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更还是不更?(1 / 2)

加入书签

群臣静默,不发一言。

        忽有一宽衣大袖的博士站起,朗声赞曰:“长安君通古今之辩,其慧虽圣人亦不及也。有长安君领相邦,兼国尉。秦国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

        一个点赞打破了零回复。

        群臣立刻侧目,看着说话之人满是惊异。

        本来这种不要脸拍马屁的事,向来在朝堂上只有周青臣能做得出来。

        要是朝堂上响起的是周青臣声音,群臣不会这么大反应,顶多在心里暗啐一口。

        但马屁专业户周青臣今日,老老实实正坐在博士堆里,低着头完全没有站起来的意思。

        说话博士,是博士署之首。

        博士,鲍白令之。

        昂然而立的鲍白令之,脸上正义凛然,一副忠心耿耿为大秦的模样。

        秦朝任免官员完完全全是皇帝一言决之,没有后世那些权臣掣肘,也没有那些条条框框。

        皇帝要是开心,别说提拔亲弟,就是提拔一个平民做上卿,那也没有人有资格说什么。

        商鞅入秦做左庶长之前,秦孝公时期,秦国高管基本都是王族担任,左庶长已经是非王族人员能担任的最高官职了,既是官职也是爵位,在魏是民。

        顿弱做上卿之前,也是民。

        姚贾做上卿之前,还是民。

        张仪做相邦之前,亦是民。

        在秦朝时期,做官没有晋升制度。

        只要皇帝看中,一步登天这种事,虽说很罕见且有些违背常理,但是可以。

        这种前例最巅峰的人物就是吕不韦,从一个商人到相邦。

        当然,这些被提拔的人,大多都是显现了常人所不能及的才华。

        不管是商鞅,张仪,顿弱,姚贾,还是吕不韦,在这之前都在野有了偌大名声。

        像嬴成蟜这种声名狼藉的人,从无官职,一下子领了相邦,国尉两个职位,掌握秦国军政大权,确实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但这依然没有臣子反对的权力,任免臣子是始皇帝之皇权,谁敢向始皇帝碗里伸筷子。

        是以,虽然嬴成蟜本人都没在场。

        虽然,这严重违背朝堂群臣意愿。

        但群臣震惊归震惊,照常来说却是不应该有人对此说什么的。

        鲍白令之站起来可以说是拍始皇帝马屁,给始皇帝一个面子,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了。

        始皇帝点点头,示意知道了,正想再接着往下说些什么。

        在鲍白令之身边,一个又一个博士署的博士,纷纷站了起来。

        “长安君为相邦,为国尉,人心所向。”

        “陛下慧眼识珠,尧舜禹汤亦不及也。”

        “臣建议,明日为长安君动工开府,相邦府越造建成越妙。”

        “何须如此麻烦,相邦在丞相之上,把丞相府改做相邦府可以。”

        “此言差异,你将二位丞相置于何地!长安君领相邦,国尉两职。如今国尉府空缺,不如长安君就入主国尉服可好?”

        “……”

        众博士们三言两语,都是在为嬴成蟜考虑,比为自己考虑还要上心,就好像嬴成蟜如今已经走马上任了一般。

        现今状况明显是这帮世家行捧杀之举,你冯去疾可别当做是向长安君示好啊。

        右丞相王绾,看了眼同坐第一排的御史大夫冯去疾,给冯去疾投了一个不要轻举妄动的眼神——老丞相是真的怕这个猪队友坏事。

        御史大夫冯去疾微微点头,坐的笔直,没有开口说话的想法。

        左丞相李斯目视着慷慨激昂的博士们,面容刻板冷硬,和站在始皇帝身边的盖聂差不了多少。

        想捧杀长安君?

        那我便为你们再添一把火!

        李斯长身而立。

        “臣愿为长安君腾出丞相府,正如复博士所说。相邦在丞相之上,丞相为相邦引领。丞相府应改做相邦府,才适宜也。”

        众多站着的博士们霎时一静,为首的鲍白令之仔细看了看李斯,一时做不出什么反应。

        身为博士署之首的鲍白令之,不由自主地看向上卿甘罗。

        甘罗坐的笔直,微微低头,似乎没有感受到鲍白令之的注视,就好像现在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似的。

        右丞相王绾低着脑袋,看着桌案的老眼中满是慎重。

        老秦人怎么会接纳李斯?这李斯到底是为谁言?

        陛下?长安君?老秦人?

        郡县制是为陛下言,昨夜出寻长安君其行做不得假。

        今日又说出此等话语,这……

        老丞相的CPU烧冒烟,也没想明白新对手李斯到底是站在哪一边。

        “臣附议!”

