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龙腾(1 / 2)

加入书签

    华电研究院一楼,东侧。

    楼内最大的一间会议厅内。

    目前身在产业园的特区华电公司的高管,悉数到齐。

    会议厅类似一个这年代很常见的小礼堂,有个约一米高的舞台,下面是一排一排的座位,采用的又是现代化的设计风格,椅子都是“翻面椅”;主题色调为黑白灰。

    简洁大气。

    此刻,台下前几排位置坐满。

    李建昆坐在第一排居中位置,冉姿在他右手侧。

    他左手侧是林兰瑛副院长。

    台上,居中摆着一张小四方桌,上面用红绸布盖着一个四方体的物品。

    一个中年男人拿着插线式麦克风,踱步在旁边,一边讲述道:

    “……DRAM芯片领域,目前就实力而言,最强的是日苯,大约在八四年前后,日苯的DRAM产业进入技术爆发期。

    “通产省电子所成功研制出1M  DRAM,当时的主流技术还是64K  DRAM。三菱公司甚至公开展示了4M  DRAM的关键技术。

    “到一九八六年,仅是东芝一家,每月1M  DRAM的销量就超过一百万块。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NEC这五家,也成为了日苯芯片产业的先驱。

    “同年,日苯DRAM芯片的全球市场份额,上升至百分之六十五,而美国则降低至百分之三十。

    “由此可见,全球DRAM产业,主要被这两个国家所把持。余下百分之十的全球市场份额,则主要被韩国、宝岛两地所瓜分。”

    “不过,也是在一九八六年,美国与日苯达成了芯片出口协议,导致日苯的DRAM芯片在美国销量受阻,这重创了日苯的芯片产业。

    “因此,公司选择DRAM芯片作为首款产品,是顺应市场格局的明智之举……”

    李建昆苦笑摇摇头,有些话当着他的面,终究不好意思说啊。

    还有一个原因:

    计算机的另一种更关键的芯片——CPU,这个市场,以华电现在的能力,还难以打进去。

    倒不是说造不出。

    事实上不提华电,我国在一九七七年制造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的同事,便造出了一款微型处理器。

    不过,这块CPU是用三十一块集成电路拼装而成的。

    一九七九年,我国还仿制出了现在全世界最出名、也最畅销的两款CPU——

    英特尔的8080微处理器,和摩托罗拉的6800微处理器。

    但也是一样,前者分成四片来合成,后者更是采用多片合成。

    华电现在造CPU,遭遇的阻碍大差不差。

    技术和工艺都有所欠缺。

    倒是不用分成几片来合成,但造出来的体积,要比英特尔和摩托罗拉的产品大不少。

    投放到市场上,怎么同人家竞争?

    在逻辑芯片这一块,华电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打磨。

    倒是储存芯片这个领域,走得更快。

    DRAM芯片,全称叫作动态随机存储器,作用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可随时读写,且速度快。

    也就是俗称的“内存”。

    说白了,接下来华电要造内存条。

    “我们现在打造的这款产品,是市场上需求量最高的1M  DRAM芯片。

    “经过不断地改进,在良品率上,我们已达到业界水准。同时我们还站在客户角度,测试过故障率。

    “在这里我先分享一组数据:

    “同性能的芯片,日苯的芯片在前一千小时的故障率,大约为0.02%;美国的芯片为0.09%。

    “而我们是0.05%。

    “介于二者之间,与美国的芯片相比,我们有优势;与日苯的芯片比……我们同样有优势!如果我们目前主要耕耘内地市场的话。

    “因为成本优势。

    “即使日苯的芯片目前确实优于我们一些,但在价格方面,对比我们,他们毫无优势。

    “我个人建议,作为公司第一款产品,步子不要迈太大。而我们销售部的整体想法是:先利用这款产品,打下根基,拿下我们的根据地——大陆市场……”

    想法比较保守,但也挺中肯。

    李建昆下意识点头,无论如何,根据地确实要先拿下来。

    他搁特区生产内存条,国内有需要的企业还进口内存条,算怎么一回事?

    那叫耻辱!

    等台上的销售部经理何元伟,发言完毕后,李建昆开口道:

    “你们的计划可行。

    “特区华电公司现在也算全国知名企业,但多数人只知道咱们是造BB机的。消息更灵通的人还知道咱们建了个华电产业园,可好几年了,似乎一点动静没有,是时候让大家知道咱们的主营业务是什么了。

    “趁我在特区,你们销售部尽快组织一场‘产品发布暨订货会’。”

    何元伟眼前一亮,咧嘴道:“好,马上去办!”

    大老板显然准备推他们一把。

    他们整个销售部的人加在一起,忙活上几个月,只怕都抵不上大老板露个脸管用。

    是的,大老板。

    尽管他们明面上仍然叫“李总”。

    大老板估计都不知道,当他是世界首富的消息见报后,产业园这边闹腾成什么样子。

    最开始像一场十二级地震。

    后面报纸上的舆论都开始倒向他后。

    天天晚上放工,园区内可以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来形容,最后还是林院长发话,让别这么闹腾,大家才收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