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尽诛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2 / 2)

加入书签

        大孙方才提出的邸报售价,仅仅只有三文钱一张。

        这个价格,哪怕是地主家的长短工,甚至包括佃农,都是能够买得起的。

        仔细想去,这些邸报作为书籍,甚至很有可能为更多的百姓,带来识字的可能。

        目前大明想要识字,书籍是不可避免需要购置的,但一本书的价格,往往非常昂贵。

        哪怕是最为启蒙的书籍,也是以贯钞计算。

        这就导致哪怕想要识字的百姓,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为他们连看到字的几率都不大。

        邸报一出,这个概念就不同了。

        首先是邸报的上的内容,在百姓们去学习的过程中,无疑会被一直深化,影响。

        后世有言,当一句话天天都被提及的时候,就会生生的刻在脑子里。

        这些因为邸报学习而有识字能力的百姓,他们对于整个大明的忠诚,将会变得非常之坚固。

        并且在往后不管是招收更方面人才的时候,培养起来也更为方便迅速。

        “办,必须要办,且不能小办,得大办,咱看呐,邸报这块,得形成章程,任何人都不得阻碍邸报的传播,要让这邸报,哪怕是身处边疆的百姓,都能拿到。”

        朱元璋想明白了,想清楚后,大声说道。

        这其中的一些东西,琢磨起来,完全是在不断的稳固整个大明江山,比之科举,更加重要。

        这也就意味着极有可能,当大明有难时,振臂一呼,四方响应,八面云从。

        如此民心,可堪大用。

        “大孙,你这脑袋瓜子怎么长的,古往今来,天资聪慧者如过江之鲫,浩瀚无垠,可却从来没有谁,提出过真正的把控民心,而是防之又防。”

        “到了大孙这里,都玩出了这般花样。”

        朱元璋赞赏道。

        邸报很早就有了,在宋朝时候,就比较流行,但从来没有谁说利用邸报去影响民心。

        这样的思维角度,属实新奇。

        朱英笑了笑。

        这就是格局眼光的不同,在后世因为时代的推进,民智的开放,对于宣传极为重视。

        大明无独有偶,宋朝国弱,政策不行,底层百姓犹如牛羊,苦不堪言,即便有所影响也没多大用处。

        甚至皇帝的谕旨,连汴京都很难出去。

        且那个时候虽有活字印刷,但不受重视,包括现在大明的邸报,都不是印刷,而是以手抄为主。

        这就造成了价格的相差,只能在乡绅官员,勋贵大户之间流行起来。

        而蒙元,就更不用说了。

        入主中原,向来是以武力镇压为主,百姓们想什么,那些蒙古贵族会有人在乎?

        不听话,鞭打便是。

        奴隶还能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对主人的不敬。

        直到大明,现在高产粮出,国库充盈,前有朱元璋义务教育的开办,现在朱英学堂的出现。

        加上活字印刷技艺的成熟,造纸业的兴盛,低廉的纸张价格。

        最后还得加上明代小说的兴盛,一大批以此为业的说书人出现,对于加强宣传的助力。

        等等一系列的条件极为具备,所以才能达成此事。

        换作往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难以办到。

        朱英做的,只是在合适的时机,提出了合适的安排。

        “爷爷,大明的威严,在于强军,邸报只是辅助,所谓弱国无外交,想要大明长盛久治,以孙儿看来,还需是武力守护。”

        “因此邸报上的主流内容,孙儿当以为要宣传军人,传递保家卫国之理念。”

        朱英顺势说道。

        对于打压武人,在朱英的心中一直都是持反对的。

        自然从源头上来说,朱元璋的打压武人,并不是指整体军人,而是说大明的武将勋贵,兵权这些。

        朱英要做的是,塑造出真正的大明强军,有着自己思想的强军。

        无时无刻以守护大明安危为己任,哪怕是他们的将军,想要带头造反,也会被手下绑起来的那种。

        朱英现在创办的军事学堂,就是要大量的培养出中层军官,将大明将士的骨架支撑起来,削弱统帅的影响力。

        目前来说,效果还是很好的。

        地方上不说,至少京师周边,玄甲卫这里出去的将士,不断进入各个卫所,蚕食往前老将们的兵权。

        他们的进入,就好像一颗钉子,深深的埋了进去。

        若有卫所的指挥使,有什么图谋不轨的念头,势必难以达成。

        “保家卫国,好一个保家卫国!!!”

        朱元璋眼睛一亮,大声称赞道。

        在现在的大明,或者说包括从前,是没有保家卫国这个词的。

        听到老爷子的称赞,朱英也是一愣。

        这个在后世几乎是人人皆知的成语,在大明竟然没有吗?

