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洛阳暗涌(1 / 2)

加入书签

第391章  洛阳暗涌

        原因无他,武皇后的崛起,上官仪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

        “父亲,武后驳斥了父亲的奏章,这可如何是好?”

        上官庭芝一脸的憋屈,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父亲,在这份奏疏上花费的心血。

        结果居然让妖后,直接驳回了。

        上官仪紧绷着脸,身为正人君子,“牝鸡司晨”已经是他所想出来恶毒的成语了,真要他像骆宾王那样骂,还真骂不出来。

        他眼中透着强烈的敌意,说道:“妖后不除,大唐必乱。”

        上官庭芝登时脸色苍白,竟不知如何接话了。

        他知自己父亲与武皇后向来不睦,却不想发展到今日这地步了。

        细细说来,上官仪与武皇后的恩怨,确实不小。

        上官仪是李治用来对付关东世家的利刃,拜相之后,深受器重,可谓风头无两,直到武皇后渐渐涉政。

        上官仪自为相以后,一直筹谋着一事。

        尤其是长安城……

        但上官仪不同,上官仪的人设,注定不能与武皇后同流合污。

        君权、相权本就相互掣肘,属于此消彼长的存在。

        双方互有胜负。

        短短的小半年里,上官仪、武皇后已经明争暗斗许多次了。

        关中经过汉唐八百年发展,已经不复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的美誉,水土流失严重。

        李治朝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换相,有道是铁打的许敬宗,流水的诸相。

        上官仪才智绝伦,自是如此。

        这十八位宰相,也就长孙无忌、褚遂良、许敬宗当得长久。

        武皇后本就缺乏母仪天下的资格,立她为后都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上官仪青云直上的势头,也因武皇后的出现而中止。

        这一切是利益层面,还有政治层面。

        作为全世界最繁华伟大的城池,很多时候都是在超负荷的运转。

        这是他的风格人设,人设一旦崩塌,未来也就完了。

        这样的人注定无法敷衍趋势……

        恩怨便是这般累积……

        上官仪身为宰相需要培养自己的心腹力量,唯有如此,才能在处理政务上得心应手。

        每遇水旱灾荒,长安就物价飞涨,斗米千钱,百姓难以存活,连皇帝也不得不率领百官离开长安就食于洛阳。

        武皇后吃了,上官仪自然得饿着。

        新相继位,便有人在背后议论,能够拜相多时。

        既已到了为人臣子的巅峰,自是想着多干些时日,从容施展自己一生所学,名垂千古。

        众所周知,前两位干的久那是李治在登基初期处于无权阶段。一旦掌握了权势,结果并无二质。

        李治朝的宰相是绝对的高危职业,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这只是其一……

        故而甚至有戏言“逐粮天子”之称,也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是笑柄。

        君权强,则意味着相权弱;相权一旦强,则君权必弱。

        何况任相之人,哪个不是惊才绝艳的人物?

        于公于私,上官仪都无法与武皇后同路而行。

        李治继位至今十年余,从长孙无忌、褚遂良开始,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李世勣、柳奭、宇文节、韩瑗、来济、崔敦礼、李义府、许敬宗、杜正伦、辛茂将、任雅相、许圉师、上官仪,细细数下来已经有十八位宰相。其中还有如于志宁、杜正伦这样罢免后又再次任免的。

        何况现在后宫干政,这是政治场上的大忌。

        一个宰相,要是没有可以调动的人,那跟光杆司令有何区别?

        武皇后也在这时培植起了自己的势力,庙堂上的肉就那么多。

        上官仪想要干一票大的,就是解决长安的粮食危机。

        有了许敬宗这样的例外,都觉得自己可能成为另外一个意外。

        李治整的这一出帝后共治,夫妻二人并力,让皇权更加强大巩固,进一步压缩了相权的力量。

        许敬宗可以漠然以对,大家都知道他的德行,不会过于要求他。

        上官仪为人清高,往来之人,大多如此。

        许敬宗根深蒂固,自不受影响,上官仪这屁股还未坐热的宰相,自然受到了影响。

        今日退下的奏章,彻底激怒了上官仪。

        十余年,宰相起落高达二十次。

        但因宰相这个职位是天下官员最高的追求,所有官员,不论文臣武将对此都趋之若鹜,也形成了一个惯例。

        只要办成了这事,上官仪相信自己就能得到李治真正的器重信任,而不是陈青兕的替代品。

        陈青兕确实出色,乃天下少有之奇才俊杰,但他上官仪却也不逊之。

        上官仪是陕州陕县人,家住三门峡附近,对于周边的地形地势了如指掌,而黄河之险,就在三门峡。

        三门峡也是粮食无法通过水路运达长安的关键。

        只要克服三门峡的难题,就能解决粮食的运转问题。

        自从得知朝廷一直未东粮无法西进而犯愁,上官仪便有了心思,动了想法,只要自己为朝廷解决此事,岂不是天大的功绩?

        上官仪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凭借自己对当地的认知,思索出了一套可行之法,只要成功实施,可以缓解长安的粮食危机,让天子逐粮这种事情不再发生。

        这是上官仪憋着的大招,就等着在这个时候,证明自己。

        结果让武皇后给否决了……

        上官仪一直憋着的火,彻底爆发。

        对于自己解决长安粮食危机的方案,上官仪是很自信的。

        武皇后如此坚决的驳斥,只有两种可能:一种真蠢,无法看懂奏疏所写之事,另外一种就是故意驳斥,因为两人不和……

        不管是哪一种,在上官仪此刻的眼里,都是不可原谅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