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皇天后土,佑我大秦!皇天后土,佑(1 / 2)

加入书签

“放下车帘。”

        始皇帝行笔不停。

        以山羊毛做就的笔锋在粗糙的竹简上,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简体字。

        时至今日,始皇帝早已完全熟悉了简体字,朝中大臣上表奏章也尽数用简体字所书。

        原来的秦文大篆,则被封存在博士署中的高阁上,落上了厚厚的灰尘。

        或许在数百年后,会有一些研究古文的学者踏入博士署,用力吹开上面积压了数十年的尘埃。

        一边抱怨着大篆为什么这么复杂,与简体字毫无共同处。

        一边翻阅《简体字大篆对照表》,努力呼应那个闻战则喜的秦国,那个一统天下,坐拥四海的始皇帝,那个在史书随便翻开一页,就能看见其名的某个竖子。

        “拒绝。”

        嬴成蟜回头。

        他的视线聚焦点,是那盏放在桌案上,有成人小臂粗细,火光静缓燃烧晕染了整个车厢的特制蜡烛。

        “大白天的点什么蜡,毛病。”

        五辆豪奢马车都是一体式密封车厢,除了最前面需要留出一个可以供上下马车的车门,整个车厢没有一丝缝隙。

        当车门厚重布帘放下时,车厢会陷入纯粹的黑暗,犹如被最深沉的黑墨浸染。

        由于车厢设计是参照宫殿布局,堪称古代的房车,内中面积极大,一根普通的蜡烛燃烧都无法照明整间车厢。

        唯有这种特制巨蜡,才能用燃烧自身释放的光明将车厢照个大概。

        嬴成蟜对这种车厢设计一直抱有微词,觉得这就是一口大型棺木。

        马车外的天光流入本来只有烛光的车厢内,始皇帝眼前明亮了不少,竹简上原本有些暗沉的字迹恢复本来面目,厚重。

        “放下车帘。”

        始皇帝加重语气,就着明显亮堂些的光线,浏览奏章文字速度明显快上许多。

        “若有贼人行刺杀之举,你我已暴露在其目下矣。”

        “我不怕,这世上无人能刺杀我。”嬴成蟜淡定得很,“武功高,就是能为所欲为。”

        探出脑袋呼吸几口新鲜空气,觉得憋闷的嬴成蟜四处张望。

        突然大声叫嚷道:“有没有扔锤子的?别砸错了车!我们在这辆车上,刺杀刺准一点!”

        长安君发什么狂疾?

        车队中,坐在车厢内随同始皇帝蜡祭的文臣武将皱眉想着。

        时至如今,不管他们嘴上是不是还把嬴成蟜叫竖子,心中都不叫了。

        “看,我就说你疑心病罢,驰道上哪里来的刺客?”嬴成蟜转头对着始皇帝继续嘲讽。

        “嗯。”

        沙沙~

        柔软的笔尖划过坚硬的竹简,勾勒,批改的声音从未间断。

        车队在不堵车的高速驰道上极速前进,一棵棵竖直生长的青松不断地被甩在车队身后。

        雍城巍峨,高大的城池已经显现了轮廓,这段并不漫长的驰道,马上便要无惊无险地走完了。

        嗵~

        一声沉闷巨响,自驰道两侧的一棵青松下方传来。

        烟尘炸起,尘埃在空中弥漫飘散。

        待黄濛濛的尘土在重力作用下重回大地,声响起处。

        一个硕大无比,至少有七尺长的大铁锤沉进了泥土中,砸进了大地里,陷进去二尺深。

        从此以后,江湖少了一把标志性的武器——大铁锤。

        雍城。

        嬴成蟜,始皇帝走下马车,在下等候者只有盖聂,章邯二人。

        嬴成蟜挑了下眉毛,快步行到盖聂旁边低声道:“越女呢?”

        盖聂还没作答。

        一身飘逸黑衣,戴着铁面的越女便举着嬴成蟜的手牌被郎官们放行,行到嬴成蟜身边。

        始皇帝看了一眼越女脸上的狰狞铁面,眼中闪过一抹好奇。

        这便是能治成蟜《黄帝》的越女?

        没有多说话,在章邯带领下,一众郎官们的簇拥下,当先进入了雍城。

        嬴成蟜跟在始皇帝身后,故意落后了两个身位,一边走一边和跟在身后的越女道:“出事了?”

        出行之前,嬴成蟜要越女先在前巡行一番,排查一下,这也是嬴成蟜在车厢中肆无忌惮的原因。

        越女轻功之能不下于荆轲,剑术之高不输给盖聂。

        有越女在前趟雷,嬴成蟜一点都不带怕的。

        “发现一个刺客,一剑杀了。”

        越女言简意赅。

        “还真有刺客,呵……”

        嬴成蟜轻笑,没有在意,快走两步赶上始皇帝,眼看要和始皇帝并肩而行。

        “长安君不要僭越。”盖聂冷硬道。

        嬴成蟜瞪了盖聂一眼,故作不悦地道:“记仇是罢?”

