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救兄第一线(2 / 2)
他连肉都忘了吃了。
“这是我写的?”
“我怎么不知道我有这么大能耐?”
“我能写出这么好的词来?”
苏辙也不敢信啊。
“哥,你以后碰到啥事了?”
“你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词来,怪道人家说水调歌头一出,余下中秋词俱废呢。”
苏轼摸摸鼻子:“仙子说是我写的,应该不会有错。”
苏洵这会儿高兴的直喝酒。
他儿子会青史留名,这点足够让他痛饮。
刚才他可听的清清楚楚,仙子说了,后世学子的课文中都有他儿子的诗词,可见流传之广,能叫全天下人都学,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宋仁宗已经被这首词惊艳到了。
他对左右道:“留心些,苏家父子三人进京后立马来报。”
刘太后也很喜欢这词,不住念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写的好啊。”
不只宋人喜欢,唐人也喜欢这词。
就连始皇和刘彻都极喜爱。
始皇对侍从道:“把这词写下来,朕随后再读。”
刘彻也道:“这词写的好,传司马相如,叫他也写一首来……”
无忧还在讲苏东坡的事迹。
“苏轼一生都在流放的路上,他年少时一举高中,名动京师,正当大展身手之时,却恰逢母亲病逝,只得回乡守丧,三年之后还朝,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的许多亲友都反对变法,他的恩师欧阳修也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惹怒了新党,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先后在杭州任通判,在密州任知州,在徐州和湖州任知州,他任职之时,革新除弊,因法便民,很有政绩。”
“苏轼一生仕途不顺,提起他,就想到了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在湖州任知州时,写湖州谢表上书朝庭而被新党抓到把柄,大肆攻击他,朝中一片倒苏之声,苏轼上任才三月就被逮捕解往京城,受牵连者数十人,这就是乌台诗案。”
无忧仔细的讲解了一番乌台诗案,以及苏轼遭贬谪的经历。
“苏轼留给后世的除去诗词文章之外,还有一道苏堤,后世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晓春,这里的苏堤就是苏轼知杭州时修筑,后人称为苏公堤。”
“当然,后世人提及苏轼,除了喜欢,还有就是气愤了。”
“气愤什么?自然是气愤他写的诗词太多,还有那么多首精品,这些诗词还都得背诵,无疑占用了很多的学习时间,简直让人背到头秃,如果可以,后世学子肯定要喊话苏轼能不能少写几首诗词?”
无忧这话一出,逗笑了好多人。
苏轼本人都笑了。
“不能,我还会多写几首,让你们继续背到头秃。”
无忧笑了一会儿,继续道:“咱们说三苏,那肯定不能只说苏轼一人,是要连他的爹和他的弟弟一块说的,说起苏轼的弟弟苏辙,很多人觉得他特别倒霉。”
“什么?”
苏轼看着苏辙:“你倒霉什么?”
苏洵在猜测:“莫不是仕途比你兄长更不顺?”
无忧接来的话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因为啥说他倒霉呢,因为他有个倒霉催的哥哥,苏轼的一生都在被流放的路上,而苏辙的一生都奋斗在救兄第一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