        就在老丞相苦思冥想之际,一个极其熟悉的声音自他身边响起。

        在这一时寂静的朝堂上,对李斯进行了附议。

        御史大夫,冯去疾。

        王绾咬住牙,闭上眼,忍住上手的冲动,平复内心的心情。

        他必须马上有行动实施,不然跟着他王绾的秦官们看他没反应,马上就会入场。

        冯去疾是御史大夫,是王绾这一派系的二把手。

        冯去疾的入场,不仅仅是代表个人,还代表着一个派系的入场。

        “陛下乃千古圣君,所想所做皆是神明之言行,王绾听从圣意。”

        老狐狸王绾的这句话和没说没什么两样,但效果很显著。

        朝堂上,本来看冯去疾起身后,想要跟着起身的一群秦官都把屁股又沉了下去。

        冯去疾赞同嬴成蟜,老丞相不说其意,一把手和二把手发生分歧,那那肯定是跟一把手。

        其实王绾这句话很是精妙,能做到这一步绝对是手腕高明。

        反对始皇帝的任免那是染指王权,属于作死。

        赞同始皇帝的任免,那是被迫入场,不是王绾想要的。

        既要告诉手下的人我不赞同这件事,还要不能说出不赞同这三个字。

        朝堂上,没有几个人能和内政达人王绾一样,在瞬息之间说出这么一番话。

        正坐第一排的太子嬴扶苏默不作声。

        换做没出大郑宫的他,这时候定然早就入局了。

        但现在。

        以始皇帝,嬴成蟜为参照物的嬴扶苏,暗中观察着所有臣子的反应。

        这种争斗,是属于臣子的争斗,不是他秦二世的争斗。

        他是秦国未来的王,他需要的是驾驭群臣,不需要去学群臣斗争方式。

        “臣伏生附议!”

        儒家领袖伏生站了起来,高声言说。

        自那日嬴成蟜没有给伏生《抡语》注解,而是给伏生《论语》注解之日起。

        最在意传承,在意圣人,以伏生为首的儒家,就和嬴成蟜有了极其亲密的联系。

        为报答嬴成蟜不胡编乱造之恩。

        学习简体字,誊写以简体字写就的百家书籍,都是儒家带头做的。

        和一代目淳于越不同,二代目的伏生虽然受淳于越点拨。

        但自小贯彻在心间的信念,不是淳于越三言两语就能说回来的。

        伏生不是嬴扶苏。

        他可没有始皇帝,嬴成蟜这种能够用人命,用群臣,用国家大事来辅助其成长的阿父和叔父。

        在二代目伏生的领导下,儒家在朝堂上基本上不搞事,一心钻研学问,长时间不参与政事。

        今日看到朝堂上这么多人都支持嬴成蟜,本就对嬴成蟜心怀感激的伏生,也站起来附了个议。

        让尊重儒学的长安君掌权,总比让那些法家门生掌权要好。

        这位儒家领袖是如此想的,但他忘了,他现在不是一个人。

        一代目淳于越没了。

        二代目伏生起来了。

        在朝堂上数量最多的儒家门生,一个个尽皆站起附议。

        虽然这些儒生们没什么实权,但是他们人多啊,乌央乌央的,声势很是浩大。

        这可让掌管实权的法家门生们懊恼了。

        凡是儒家要做的事,那法家就应该反对。

        但身为廷尉的法家巨擘李斯站起来赞同,那在李斯带领下的法生们,理所当然也是赞同。

        这些法生们一边懊恼着——刚才怎么没有在左相起身后立刻起身,现在才起身,搞得好像我们跟在这帮儒狗后面。

        一边老老实实抬起屁股,双腿站立,俯首扶手。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儒家,法家对一件事附议,这在秦国朝堂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事。

        让始皇帝都挪了一下屁股,看着以伏生为首的儒家门生们,暗暗思索。

        这竖子什么时候把儒家得罪的这么死了?

        还是说儒家已经投到了那边?

