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林丹汗城下签盟,野猪皮发兵偷(2 / 2)

加入书签

        就利用轻骑兵的速度优势不断的吸引对方的重骑兵追击,等到对方的重骑兵精疲力竭的时候,再将他们吸引到自己的埋伏圈之中,利用铁骑一举击溃对方。

        这两千人基本都穿着重型的布面甲,有一些人甚至还穿着扎甲。

        若是此刻他选择撤退,最多被明军咬住一小个尾巴,主力肯定是可以安然撤退的。

        5天后1万明军同宰赛部的联军就包围了这里。

        他兴奋地说道:“如今林丹汗元气大伤,还请宁远伯再助我一臂之力。明军的火炮威力巨大只要攻克了林丹汗的察汉浩特城,我便可以称雄漠南了。”

        虽然炒花麾下的骑兵也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不过蒙古人向来就不是以重骑兵见长的。

        而且为了方便他们在行进中瞄准射击,这些鲁密铳还加装了一个木质的枪托。

        林丹汗手中不下三万骑,就算这次大败仍然有一万七千余骑。

        察罕浩特外城东西城墙长度约500米,南北城墙长度约980米;内城为正方形,周长大约250米左右,南面和东面都有门,墙体内侧用土坯垒筑,外墙用青砖来加固。

        另外这批佛郎机火炮的重量仅有600斤,射程却依然达到了750米左右。

        尘土在气浪中翻飞,战场上到处都是骑士的惨叫声同战马的嘶鸣声。

        当明军的火铳在前去挑逗的蒙古骑兵胸前打出一个个血洞的时候,炒花明白属于蒙古轻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很快眼前的一幕便让他的笑容戛然而止。

        宰赛抓住机会赶紧指挥自己的上万骑兵向敌人发起冲锋。

        对于装备扎甲的辽东铁骑来说,普通的弓箭除非能够射穿他们的面甲,不然很难对他们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即使是这些察哈尔骑兵身着重甲也依然没有抵挡住炮弹的袭击,数十发炮弹落下,瞬间就造成了将近三百人的伤亡,使得整个骑兵队伍混乱不堪。

        如今重型布面甲已经成为了开原明军的主力护甲,布面甲也可以达到扎甲8成左右的防御力,但是重量会轻很多。

        很快两万察哈尔联军就兵分三路向宰赛的营地袭来。

        察哈尔部在正面遭遇的炮击自然也引起了左右两翼的一些恐慌。

        负责左翼包抄的是炒花率领的五千喀尔喀骑兵,尽管突然出现的火炮让他感到情况不妙,肯定是明军支援了宰赛。

        虽然他们知道察哈尔部大举进攻宰赛部,李献忠是一定会抽调古勒寨的明军前去助战的。

        当辽东铁骑转向正面战场的时候,突击营也已经击溃了右翼之敌,朝正面扑了过来。

        此时一旁的柳师爷说道:“宰赛头领果然是高瞻远瞩,的确以您的实力现在还吃不下林丹汗,毕竟他还有黄金家族的名头在。”

        不过随着明军的炮弹落入阵中,林丹汗的面部表情瞬间变得扭曲起来。

        并正式以蒙古大汗的名义册封宰赛为内喀尔喀五部盟可汗,号“台尔汗”!

        宰赛很快就以内喀尔喀五部盟可汗的名义令炒花献上牛羊,部众。

        而此时发生在草原上的这场大战也牵动着努尔哈赤的心。

        果然宰赛说道:“确实是我糊涂了,怎么能让宁远伯空手而归,必须要好好的敲林丹汗一笔,放心这次所得全归宁远伯所有!”

        防护力不如扎甲那也只是针对冷兵器,面对火铳布面甲的防护力要明显优于扎甲。

        这里曾经是辽国的都城上京临潢府,据说察罕浩特城就是在辽代堡垒的遗址上修建起来的。

        察哈尔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了正面,负责右翼进攻骑兵的战力本就不强。

        “不过宁远伯这么大老远跑到草原一趟,总不能让他空手而回。”

        于是命令辽东铁骑转而夹击正在同宰赛部纠缠的察哈尔骑兵主力。

        在远处观战的林丹汗尚未察觉出异样,只是对宰赛骑兵的“不动如山”感到有些吃惊!

        宰赛能够如此淡定自然是有所倚仗的,这时隐藏在营地中的四十门佛郎机火炮已经准备就绪了。

        此战林丹汗损失惨重察哈尔出兵15000骑,最后折损了将近13000骑,而炒花由于撤退及时只伤亡了800余骑。

        他相信这支精锐的重装骑兵肯定可以一举冲垮宰赛部的骑兵。

        这批佛朗机火炮是韩公公专门设计的野战炮,是一种铁制后装滑膛加农炮。

        火炮这东西只能攻击远距离的目标,他们距离宰赛营地也就只有五百步的距离了,早就已经过了火炮的最小射击距离。

        柳师爷倒是不急,给了林丹汗3天的考虑时间。

        如此一来这场发生在福余卫故地的大规模骑兵会战,以察哈尔联军的惨败告终。

        “不过炮轰城头吓唬吓唬林丹汗,逼迫他签订城下之盟,交出一些钱财还是不难的。”

        最终林丹汗无奈的签下了这个城下之盟。

        他可是真敢想啊!

