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向如此(2 / 2)

加入书签

        其中裴芃最关注的就是城阳县县令周克平的情况,见他虽面容板正严肃,但并没有抵抗之意,应对自己问话的时候也算得上详尽,裴芃就放心了一些。

        距泰州府城尚安城还有数十里路,众人见礼过后,就纷纷上了各自的车驾,车马辘辘地朝城门驶去。

        城门大开,即使是这样,要通过裴芃的长公主车驾也显得有些拥挤。

        周围入城出城的行人议论纷纷,即使是一洲府城,贵人遍地,他们也未曾见过这般气派的车架,这般绵延不绝的队伍。

        裴芃早就过了好奇心浓烈的年纪,此时也忍不住探头向外看,想看看泰州的百姓是怎样的状态。

        曹邵打马走在一侧,见裴芃好奇,便开口介绍:

        “泰州离胡地近,长期以来两边没少起冲突,打急眼了,妇人孩童也得上阵,所以泰州民风更为刚烈彪悍,胆子也更大些,好在平常时候还算守礼,政令推行起来也比较容易。”

        裴芃点头,想起程翡的一些言论,感慨道:

        “若不是逼到绝境,又有谁天生要做不守礼不守规矩的人呢。”

        曹邵有些诧异地扭头看裴芃,头一次对这位千里迢迢而来的公主有了些好感:

        “殿下这话说得在理。不瞒您说,我在京中的时候和好友们聚在一处高谈阔论,也常说愚民难驯,只可驱使,不可以礼待之。但真来了泰州,离百姓近了,倒觉得是我们偏颇了。”

        裴芃倒是早知道愚民并不是真的愚笨不可造化,更多的还是教化不足——

        就像她娘,她娘最初只是宫内监从京郊村落征召入宫服役的宫女,大字不识一个。

        但入宫后抓着学规矩学识路的机会,迅速认得了常用的数十字,待被她父皇宠幸后,不必做伺候人的活计,又用月银托人捎了蒙书来学。

        裴芃记得,在她娘去世前的那几年,她娘已经能够用笔写信,还能看懂多数游记杂记了。

        裴芃也对曹邵多了些认可,觉得这位五年前瞧着还有种许钊式傲慢的世家子弟,如今也多了分踏实。

        二人心理上更认可了对方几分,这才谈到了之前一直避而不谈的问题——王寅。

        裴芃率先开口:

        “你们刺史大人,如今是在宴上等着我们吗?”

        曹钊苦笑:

        “世叔他率性而为,兴之所至,不太讲究俗礼,听说殿下好美酒,就说要寻好酒以款待公主,不巧路上摔了一跤,就地养伤了。”

        “他一向如此?”

        “一向如此,不瞒您说,世叔当年接官印的时候,也曾临时起意拉着内监醉酒,差点误了大事。这次绝非有意怠慢公主。”

        裴芃似乎想到了什么,轻声问:

        “我隐约记得,当年王寅挂印离去,阿爹曾说过绝不再用,此誓守了足有十年之久,在三年前,阿爹又大病一场后,突然又起用了王寅,让他来做泰州刺史,是这样吗?”

        “的确如此,当时人们还以为世叔偷偷找先帝认错了,但我后来特意问过,并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