        始皇帝看了眼场中还坐的很是安稳的甘罗,又看了看甘罗身边的几个秦臣。

        始皇帝以为,儒家也是捧杀。

        老实人伏生的操作把始皇帝都骗过去了。

        不管群臣心怀怎样的心思,现在的结果就是,朝堂上一大半人都在对嬴成蟜成为相邦,成为国尉大赞特赞。

        就好像嬴成蟜是稀世大才,纵圣人复生,诸子再世也比不过的天纵之才。

        最会拍马屁的博士周青臣,看着身前身后一个个后背前胸,瑟瑟发抖。

        他从头到尾都没有站起来过,这次拍马屁行动,他周青臣玩不起。

        朝堂群情汹涌。

        始皇帝伸出一只手,向下压了压。

        这只手就好像掐住了所有人的咽喉,让所有人的话都憋回了肚子。

        朝堂从极动到极静,也就是短短一息。

        “朕倒是没想到,朕的亲弟,如此受诸公爱戴,此事定矣。”

        群臣高呼。

        “陛下圣明。”

        ……

        楼台。

        虽然楼台新换了管事,但对嬴成蟜的待遇,有增无减。

        嬴成蟜大摇大摆地走进楼台,身后跟着一张玉容泛冷含煞,双目比三九冬风更加严寒的越女。

        虽然越女大大眼睛,浅色红唇,秀发及腰,极其美丽。

        但那一身生人勿近,熟人也勿近,凛冬将至的气势,让人完完全全就忽略了她的美貌。

        好在昨天嬴成蟜已经带越女来过一次了,楼台侍卫,妓,隶妾都知道了越女。

        不然就越女这么一进门,楼台所有侍卫都要严阵以待,死死盯着她。

        不是她多美。

        而是她危险。

        “出来玩,讲究一个开心。来,给本君笑一个。”

        嬴成蟜挑着越女下巴,轻浮地道。

        越女压抑着砍死嬴成蟜的冲动,极为勉强,万分不愿地笑了一下。

        这笑容虽然是勉强为之,但不能说其比哭好看不了多少,因为确实好看。

        美的人,做什么都好看。

        “嗯,真乖。”

        “你就不能不来此地。”

        越女咬着银牙道。

        她现在,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在发出抗议。

        “那我去哪?你倒是给我指个路。”

        嬴成蟜摊开双手,懒洋洋地道。

        闲来无事逛楼台,是嬴成蟜的人生爱好。

        没办法,咸阳就这么一个合法娱乐场所,他不来这还能去哪?

        越女深吸一口气,平复心中烦躁到要把她折磨疯的情绪。

        身为越女剑传人,越女最讨厌的就是楼台这种地方。

        越女山,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妓院。

        那里面埋葬的越女们,和秦国楼台这些妓女,隶妾,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说有,那就是越军上越女山,不给钱,还不受秦律辖制。

        闭上双眼,越女来个眼不见心不烦,视嬴成蟜搂抱的两个妓女为无物。

        她正想要闭上听觉,不听这里的污言秽语,就感觉到身前嬴成蟜正在靠近她。

        “你做什么?”

        看着嬴成蟜伸到眼前的手,越女身子往椅子里缩了缩,很是警惕地道。

        “我想把你眼睛扒开。你要保护我安全,你闭着眼睛怎么保护我?”

        嬴成蟜一边说,一边迎着越女要杀人,羞恼,警告的目光,摸了一下越女扑闪的大眼睛。

        “你还用人保护乎!”

        这竖子怎如此无耻!

        越女很生气,后果不严重。

        在手握百越之地生死的嬴成蟜面前,越女一身强绝天下的武功毫无用处。

        她只能在心中对嬴成蟜咒骂着,却连躲避一下嬴成蟜的咸猪手都不敢做。

        “怎么不用?我很弱小。”

        嬴成蟜坐回座位,将两条腿放在身边一个穿着绿色轻纱衣,隐隐约约能看到里面什么都没穿的妓女身上,一本正经地道。

        你这竖子还弱小!

        越女听着嬴成蟜在那里扯淡,却是毫无办法,身上如有万千蚂蚁在爬一样难受。

        “你教这两个美人们舞剑罢,一边舞一边脱衣。”

        嬴成蟜享受着绿色纱衣妓女的腿部按摩,指着另外两个妓女,对越女随意地说道。

        越女大怒,豁然站起。

        “你不要太过分!”

        将自己剑术传予楼台妓女,还是为这些以色娱人的妓女增添筹码,这对越女剑传人而言,是极大的侮辱。

        嬴成蟜无动于衷,双臂枕在脑后,懒洋洋地道:“教不教。”

        “你!”

        场中三个美人大声不敢出。

        昨天一个美人调笑了一句越女,差点被越女力劈两半。

        今日再见越女,三女就知道,这时候最好不要说话了。

        越女深深呼,深深吸。

        胸肌饱满,不会饿着孩子。

        让三女眼睛不由自主向那里瞟,然后看了看自己的,心中顿生挫败感。

        “嬴成蟜,我有话要单独与你言说!”

        “丑拒。”

        “你留我在此,是为了羞辱我乎?”

        “对啊。”

        “竖子!小人!你就没有阿母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