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他改变了娱乐圈(2 / 2)
在苏哲走后的魔幻经历,让李文诗心中苦笑,想到当初和同班同学的对话。
<div class="contentadv"> 同学们很羡慕她进入娱乐圈,拍摄大片,纷纷问她感受。
她当时,一派天真地回答:
“感觉就和学校里排练一样,只是对戏的演员演技更出色,名气更大而已。”
还有发小向她八卦娱乐圈的事情,她义正严词地回答:
“哪有那么乱?都是自媒体夸张,其实大家都很好,演戏就是上班而已。”
现在,她突然回想起听到自己的话时,同学和发小们惊讶的眼神、不敢相信的表情。
“原来这并不是娱乐圈原本的样貌啊,只有大师哥周围才会这样。”
她趴在宾馆的床上,脑海中回想起那个永远带着淡淡自信笑容的男人:
“这就是他带给娱乐圈的变化吧。”
一个人能改变大环境吗?
李文诗之前不相信,现在却无比坚信:
“大师哥就可以!”
不仅是剧组的环境,还有作品的质量,编剧的地位,剧组的正规化,甚至作品的出海。
李文诗还是学生,只有一只脚在圈内,反倒更能看出苏哲的影响力。
“大师哥真的好厉害啊!”
她在床上翻滚着,像只傻土拨鼠一般胡乱叫着,又突然叹了一口气。
不知道为什么,她只觉得有些遗憾:
“哎,大师哥实在太优秀了……”
……
另一边,苏哲探班后,就进组了,开始拍摄《高山下的花环》。
由于军区有着完整的资料,道具、战术,甚至实际战例,只要军区支持,就很容易获得。
所以剧组筹备得很快,不像《星你》,历史道具还要一点点扣细节。
但剧组筹备得虽然快,真拍摄起来,却遇到了大量麻烦。
最麻烦的是战争戏的内容。
苏哲拍过很多剧,其中偶像剧最容易拍,和女主角亲亲抱抱,拍起来轻松又愉快。
现实题材的剧,对演技要求高,但拍摄难度却不高,基本没什么动作戏。
最难的是武侠剧,动作戏拍起来真的十分困难,无论是演员的武戏,还是导演对场面的调度,都充满了挑战。
但现在,他必须得说——战争戏才是最难拍的!
在战争戏中,有大量爆破戏,要提前埋好炸点,规划好走位路线,避免被炸。
苏哲一边演戏,一边走位,眼睁睁看着爆点在身边爆炸,还要有扑倒等动作,浑身都是尘土。
有时候为了真实,他不得不离爆点近一些,虽然爆炸组保证,绝对不会有危险,甚至按照剧组要求,爆炸组必须在演员前先跑一遍。
——这也是所有特技组的要求,威压组也必须自己先上威压,用自己的生命保证自己不会掉以轻心。
但世界上总是充满了意外。
哪怕有保障,吊威压也有被摔死的,爆破戏也有被烧毁容的。
苏哲看了一眼系统保命的【复苏符】,才放心大胆地上前。
幸好,确实没出现意外,省了他的符。
除了安全上的挑战外,战争戏对剧组的调度要求也非常高。
从主演到龙套,从摄像到剧务,所有人都不能出现问题,必须是一个成熟的剧组才能做到。
所以《花环》剧组一直拍了许久,就是为了将战争场面拍得宏大而震撼。
苏哲为这部戏准备了10亿投资,还不算自己的片酬,而其他演员们的片酬都不高。
他就是为了将钱全部砸在战争戏上,拍出令人震撼的画面。
这才是商业大片的逻辑,一定要在视觉画面上满足观众,让他们不得不进入电影院,用大荧幕观看那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
其实,10亿投资比前世的《长津湖》还略低一些,但他觉得,《长津湖》的战争戏实在太多了,有些审美疲劳。
而文戏又有些少,一些能够深入刻画的内容,如火车站群众送物资(围巾)、南朝群众、冰雕连等,都点到即止。
这让文戏的感染力大大降低,全靠原型实在太感人了,哪怕电影只表现出一成,也让观众们热泪盈眶。
苏哲看来,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因为导演贪多,把许多感人故事都放进电影,导致无法将每个故事讲透。
同时,也有战争戏太多,挤占了文戏时长的原因。
但《花环》的原片,战争戏又太少了,几乎只作为推进剧情的内容而已,根本没多少战争场面。
这很容易理解,当时还没有商业片理念,拍战争戏是为了写实,不是为了让观众震撼。
但苏哲拍摄《花环》,肯定要将这部分短板补全,平衡文戏和武戏,让《花环》更具商业性。
那么除了大场面以外,还要拍摄一些精彩的战斗场面,就如《长津湖》里的通讯塔之战。
这场小范围战斗,虽然和长津湖之战离题万里,但拍得着实精彩。
毕竟观众们来看电影,代入到主角身上,总要看他大发神威的特写,不能光看大场面吧。
所以《花环》里,一定要有赵蒙生大发神威的战斗镜头,才能展现出他经过教育和淬炼后,成为了坚定的革命战士,和电影开头时的红二代小少爷形成鲜明的对比。
否则,赵蒙生就一点都不讨喜了,甚至可能比不上太子饰演的万里。
为此,苏哲专门找军区,调阅了当初战斗英雄们战斗事迹,想要为赵蒙生设计一个战功。
但他看完后那些战斗英雄的表现后,只感到目瞪口呆:
“这些事迹拍到电影里,会被观众们认为胡编乱造吧?”
他挠挠头,觉得自己哪怕有系统,都比不过战斗英雄们。
实在太夸张了,电影都不敢这么拍啊。
他只能收敛一下,反正赵孟生也不是战斗英雄,只要表现出他的勇敢和战斗能力就可以。
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战士,在武戏中完成文戏的人物弧光,这样既有商业片的大场面,又有文艺片的思考。
“不知道我修改的《花环》,能拿到多少评分?多少票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