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热议(2 / 2)

加入书签

        不过说完这个,朱高炽便说会了正题,对夏元吉说道:“关于开海禁的事情,我之前和瞻埈讨论过,他的意思是允许商人出海,但把海船给禁了,所有能出远洋的海船必须在市舶司购买,民间只能建造近海捕鱼用的渔船,通过这种手段来限制百姓全都跑去投入海贸。”

        <div  class="contentadv">        “禁海船?郑王殿下这点子不错,朝廷不禁止百姓从事海贸,但禁止民间自己造海船,这样一来出海的船就全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就算偶尔有人私下里建造海船搞走私,也成不了规模了。”夏元吉自然是能够听得出来这其中的好处的,自然是对此大加赞赏。

        朱高炽对此也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之前和工部的宋尚书商议此事的时候,宋尚书对此也十分赞成,当时瞻埈还提到了要改革匠户的制度,让匠户们能够承接民间的订单,这海船官造或许可以用来试试瞻埈所说的匠户制度改革。

        只是改革户籍制度牵连和影响都十分巨大,孤有些拿不定主意,所以特意把夏尚书你招来,想听听你的看法。”

        私下里的宴请不是正式的商议,所以相对来说态度也要随意不少,朱高炽之所以私下里邀请夏元吉,本身也就是为了能够让他不要那么正式和拘谨,可以畅所欲言。

        “匠户制度改革?郑王殿下是觉得朝廷的轮班匠和住坐匠这两者做事效率不够,做出来的东西也质量参差不齐吧?”夏元吉虽然没有参与之前的讨论,但朱高炽一说,他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毕竟他是户部尚书,这匠户虽然是工部在管着,但匠作局生产要用的原料还是要从户部拨付,生产出来的成品也是他们户部接收,当中有什么问题户部自然也是一清二楚的。

        现在朱高炽提及,夏元吉当然能够明白所谓的问题所在。

        见夏元吉说到了点子上,朱高炽也不由得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事情就是如此了,孤也知道那些匠户生活凄苦,除了朝廷赏赐的钱粮之外,在匠作局应役是没有额外收入的。

        轮班匠倒还好,毕竟隔那么一年或者五年才有一次,平日里还能维持日常的生计。

        但住坐匠就有些难受了,每个月都要去朝廷的匠作局应卯不说,也不能随意的承接民间订单来维持生计,这长久下来自然是影响匠户生计的。

        只是匠户应役本就是朝廷赋税的一部分,若是将其改为付钱的雇佣,这对于朝廷来说将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虽然如今朝廷靠着征倭获得的白银财政如今颇有改善,但前些年连年的征战,朝廷的府库应该都被搬空了吧?”

        永乐年间无论是北伐还是平定安南,这负责大军钱粮拨付和后勤工作的就是朱高炽和夏元吉,他们两人当然知道朝廷当时被搬空成了什么样子。

        甚至可以说前年的第二次北伐,如果不是朱瞻埈想办法帮朝廷改善了财政,又从商人那里弄来了足够的粮食供给大军,怕是北伐根本无从谈起。

        要知道那时候朝廷是真的没钱了,好不容易靠着大明钱库建立起来了汇票体系如果因为那次北伐的事情搞出了超发,虽然能够支撑一时,但却毫无疑问的会让汇票再度步宝钞的后尘。

        短时间内汇票可能不会贬值什么的,但朝廷一旦尝到了超发的甜头,这势头可就刹不住了。

        所以当时夏元吉是真的愁的头都快秃了,尤其是对于朝廷而言,其实需要的不是钱,而是能够运送到前线大军手中的粮食。

        要知道那可是出塞上千里,打到了漠北蒙古!这粮食要是从江南运过去要走几千里的路,真要是用民夫来运,怕不是路上就能把所有粮食吃光!

        至于说路上的其他靡费就更加不用提了,之前一次北征就已经将江南七省一年的赋税全部打空,府库刚填满了一点朝廷又征倭了,征倭完了紧接着就是第二次北征,连口喘息的间隙都没有,对于当时的夏元吉来说,那是真的每天恨不得一文钱摔成八瓣花。

        所以他得了个夏老抠的恶名,还不是被当时的局面给逼得!不然的话他夏元吉也想做一代名臣,谁愿意给自己留个坏名声?

        因此,朱高炽一说起这件事,夏元吉自然是十分的感同身受。

        不过现在的户部不像以前了,有了钱库和倭国白银,夏元吉已经开始在朱瞻埈的指点和授意下开始玩中央银行了,如今的户部其实是有钱的。

        这也是多年以来,永乐朝的户部第一次有结余,而不是库房里干净的可以跑耗子。

        所以相对的,面对朱高炽提出的问题,夏元吉并没有直接反对,而是考虑了一下之后说道:“郑王殿下的建议对于国家来说,长远看是有利的,毕竟匠户就算地位低下也是我大明的子民,就更不用说无论是边关军人的兵甲刀剑还是朝廷官员的衣帽袍服都是匠户所出。

        让他们过的好一点,对于朝廷来说也是有利的,毕竟户部也头疼每次工部送来的东西好坏参差不齐,还尺寸长短不一。

        只是这件事想要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时机,不然得话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最后闹得适得其反就不好了。”

        “不错,孤也是这个意思!”朱高炽很高兴夏元吉和他想到了一块,但随即又说道:“然而瞻埈却认为这次开海会对大明造成刺激,咱们提前允许一部分匠户承接民间订单,同时改海船只能官造,这就是进行匠户改革的机会!

        他想通过这次开海禁的事情,连带着把匠户的事情也一起办了!孤好说歹说,他才同意只动一部分,还说动了工部的宋尚书配合他进行所谓的‘试点’,哎!也不知道最终是福是祸!”

        “我觉得太子殿下您不必忧虑,郑王殿下智计无双,他既然想要这么做,就必然是有他的把握的,咱们只要看着就行。”夏元吉倒是对朱瞻埈信心十足,末了还补充了一句:“而且就算真闹出了什么乱子,不是还有太子殿下您在吗?还怕收拾不了残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