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物理(二十三)(2 / 2)

加入书签

但是偏偏套用的公式还是对的,就会给江思瑶一种其实她认真一点就能做出来的错觉。

于是啊,很快,江思瑶就把同类型题目都给刷完了,回头一看,正确率还真提高了。

胜负欲战胜了难以学会的物理。

可惜,再度投入到物理中的江思瑶,又理所应当地被物理战胜,学知识点的时候,都有一种被知识强迫的错觉。

物质有向前的惯性,有向下的重力,那引导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力又是什么呢

是向心力,引导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但是向心力并不是重力、摩擦力这些,它是某一种或是多种力的合力,并不是单一的力。

也不是力的性质,而是力的效果,因为它会引导“向心”的力,让物体开始做匀速圆周运动。

同样的,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时候,也有加速度的产生,这种加速度一般都指向圆周运动的中心,所以这种加速度也被叫做,向心加速度。

生活之中的圆周运动有很多,比如车转弯的时候,就会受到向心加速度的影响。

而在科技上,我们有送航天器上天,上天之后,它就和月亮一样,绕着地球转,在受到地球引力之外,也受到了飞船的支持力等等。

说道航天,这大概是每一位华夏人的浪漫,自古,华夏就对日月星辰有特殊的热爱。

在没有能力的时候,会有观星台,占星台,摘星台的存在,就连李白也是月亮的重视崇拜者。

李白的死亡有醉酒于是在水中捞月,没捞到,但是人死了,这样悲痛中带着一丝附和李白的浪漫的感觉,可能这就是李白吧。

李白被天书这话,吓到手上的笔都停工了,笔上沾染的墨汁就这么摇摇晃晃地低落下来。

李白下意识地就把手底下的瑕疵弥补了一下,画了一点星光,这下子,得到了来请他画画的小学弟的心,

这波啊,这波就叫双向奔赴。

要是天书没拿我的死来宣传,就更好了。

李白郁闷极了,他总是感觉自己在天书那儿像是个时尚单品,死都能赚钱了,

之前有说道,李白作为写文案的必备工具人,他的经历传奇,日常更加传奇。

就像是现在,原本在仕途上,或许也会想是不是不适合了呢。

不过,得到了皇帝李隆基和太子李亨的喜爱,这自然也是,超出其他人预料地,走进了仕途。

而天书对他的夸奖上,知道嬴政是什么样的人的李白,觉得天书能忽略掉李白的残暴,估计在看自己的时候也是带有其他的滤镜的。

虽然李白觉得历史上会写到死亡这种话有可能是骗人的,不过,醉酒捞月,听起来像是纯粹酒醉能干出来的事情。

放在他李白身上,即使是李白自己,也得说一句,还真有可能。

至于现在,在写诗的李白究竟是为谁服务的呢

那自然还是为皇帝李隆基,谁大听谁的嘛。

李隆基目前对他创作诗文就一个要求,写夸大唐的诗,最好能突出他的功绩,如果能让大家忘掉关于他的绯闻,就更好了。

绯闻,一定是绯闻

天书也不是处处都说得完全正确的,李隆基熟读历史,自然也是知道,天书在夸张上是真的舍得夸张。

一般人形容别人特别夸张,会用夸张到妈妈都认不出,这还真是,比如天书的嬴政。

那是嬴政吗

做任何事情都是心怀大秦,有苦衷,是个好皇帝。

李白更是觉得这是滤镜太深,就算代代人对严苛的理解不同,但是嬴政怎么都是彻头彻尾的暴君,他的内心就算有百姓的死活,也不会像是天书说得那样,一切百姓为先。

听起来像是恐怖故事。

而天书对他李白,显然又是另一种层面上的“滤镜”,似乎是把“浪漫”刻在了他的身上。

嗯,他李白怎么不浪漫呢

哪肯定是浪漫的,不如怎么会短短数十天,真的用花言巧语“骗”地当场皇帝让他来到这观星台继续写诗。

李白是喜欢日月星辰的,这毫无疑问,他的诗文里面经常出现月亮这个意向。

每次出现也把月亮写得极其与众不同,至少看过他的诗句的都很喜欢。

在现在吗,李白反而缩小了看他诗句的范围,毕竟啊,大家都知道了,在天书那儿,李白是“诗仙”,一个两个直接当场望而生畏,没人指点。

偶尔有,也是要么夸夸夸为主,要么没有原则,四处开骂,都挺离谱,也都没什么参考价值。

天书就像是各个人的迷妹,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被她看上的自然是千好万好,没有哪一出是坏的,有问题也会个给你编出来点原因,总归是别人的问题。