        李献忠插手草原事物,一则是为了捞银子,最主要还是为了遏制林丹汗进一步做大,让漠南蒙古继续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可不是为了整出一个新的蒙古大汗来取代林丹汗。

        炒花不从,双方随即大打出手。

        当炮弹落入行进的骑兵中间时,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辽东铁骑这样的重骑兵,是追不上他的蒙古轻骑的。

        随着一阵白烟升起,前来挑逗的蒙古轻骑很快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我这次带来的只是野战用的佛朗机火炮,属于6磅的轻型火炮是打不下城池的。”

        査仲文很清楚,炒花之所以没有选择直接撤离战场是想要拖住自己给正面战场上的林丹汗争取时间。

        这时他赶紧下令撤退,要是再同明军纠缠下去,他们非得全军覆没不可。

        但这样一来原本尚在僵持中的察哈尔骑兵定将被彻底消灭。

        查仲文也没有选择继续追击炒花,他明白辽东铁骑是追不上蒙古轻骑的,鲁密铳在马上的命中率实在是低的可怜。

        然后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40门佛郎机火炮同时向正面的察哈尔骑兵发出了怒吼!

        宰赛的前阵也是由一千重甲骑兵组成的铁骑,得益于之前从范永斗那里得到的500件扎甲,使得宰赛的铁骑在蒙古军中名声大噪。

        被三轮火炮洗礼后,负责正面进攻的一万察哈尔骑兵彻底乱套了。

        双方一经交手,察哈尔骑兵很快就溃退了。

        宰赛虽然大胜了一场可也折损了三千骑,虽然缴获了一些装备,但手中只剩七千骑了。还想借助自己的火炮替他拿下林丹汗的老窝。

        难道说他对建州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引诱自己和林丹汗出手?

        可天下哪有这么钓鱼的?

        而在右翼,负责进攻的五千察哈尔骑兵可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察罕浩特古城遗址由内外双层城墙组成,城高约为4米。

        他不能抛下自己的蒙古大汗,独自求生。

        “不过炒花这次剩下的兵马不多了,我欲取而代之,正式成为内喀尔喀之主。宁远伯放心,你的辽东铁骑大可返回古勒寨。如今我得到了不少铁甲,稍作整顿之后便征讨炒花的大营,到时候获取的物资,我直接派人送到开原。”

        其中正面是1万察哈尔部的主力,左右两翼分别是炒花部的五千骑和察哈尔部的另外五千骑。

        而且这种牺牲并不能为林丹汗争取多少时间。

        林丹汗主动进攻宰赛部,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砰、砰、砰”

        不过随着鲁密铳从原先的火绳枪改造成了遂发枪,所以骑兵又重新装备了鲁密铳。

        但是开花弹以及连续炮击引起的恐慌,使得他们已经完全陷入了混乱。

        不久后柳师爷就作为使者入城谈判。

        每门佛朗机火炮都配备了3个子炮,所以这是一种速射炮,可以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发射3发炮弹。

        很快明军就小试牛刀,直接利用佛郎机火炮炮轰北城,将城上的守军炸死了上百人。

        强烈的冲击波将周围的士兵掀翻在地,仅一发炮弹就带倒了周边的十余骑。

        在欧洲蒙古人就是凭借着这种游骑战术,将欧洲的重甲骑兵给慢慢拖垮歼灭。

        如果在运动状态他们的鲁密铳只能进行一次射击,之后还是依靠携带的马刀进行搏斗。

        <div  class="contentadv">        不过这时候鲁密铳却发挥出了作用,蒙古的游骑战术为了吸引敌人追击,即使对手停下了他们也会反复上前袭扰。

        负责正面进攻的一万察哈尔骑兵主力伤亡最大,由于遭到了敌方三路大军的围剿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只有数百骑跑了出来。

        只见从宰赛营地帐篷后突然冒出了数千明军,他们佩戴面罩,身穿铠甲,明军手中的长枪和钢刀更是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阵阵寒光,让人不寒而栗。

        建州军起码有好几天的时间将明军赶出古勒寨。

        努尔哈赤说道:“李献忠贪心不足,这可真是天赐良机,我们正好全力出击解古勒寨之围。”

        最后努尔哈赤留下了阿济格的镶蓝旗守卫赫图阿拉,率领两黄旗同正白旗的3万多主力直扑古勒寨!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感谢兄弟们的订阅!

        感谢书友“孙琦”、“飞的小小鱼”、“不动禅心”、“中一一”、“天策战将”、“只想安静做个美男子”、“2017011908473365”的月票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