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最高级的轻蔑是无视(2 / 2)

加入书签

        说实话,乔泽对普林斯顿的整体印象还不错,尤其是洛特·杜根这位院长,虽然说在学术上没有给他太大的帮助,但这位数学院长对他还是抱有极大的善意。

        所以乔泽选择给予对方最大的尊重。最多只是帮着对面出一些相关的题目,来让对面能走在正确的研究道路上。

        从这一点便能看出乔泽的本性的确是善良,甚至是温柔的。

        这份温柔也持续到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当天。

        普林斯顿的官网上依然没有给出那条完备性证明的完整过程,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据说所有参与到超螺旋空间代数研究团队的数学家们,都受邀来参加他的博士毕业答辩观礼。

        ……

        “……解决杨-米尔斯场质量问题的意义,在这里不再过多赘述。但相对于量子色动力学的基础,我更好奇的是在微观世层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这个问题变得如此有趣。

        但在解释具体的理论模型跟研究成果之前,我需要先向在座的各位普及一系列的概念。也就是之前已经在网络上跟大家见过面的一系列几何问题,我将之称为超越几何学。

        这不止是因为超越几何学跟超螺旋代数对应,更因为超越几何学在处理杨-米尔斯场时具有非局域性的特点,跟传统局域场论的方法对比。非局域性的性质使得在空间中的非相邻点之间产生关联,对杨-米尔斯场质量问题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时它还能为我们的物理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使得杨-米尔斯场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超越数学的语言更为自然地被描述。这有助于消除传统模型中的某些困难和矛盾。

        接下来我将开始我的论述,首先请大家看这个方程:[  f(x)=\int_{\omega}  e{ax}\cdot  \cos(bx),  dv  ]。请注意这是一个能将超螺旋代数跟超越几何学结合的重要公式。

        其中,(\omega  )表示超越几何学中的某个特定空间区域,(  a  )和(  b  )则是与超螺旋代数相关的参数……”

        乔泽的声音在会议大厅内回荡。

        虽然台下不少人脸上都现出愕然的神色,但跟上次的报告会比起来,纪律方面还是没得说的。

        起码没人惊呼出声。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

        上次的报告会,大家都以为乔泽要讲论文中的存在性证明过程,但乔泽却上台后直接给出了通解。

        这次虽然又抛出了一个全新的几何方向,但好歹没有脱离论文本身要讨论的问题范畴。

        而且大家对于超越几何学的提出是有预见的。

        到现场的管理学者,起码有一半以上的物理学家都是冲着乔泽发布在网络上那些几何题目来的。

        所以当乔泽正式开始讲解他的证明过程之后,现场无数手机被抬起,开始拍摄投影在大屏幕ppt上的内容。

        对于这些物理学家而言,这些的确都是未来可供研究的宝贵资料。

        虽然现场答辩的过程肯定是有录像的。

        但这次并不是正儿八经的报告会,理论上说这种博士论文答辩,学校完全有理由不提供给现场的学者们。

        所以先拍下来才是最安全的。

        当然也有人并没有这些动作。

        比如坐在第三排的爱德华·威腾只是将笔记本摊在腿上,然后快速的将乔泽刚刚讲的公式记录了下来。他甚至没有带上同声传译耳机,因为他交流过那些数学符号,也知道那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坐在他身边的舒尔茨突然凑到他耳边说道:“这个公式看起来很有意思,你想到了吗?”

        “所以伱不打算做记录吗?”爱德华·威腾忍不住问道。

        “嗯,你不是在记录吗?”

        “好吧……”爱德华·威腾看了眼不远处正听得津津有味的洛特·杜根,突然想换个座位。

        ……

        “……由以上证明可知,在aj跟bj的相互作用下,保证耦合项导致发生拓扑相变,也就是说通过调节sum_j跟\xi,就会直接导致质量间隙产生相变,而且具体相变必然符合方程:v  =\sum_j  (a_jb_j  +ext{.})。

        以上是完整的证明思路。再次感谢我的导师李建高教授对我的人生指导,这篇论文可以说是在遇见他之后,才有可能正式完成的。”

        乔泽最后一句话让李建高脸下意识的红了。

        但实际上除了前排的答辩委员会成员将会下意识的看李建高一眼外,后排那些观礼的学者们并没太多人去关注乔泽这句话。尤其是一众物理学家们。

        这是什么呀?

        如果这篇论文是正确的,岂不是根据其给出的模型,能直接预言相关参数下的能级反应?