这一点嬴政简直从中获利了不少。

张良和项羽是了解地最为清楚的。

刘邦这人偷偷和嬴政联系,但是事情总是“纸里面包不住火的”,即使他们有心隐瞒,也很快就被张良发现。

张良只有面对嬴政的事情的时候是非黑即白的,很不幸,这件事就是他非黑即白的范畴之内。

“所以,他留下了这么一封书信,然后走掉了”

范增十分震惊,不是,怎么还有这种人

不过,在场也只有他震惊,萧何、刘邦都早有预料。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他可是张良,那个第一次见我,眼高于顶,但是第二次发现我有可能是他反叛大秦最有用的人,都能对我改变态度,你说他对嬴政会是什么态度不是这样,难道还是纳头就拜吗”

刘邦倒是很清楚,他不仅清楚地知道张良就会是这种离家出走的人,甚至还做了两手准备,找人在一旁看着点。

“所以,你们有看到他是从哪里走了吗”刘邦拜托了在沛县盯着他们这些不务正业的人的,来自大秦的眼线。

只看到两人满脸通红,一个人张嘴,又没说出什么话,另一个人似乎也不善言辞,磕磕绊绊地说道。

“我们,我们轮班的时候,他似乎就已经不见了,但是那个假人,在看书。”

要么说张良的心眼子多呢他是真的时时刻刻玩不掉玩弄一下自己的心眼子的,就比如在逃跑这件事上。

那是一点征兆都没有啊,不仅是如同往常一样,认认真真地教书,写了对大家伙的推荐意见,甚至还一个个讲了未来的规划。

很负责的一个人,到晚上,和他们吃“散伙饭”,但是大家只知道是寻常晚饭的时候,讲的话也滴水不漏。

只不过是表达了一些对于大秦的怨念,现在嘛,大家都知道是他因为对大秦不满,所以临走之前都得骂两句了,在之前哪里知道

刘邦他们都不知道的事情,更不指望暗探们能发现了。

晚上的时候,桌子前有看书的身影,甚至还有很戏剧性地,看书看到睡着,惊醒,又接着看的一幕。

他们当时还在想,张良难怪有那么高的学识,真的很自律也很好学。

现在

“看书睡着,然后惊喜这个动作就是他专门设计来偷天换日的吧。”

范增一下子就抓到了关键的点,得到了几个密探一脸沉痛的点点头。

“老师们,我知道张良老师去了哪里。”来人正是韩信。

韩信因为家境贫寒,吃不饱,所以比同龄人要瘦弱很多,看起来年纪就会更小一点,不过,身体上的瘦弱,并不影响他心灵上的强大,所以是熬夜读书。

刚巧,他家买不起油灯,偷摸着在沛县蹭点灯也是常有的事情。

大秦虽然近些年在天书和大秦皇帝嬴政的共同治理之下,有了很了不起的进步,路上的乞丐都少了很多,大家能自己养的活自己的,就不在街上乞讨了。

但是吧,也不是每个地方的人,都有钱电灯的,沛县就舍得留一盏夜灯,照亮有可能路过的行人。

虽然说是“留一盏夜灯”的行动,但是真切留下来的,是东西南北中,一共五盏灯,都很亮,配合天书和月光,看书是不成问题的。

在灯光下看书的韩信,似乎在张良的眼里成了路边的大石头,就这么走在离他不远处的地方,直接过去,一边过去一边还有人跟他聊着。

“主人,我们怎么突然从沛县撤离,不是已经计划把产业搬到沛县里了吗”是个比较冷淡的声音,看不到说话的人在哪里。

“不搬产业了,道不同,我们还是不留沛县了。”张良的声音,韩信可认识的很,他天天上课都很积极的,不会认错老师的声音。

“化成灰我都能认得出来。”韩信信誓旦旦。

“化成灰,那还怎么说话。”范增看了这傻小子一眼,嚯,刚刚还没看出来这个说话憨里憨气的傻小子,竟然是班上最聪明的信

范增也知道信,他是班上没有姓氏,但是意外聪明的孩子,甚至他都有考虑过,要不要让刘邦给这个人在嬴政面前求个恩典什么的。

嗯,这下子也算立功,好像更好求了。

只让嬴政给随手写个姓氏,或者让他手下的人写,主要能被大秦认可,就应该可以吧。

范增如此想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