        自从他说过一次盖聂僭越,每次他和始皇帝一起走盖聂都会提醒他。

        随口闲聊的嬴成蟜并不知道,死的那个刺客叫大铁锤。

        当年荆轲,大铁锤在易水河畔没能够会晤,大铁锤便在青史上少了一笔。

        后来在咸阳嬴成蟜下令捉拿张良之时,如果大铁锤轻功再好一些,能够追上荆轲,与荆轲打个照面。

        在荆轲引见下,或许现在也能成为长安君府的一员没有代号的门客,或许也能够在青史上留下真实名姓。

        但人生没有或许。

        大铁锤死了。

        死的悄无声息。

        死的轻于鸿毛。

        但他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因为刺杀始皇帝而死的人。

        始皇帝一统天下,侵占了上位者利益,为六国余孽恨之入骨。

        想杀始皇帝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马上,嬴成蟜也将迎来这样的遭遇,甚至比始皇帝的处境还要恶劣。

        始皇帝侵占的是六国贵族余孽的利益,而这些已经亡国的六国贵族余孽失去了国家,只能像是阴沟的老鼠一般做做刺杀的行动。

        而嬴成蟜接下来要侵占的既得利益者,大多数都在秦国身居高位,位高权重。

        雍城也和咸阳一般热闹。

        家家户户门前也都有桃木枝,都有神荼,郁垒。

        空灵沉重的鼓声,和沉闷接地气的敲击木板声也是不断响起。

        这里和咸阳的区别是,雍城人会比咸阳人更加兴奋一些,因为这里是始皇帝举办蜡祭的地点。

        国之大事。

        在祀在戎。

        在古人眼中,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祀和打仗,而祭祀还要排在打仗前面。

        在文明没有那么发达,生产力严重不足,人民比较愚昧的古代。

        人们对天,地,神,鬼这些事物又敬又怕。

        天气干旱是老天爷发火,哪里地震是后土娘娘生气。

        丰收的年是谷神后稷功劳,战争胜利则是战神黄帝保佑。

        不管什么事,古人都能联系到天,地,神,鬼这四者上面。

        天,神,神,鬼,比秦朝的秦律范围还要广大。

        每年的蜡祭,都是秦朝最盛大的大事。

        秦国君王会在雍城中心的那个祭祀天地的高台上,朗诵着祭文。

        那高台要有三丈还高,秦君站在那么高的地方,足以让方圆十里的百姓看到。

        按理说那么高的高台,讲话声音传到下面应该很小了。

        但每年蜡祭,高台上的秦君话语声都会洪亮异常,高台下听着的百姓能听的真真的,这自然也被当成了神灵伟力。

        秦朝蜡祭的流程不复杂,毕竟老秦人从不饶舌。

        首先就是始皇帝带着文武百官,自咸阳赶到雍城。

        然后拿着九卿之一——主管祭,礼的奉常所写的祭文,登上高台念诵。

        高台上会摆满各种祭品,食物类以猪,鹿,羊三牲为主,以盐、黍米、酒佳肴为辅。

        念诵完毕,始皇帝的任务就完成了,接下来是伶优的事。

        小部分伶优则会披上兽皮,这叫做“尸”,代表着他们就是神灵。

        大部分伶优会表演着各种各样的舞蹈,唱着好些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的歌谣,取悦神灵,祈求天地。

        民众就要开始跳拟兽舞,一种很古老很原始的舞蹈,他们模仿动物的举动来驱除疾病和恶鬼。

        神,鬼文化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所有的朝代都认为春节这天一定是有神鬼降临。

        等到这一整套流程完毕,庖厨,侍女们就会将祭品分发给民众,大家开始宴饮。

        因为秦律平常极其严苛,比如禁酒,比如不需随意攀谈,比如不许吃牛肉等等。

        蜡祭这一天百无禁忌,就显得尤其可贵。

        既能满足口腹之欲,也能大肆欢笑释放精神压力。

        在雍城所有民众都敬仰,期盼,迫不及待的眼神中,始皇帝来到了祭天高台下,踏上了登高台的第一个石阶。

        民众们欢喜雀跃。

        文武百官静候侍立。

        一动一静,泾渭分明。

        在越发沸腾的鼓声,敲门板声中。

        在始皇帝回首的严厉,警告眼神下。

        嬴成蟜深叹一口气,无奈地点点头。

        始皇帝满意回首,踏上了高台第二层阶梯。

        嬴成蟜紧跟其后,踏上了高台第一层阶梯。

        “王上后面怎么还跟了人,去年也有人乎?”

        人群中,一个嘴都快咧到耳根子的男孩问着身旁的阿父。

        “没有,今年王上不是一统天下了,叫个人跟着和祖宗证明一下。”

        阿父一本正经地回道,在儿子“阿父你怎么什么都知道”的崇拜眼神中飘飘然。

        大多数雍城民众并不清楚登上这座高台意味着什么。

        哪怕他们每年都在此参加蜡祭,参拜天地,大吃祭品。

        而小部分知道意味着什么的民众则会給身边的人科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