        理论上说乔泽的这篇论文的确是通过一个另类的方式证明了质量间隙假设。

        因为他并不仅仅是给出了夸克和胶子的质量来源,还顺带证明了在强力作用下,夸克跟胶子产生作用的完整模型。甚至给出了一种可能性,让物理学家们不但能间接测量其产生的质量,甚至还能主动调节其质量……

        如果模型能在实验室被验证,可以想象的是,标准模型怕是又要改了……

        观礼的学者们开始面面相觑,好在答辩会议室里的纪律还在可控范围内。

        毕竟这次学校专门强调了,今天可是博士论文毕业答辩。

        请大家务必遵守答辩纪律。

        即便有交头接耳的声音,也已经把音量压到了最低。但那面面相觑时目光中的震惊跟惊喜是遮掩不住的。

        只能说数学的推进果然是物理学向前进步的重要一环。

        真的,现场的物理学家大概是最希望乔泽给出的模型是正确的。因为这可能涉及到五到十年后又或者更短时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归属。

        好在很快,现场主持人便宣布进入答辩环节。

        对于答辩委员会来说,其实这个环节只是走个过场。

        选择的问题也早已经准备好了,而且没人刁难。

        “嗯,请问乔泽博士,在你的论文中,对于论文第十三页中,d公式中的特定形式和参数的选择,是否有明确的数学理由?例如,为什么选择了某个特定的超越函数或超螺旋路径?这是否基于某些数学性质或实验观察的启示?”

        “我注意委员会有学者认为你关于超越几何第二定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失效,其解是发散的。你是否考虑过这种观点?对于公式的适用性范围和一致性,有没有进一步的解释?”

        “请问……”

        ……

        答辩委员会总共提出了七个问题。

        好吧,其实都不能算具体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为了照顾今天来观礼的学者,专门设计的几个问题。

        让乔泽能更清晰的解释论文中一些比较难以让人理解的那些关键点。

        可以将之理解为华夏特有的礼貌。

        毕竟今天这场答辩国外来的学者很多。尤其是很多本身就是研究理论物理的学者,对数论方面的理解可能比较浅。让乔泽讲的更详细些,有助于观礼的学者们能更清晰的理顺乔泽的思路。

        乔泽花了大概半个小时解释了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

        随后主持人按照之前设定好的程序请答辩委员会的专家跟导师李建高离场,去隔壁讨论这篇论文是否通过,这次答辩也终于进入到了让许多人翘首以盼的提问环节。

        ……

        罗伯特·史蒂芬第一时间举起了手。

        不得不说刚刚乔泽在台上讲述的时候,他听得极为认真。

        虽然说很多东西他暂时的确无法理解,但这并不妨碍到他敏锐的发现了乔泽这篇论文中一个很大的漏洞。

        这也早就让他激动起来。

        他能感觉到此时所有人的情绪都已经被调动了起来,甚至他身边已经有人开始讨论该如何根据乔泽论文中给出的模型去做复现式试验,来验证模型给出的规律是否正确。

        果然这些搞物理的都缺了那么点基本的数学素养,还有答辩委员会更显得极为业余,如此明显的漏洞暂时竟然都没人提到。

        好吧,他可以承认不管是超螺旋空间代数还是超越几何学,都的确是天才的构思。但他之前说过什么?乔泽还是太年轻了,功利心太强,甚至不愿意沉下心来琢磨那些细节。

        现在他就可以当众点醒这个轻狂的家伙了。

        可惜的是,主持人并没有点到他,而是直接点了坐在更前面的舒尔茨。

        这一度让罗伯特·史蒂芬有些忐忑。

        他怀疑舒尔茨也敏锐的发现了他找到的那个漏洞。

        虽然漏洞是谁提出来的无所谓,但罗伯特·史蒂芬还是更想由他站起来铿锵有力的开口质疑,并直视着乔泽的眼睛,告诉这个年轻人他并不是万能的上帝。

        好在舒尔茨提出的问题跟他不一样,甚至不能说是提问,而是一种更进一步的需求,这也让罗伯特·史蒂芬对这位西方世界公认的年轻天才学者都有些不屑。

        “如果我们对(f(x))的某个参数进行微扰,这会对你的研究结果有什么影响?能不能现场帮我们进行一些演示?”

        “好。”

        罗伯特·史蒂芬冷眼看着乔泽干脆的答应了一声之后,拿起了粉笔开始在会议室的黑板上给出了对参数进行围绕后的一系列公式。又是一堆人举起手机开始拍摄……

        当乔泽放下粉笔的那一刻,他再次立刻举起了手。

        这次主持人终于把机会给了他。

        罗伯特·史蒂芬也迫不及待的站了起来,拿着笔记本提出了他的质疑:“很抱歉,我认为你的论文证明中有重大的疏漏,论文第七页你给出了一个引理三的结果是:[0t_{ext{super}}=\int_{\omega}  e{ax}\cdot  \cos(bx),  dv]。

        然后让我们再看论文的第十二页,你在证明规范是定理二的时候,引用的引理结果r(x)=\frac{\alpha}{x2}]与之是相矛盾的,由此可见,后续相关的一系列证明都是在一个错误定理基础之上的,对此请问你有什么解释。”

        罗伯特·史蒂芬昂这头站在那里,盯着乔泽,说出了他的问题。

        他本以为乔泽在这一刻会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一漏洞而开始慌乱,甚至胡言乱语企图搪塞过去。

        但让他意外的是,乔泽只是看了他一眼,然后便挪开了目光,看向主持人,简单的说了句:“换下一个问题。”

        请访问最新地址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