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清醒的记者 与美都子的晚餐(1 / 2)

加入书签

第794章  清醒的记者  与美都子的晚餐

        薛志文是吉省省报驻春城的记者,在岗三年多,单位在春城也给他安排了一个宿舍,媳妇儿和女儿都在这边。

        他见证了君子兰在春城,从文雅人士的喜好,到受到全民追捧,再到现在使这座城市陷入疯狂的全过程。

        他在春城临时的家,或许是现在全市窗台上唯一没有君子兰的。

        薛志文始终认为,一种也没有濒临绝迹的花草,其价值超过锚定货币的黄金,是一件极其匪夷所思的事。

        也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

        而比起这些,他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第二个家乡,往后还不知道要待多久的城市——或许到退休,就此沉沦下去。

        现在还哪有人哪有企业,心思放在正经工作上,人们的心全掉进了那片绿色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为此,他写了多篇富有警示性的文章。

        然而或许是因为水平有限,一直没有取得太大成效。

        “念过大学。”

        “在哪儿吃晚饭?”

        李建昆提议的弄几篇新闻,给君子兰降降温的点子,正是他所想,也正是他在做的事。两人可谓一拍即合。

        “问题是——”薛志文有些苦恼地说,“这事儿我不是没干,根本没什么成效呀。”

        李建昆顿了顿,从兜里取出几张信纸,摊开,递过去。“这是我写的几篇稿子,您过过目,看能不能做个参考。”

        薛志文的眼睛都有些泛红,他想到,为什么无论身在怎样糟糕的环境中,我们对社会仍抱有憧憬?正因为有这样的好同志啊!

        在薛志文心中,李建昆的身影变得无限高大,差不多上升到和周树人一个层次。

        今儿的美都子有些不太一样,极尽热情和讨好,围着李建昆转圈圈,像小迷妹似的,这使得李建昆脸色稍霁。“有事说事。”

        “价钱好商量?”

        “难怪……”薛志文继续把注意力投入手中震耳发聩的文字中。

        “李同志,谢谢谢谢,这几篇稿子价值难以估量,还望您见个谅,我拿不出太多钱,我只能把最后得到的稿费全给您。我先付您一部分吧。”

        “是这样的,我们会社对李桑您手上的君子兰很感兴趣,不知道您能不能匀给我们,价钱好商量……”

        “李桑,我能邀请您共进晚餐吗?”

        “不是准备关门歇业了吗,怎么会没空呢?”

        “你说。”

        这几篇稿子如果全部见报,说不定真能浇灭君子兰的疯狂。

        “听口音李同志不是我们东北人,不知道在这边是?我以后上哪儿去找您呢?”薛志文决心交这个朋友。

        薛志文捧起信纸,认真研读起来,黑框眼镜后的眼睛越来越亮。“冒昧地问下,李同志你什么学历啊?”

        “也不用!”李建昆摸摸鼻尖,有些惭愧。

        “难得这个城市里还有脑子清明的人。”薛志文感慨着说。

        “嗯嗯!”

        薛志文欣喜,他敢保证这篇稿子发出去,绝对能给不少膜拜君子兰的人,当头一棒。

        他扬扬手上的红线信纸,感觉匪夷所思,这些稿子倘若建功,君子兰的价格不得直线下降?

        这事儿确实不太好解释,李建昆只能说自己看透了,准备收手。

        ——

        李建昆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没肚子”又找上门来。

        “没空。”

        李建昆听着听着,诧异看她一眼:“你想买我的兰花?”

        郁金香事件的结果是:郁金香价格全面崩盘,难以计数的投资者血本无归,社会经济好些年都没缓过来。

        瞎!

        薛志文一脸愕然:“你也是在这边捣腾君子兰的?那你还写这些稿子。”

        他现在脾气可不好,每晚回到宾馆,看到林云和艾菲等人期待的眼神,心里十分难受。搞烦他,真让这妞变成有肚子!

        李建昆对他的观感也蛮好,难得的清明人,难得的仍怀揣着革命热血的好同志,想想后,打算以诚相待:“万宝街的喜乐花店吧,我不会在春城长待,最近一阵儿会在那儿。”

        如果说他写的稿子是小学生作文,那么手上这几篇稿子,就是经典名著。

        “嗯嗯!”

        看到薛志文从一只磨破皮的黑色公文包里掏钱,李建昆一脸错愕,他还准备给对方一些酬劳呢,遂连连摆手,打死不要。

        美都子:“……”

        “我说句实在话,您别生气。”李建昆道。

        “您的那些文章我看过,内容和观点太浮于表面,文笔和措辞也不犀利,达不到会发人深省的程度。”

        文笔言简意赅,通过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引经据典,比如第一篇稿子,讲了一個十七世纪荷兰郁金香的真实历史事件,文章最后留了个开放性的结尾,让人不由自主想到:

        这不是和现在春城君子兰的情况一模一样吗?

        这使得薛志文十分感动,由衷道:“李同志,您这才是真正的不求回报,社会主义四化好青年。那这样吧,文章署名用您的,不知您全名是?”

        一间沿街的国营饭馆里,李建昆和薛志文在靠窗的一张餐桌旁相对而坐。

        有理有据地暗示了君子兰的明天。

        永春宾馆是一家涉外宾馆,薛志文未必进得去。

        富贵兄弟坐在隔壁的一张桌子旁。李建昆现在在春城的身份,也算不上绝对安全,富贵兄弟几乎形影不离。

        这正是李建昆找到薛志文的原因。

        对于李建昆来说,小日子找上门买花,这买卖倒是可以谈谈。坑他们咱是真没心理压力,尤其是在这片土地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