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消息传回大梁,朝堂震惊了(1 / 2)

加入书签

第173章  消息传回大梁,朝堂震惊了

        吴起等人守在城外,屏住呼吸,静等消息,预料中的战斗与求救并没有发生。

        约一炷香的功夫后,进入河西城中的十人小队完好无损地归队。

        为首的魏武卒回复道:“回禀将军,河西城赵军已经尽数撤离,并没有发现赵军的踪迹。”

        吴起皱眉,片刻后决定道:“进城!”

        魏武卒人浩浩荡荡进入河西城中,发现整座河西城,空空荡荡,显得异常荒凉。

        河西城不说是座大城,但到底还是一座有六七万人的城邑,就算遭遇战祸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

        其他人呢?

        吴起直奔入河西城中的县衙,发现门口吊着几具男性尸体。

        看他们的打扮应该是河西城的官署。

        对此吴起并没有意外之色,脸色平静无波。

        打仗死人,对他而言实在是稀松平常。

        就算是他攻下赵国城邑,要是城中有赵国官员不配合的话,他也会杀鸡儆猴。

        吴起走进县衙中,发现里面还有很多赵军活动的痕迹。

        身边有其他的将领大声喊道:“县衙中可有人?出来回话。”

        他的声音在偌大的县衙中回荡着,没有任何回应。

        那将领正欲张口再喊,却被一旁吴起拦下:“不要白费力气了,不会有人回你,都去搜一搜。”

        身边的众人开始四处翻弄。

        县衙后的水缸上木盖微动,露出一双眼睛,小心翼翼地朝外打量。

        不敢发出任何的声音。

        但是他的轻微的动作被已是先天境吴起所捕捉。

        吴起走到水缸旁边。

        其他部下也意识到了水缸中可能有问题,纷纷围了上来。

        在吴起的注视下,有将领猛得将水缸上的木盖掀开。

        “不要杀我,不要杀我!”

        水缸中藏着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后者如惊弓之鸟,惶恐不安。

        吴起麾下一把就他揪了出来:“你到底是谁,在这儿鬼鬼祟祟。”

        “军爷……小人,小人是这里的厨子……”

        吴起问道:“河西城中的人呢?”

        “男人都被赵军抓走了。”男子惶恐地说道:“河西城中的现在都只剩下老弱病残和妇人。”

        赵军竟然将河西城中的壮年劳动力全部掳走了?

        有将领想要确认,该用恐吓的语气喝道:“那你呢,你怎么没有被带走?”

        “军爷冤枉。”男子皱巴巴的脸,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我是跛子。他们见我腿脚不便,才没有把我带走,我要是能好好走路,他们肯定也把我掳到河对岸去了。”

        “将军大人,这是不是说明赵军被我们打怕了,捞一笔便走了?”有下属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吴起摇了摇头说道:“恰恰相反,我倒是觉得赵军并没有放弃要占据颖郡的目的。若真是要退兵的话,他们应该会选择屠城抢掠,那才是捞一笔就走的心态。”

        “只掳走了青壮年男子,说明他们反而是想要积聚力量,要重整军备。现在经过晋阴一战之后,赵军对我们已经心生警惕,李幕善守,我们想要再这般建立奇功没那么容易了。”

        “将军,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

        “如果不出我所料,现在赵军已经退回河东,正在整顿大军。”吴起走到县衙的位置上,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你先派斥候,调查一二,等探明敌军具体动向,我再做决定。”

        “是,将军。”身旁禁军出生的将领立马答应了下来。

        吴起接着说道:“眼下晋阴一战的军功还是没有兑现,今天就趁机发放掉吧。”

        身边的将领一个个都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晋阴一战,他们以少胜多,打得极为出色。

        得到的军功几乎可以让全军都升一级,一些头目甚至可以连升三级。

        等到的愿石、功法、银两都有不少。

        让他们怎么能不激动?

        他们这些士卒都是在刀口上舔血过生活,只注重于当下。

        要是吴起迟迟不兑现军功的话,他们倒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是心中肯定会有些牢骚不满。

        体现在战场上,战斗力会损失几成则不好说了。

        实际上,不管赵军在不在河西,吴起都会在今天论功行赏,计算军功。

        军功迟迟不兑现,士气衰退倒还不致命,要是下面人心中对实现的军功制产生了质疑,那才麻烦。

        关于这点,早在今日的出发的时候,他已经早跟赵弘明沟通过。

        等稍后一点时间,他做好准备,赵弘明便会亲押粮草和兵饷来此论功行赏。

        ……

        同一时刻,远在五百里之外的大梁。

        魏国皇宫,乾清宫。

        建安皇帝赵佣煦得到了赵国李幕不宣而战,打算偷袭攻打颖郡的消息。

        “芦宗辉他是想干什么,是想造反吗?还有蒲元清,作为颖郡郡尉,竟不在颖郡守护城池,一直与芦宗辉走在一起,又是想要干嘛?啊!”

        他一脸阴沉看向跪在地上的一排魏国大臣,大发雷霆。

        建安皇帝赵佣煦通过皇城司已经知晓,最近一段时间,身为东军的大将并没有积极布防,而是一直“磨洋工”,迟迟不发兵。

        从军中的暗子传回的消息来看,芦宗辉是想借李幕发兵的契机,打他给武王十万兵甲的消息。

        这怎么能让他不生气?

        简直是岂有此理。

        “臣等无能,未能替陛下分忧,还望陛下恕罪。”中书右丞萧伯龄跪在地上,率先请罪。

        紧随他之后,中书左丞洪道文、兵部尚书兼少保于和正、工部尚书陈谋等全都跪在地上齐呼:“臣等无能,未能替陛下分忧,还望陛下恕罪。”

        建安皇帝赵佣煦听到这个更是怒火中烧,怒声道:“恕罪,恕罪,除了让朕恕罪,你们还能如何?”

        被怒火冲上头的赵佣煦就像是一头野兽,失去了部分理智。

        “当初你们建议朕,让三边之地的武学势力满两年即可自留愿石,现在倒好,这些边境翅膀硬了,难道是想要朕重蹈周王室的覆辙吗?你们这些逆臣。”

        就算没有武道力量的威压,建安皇帝的怒意也让乾清宫的气氛变得格外压抑、沉闷。

        在座的大臣们都清楚地记得,这条诏令乃是建安皇帝同意后才对外发布。

        只是大家没有想到东路发展有些超过他们的预期。

        现在东路因为这条诏令而减弱了朝廷的力量,建安皇帝显然不想承担这样的过错。

        “都是臣等的罪过,还请陛下责罚,”

        萧伯龄与洪道文等臣子跟随建安皇帝多年,也知道他的脾性,乃是一个好面子的,但同时也是知道眼前这个皇帝懂得事情轻重缓急,心中有一杆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