紧着神的他们,在看到一身官袍的林远秋下了马车后,便知道这就是新来的知州大人了,守卫们忙疾步上前,跪地齐声道,“小的给大人请安”
林远秋抬手,“同知大人和通判大人可在衙署”
“在的在的”领头守卫忙答道,“两位大人正在内堂。”
林远秋点头,随后跨步进了衙署。
紧随在他身后的,则是钟锦安钟锦华两兄弟,然后是钟荣和林三柱,以及林大柱他们。
而听到守卫来报的严同知与贺通判,还有葛使者,三人很快从柬房迎了出来。
葛使者自然是见过林远秋的,是以这会儿再看到时,莫名就有了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下官见过林大人”
严同知也忙躬身行礼,“下官严志开见过知州大人。”
贺通判紧随其后,“下官贺水亭见过知州大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