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1 / 2)

加入书签

中平二年,二月十八,宜出行。

  一匹马、一驴车,一行十八青壮从北城出发,前往雒阳。

  颍川接壤司隶,阳翟距离帝都雒阳不过二三百里,八百里加急快马加鞭换马不换人一天既可抵达。普通行人车马,则需数[ri]。正是因为担忧沿路安危,牛平才让儿子牛金带领族人十数人陪同前往,这些族人都是从族中挑选出来的青壮,吃苦耐劳而且能跑又能打。

  驴车晃晃悠悠的行走在官道上,官道两旁杨柳新绿,农人们正在躬身[chun]耕。打眼望去,是一副生机勃勃的太平盛世[chun]耕图。前提是,要忽略路旁枯叶下偶尔冷不丁显露出来的森森白骨。

  颍川属豫州,依旧是[chun]耕秋收,也就是一年一[shu]。此地富庶加上气候原因,耕种的是[chun]小麦居多,间或有各种杂豆等。世家大户多种植小麦,贫苦百姓喜杂豆。

  小麦虽然产量低于杂豆,但作为主食[kou]感更好更受喜爱,所以豆饭基本上已经退出豪门大户的餐桌,但依然是平民百姓得以饱腹的主食。

  不过韩珏那三百亩地,临行之前已经[jiao]代韩牛一半以上都要种成大豆,因为产量高。至于说改良耕作方式,她之前试了一次,种植宿麦也就是冬小麦,因为黄巾之乱没有收成,等于是试验没有结果。

  但这些都不是紧要的事,现在最关键的是到了雒阳之后做什么营生的问题。临行前她的准备并不是很充分,仅仅只是带了少许作为启动资金的财物。

  手里没有多少闲钱,意味着投入大的买卖肯定做不了。族里资助了良马一匹、金饼十块。金饼就是黄金货币,一块金饼大约可置换万余枚五铢钱。

  如果说之前主动让与族中五成利韩珏觉得是迫不得已,现在族里资助的这些钱财让她觉得让出来五成利真的不亏。族里把前期投资的成本都已经支出了,虽然是资助读书而不是做生意用的。

  而牛氏赞助了一辆驴车和十几名保镖,这些就是此次带到雒阳去的全部家底。读书是不可能读书的,此行必须要赚钱、赚大钱!

  “珏郎,已近夕食,可就近造饭?”

  牛金骑在马上,远远看不见村落,但[ri]已西斜,已经到了饭点。天子一[ri]四餐,诸侯一[ri]三餐,平民两餐分朝食、夕食,不可僭越。该吃饭的时候要吃饭,这是习惯。

  出远门的第一天,韩珏不想露宿于荒郊野外,现在吃饭,等吃完估计天就黑了。她想了想说道:“再行半个时辰,前方应该有驿站。”

  官道沿途每三十里左右应设有驿站,驿站本为朝廷所设,是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虽然普通人没有文牒不能入住,但驿站附近肯定比荒郊野外更安全。

  牛金随即朝族人们催促道:“加快速度,继续前行。”

  出门之前,他爹再三叮嘱,要以表弟为尊。所以当然要听表弟的话,何况表弟如此良善,毫不吝惜的将马让与他骑。

  及至驿站处,[ri]已西沉。驿站附近已有商队就地扎营,辗转各地的商队或行人无处投宿时会选择在驿站附近停脚歇息。驿站内有水源,可以[jiao]钱取水,方便露宿。

  此处停靠的商队看起来规模不小,有随行上百人,骏马数十匹以及带有帷盖的辎车数十辆。而且这些人都带有利刃,一副生人勿近不好惹的模样。

  韩珏吩咐牛金约束自己人不要招惹对方,找个远些的地方开始造饭。驴车上有杂豆小麦等[kou]粮,只需在附近捡拾些干柴再去驿站中取水便可。

  夜间寒凉,露宿需要整夜的篝火。同行的牛氏族人已经陆陆续续的搜集过来几捆树枝干[cao]。没有去隔壁的商队处借火引燃,也没有使用木燧取火,韩珏直接从怀中掏出火折子,轻而易举的就点燃了干[cao]。

  这个时代,取火的两种办法,一木燧、二阳燧。

  木燧,即效仿燧人氏钻木取火。

  阳燧,《淮南子》中对此有非常明确的描述:“阳燧,金也。取金盂无缘者,执[ri]高三四丈时,以向,持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之,吹之则燃,得火。”也即用特制的金属形状利用凹面镜原理进行取火。

  但这两种取火方式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都过于繁琐,所以韩珏特别制作了数枚火折子备用。朝食时便是如此取火,牛平当时惊奇不已,还特地要了一枚把玩了半天。

  不远处,正在篝火旁低声闲谈的中年男人看见如此的取火方式睁大了眼睛,可惜没等他看清楚火苗便蹿了出来。只看见这个年幼的小郎合上盖子便把一半尺长的物件塞入衣襟内。

  “你可看清方才那边是如何取火的?”他收回目光问向身边的同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