        这倒是朱英不学无术了,保家卫国这个成语,出自后世著名诗人冰心,而非自古有之。

        就在朱英借此机会,想要跟老爷子好好唠唠关于强军,增加军饷,完善军人保障制度的时候。

        门外宦官来报:“启禀陛下,锦衣卫镇抚使宋忠,有紧急之事求见。”

        朱元璋有些不悦。

        这寒冬腊月的,爷孙俩在这里聊得热闹呢,还是事关大明未来之大事。

        若是没什么重要的事,宋忠这家伙,印象分大减。

        “让他进来。”

        “遵旨。”

        宋忠进来,看到陛下和太孙殿下都在,心中一喜,行礼道:“臣拜见陛下,太孙殿下。”

        朱元璋点点头,淡淡的说道:“起来说话,这次是有什么要紧事情。”

        宋忠连忙正色道:“回禀陛下,臣按令抓捕山西户籍,户部郎中曹子兴入诏狱审问,发现晋商谋逆大罪。”

        简单述说一下,宋忠连忙呈上卷宗。

        刘和上前接过卷宗,而后递给陛下查看。

        朱元璋本就心头有些不爽,待看到卷宗内的详细后,整个人直接就炸了。

        “谋逆!谋逆!这是要窃咱大明根基,毁大明国祚。”

        “里通外族,内藏京师,好大的局。这些晋商,当一个个尽诛九族!!!”

        朱元璋没想到,谣言案竟是牵扯出一个惊天大阴谋。

        晋商的布局,太过深远,本就偏离京师,皇权难达,还大量售卖铁器至草原上。

        更甚者,是整个山西的官员,几乎都被收买,往前彻查贪污案,山西那边少有发生,朱元璋还觉得不错,政治清明。

        现在看来,分别是蛇鼠一窝,连京师这边,都有布局。

        刹那间,朱元璋顿时觉得这手法有些熟悉,仔细想来,这跟大孙布局高丽的手段,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

        只是片刻,朱元璋的愤怒就消散开来,半眯着的眼睛,煞气溢出。

        在遇到大事时,愤怒没有任何用处,其实大多数时候,朱元璋的愤怒,都是给别人看的。

        作为开国之皇帝,冷静的对待处理任何事情,是朱元璋早就有的习惯。

        而深思之下,朱元璋心头开始冷漠。

        若是任其长久发展,说不定未来的大明,很有可能因这些晋商而灭。

        这种猜测,是基于大孙之前的一些手段。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大明末期,这些晋商们操控权势,大肆吞并九边军饷,尤其是山西一带更甚,朝廷去多少银子,就吃多少银子,跟无底洞一般。

        满清的崛起,正是因为跟晋商们的大量交易。

        中原王朝于外族,最大的优势在于军备领先。

        而晋商们大肆出售军备,让满清战力暴涨,加上大明那个时候多灾多难,便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取缔的大明,但实际上,满清牵扯了大明多少兵力。

        九边重镇,囤积了大明最有战力的将士。

        若真只有李自成,造反这事,难说。

        朱元璋在想明白后,并没有立即表态,反而是摆摆手,让宋忠离开。

        陛下的反应,出乎了宋忠的意料,不过经常和陛下打交道的他明白,这件事怕是会掀起惊天巨浪。

        “大孙也看看吧。”

        朱元璋将卷宗交给朱英说道。

        朱英接过卷宗浏览起来。

        好家伙。

        朱英从前知晓晋商跟草原部族有些交易,但没想到这才大明初啊,就已经这么夸张了。

        毕竟很多边疆的商人,包括北平,西域地带,多少都是有走私交易的。

        巨大的利润,让许多人愿意铤而走险,只能加强抑制,想要杜绝很难。

        只是没想到,这些晋商,从明初就开始布局了。

        京师有人很正常,但是有这么多人,那就不正常了。

        卷宗上附带的名单,牵扯其中的,足足有三百余人啊!

        看似不多,品级也不算太高,但这些人,个个都是朝廷要员,分散于六部之中,尤其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官。

        难怪大明近三百年,山西这些晋商们一直在暗中不断的累积财富,而没有被察觉到。

        直到实力足够,有了足以倾国之力。

        这关系上下星罗密布,且还是只有曹子兴一人泄露出来的名单,肯定还有其他隐藏着的。

        “这山西跟反了没啥区别,且比明面上造反,还要来得更为阴险,多少官员去了山西,怕不是都被蚕食进去了。”

        “看来山西此地,当要好生的清洗一番,将这些污垢,须洗得干干净净。”

        朱元璋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什么喜怒。

        倘若马皇后还在,亦或是太子朱标还在的话,听到这个声音,就能明白,这是朱元璋愤怒到极致的一种体现。

        往前的三大案初始,无一不是这般。

        朱英虽然没见识过,不过这感觉也是很强烈的。

        稍作思索后道;“爷爷,看来开春第一件事,便就是大军平反,顺带将山西也彻底清理干净了。”

        朱元璋颔首。

        这两天来,似乎并没有什么谕旨发出,但早朝的时候,很多官员发现,自己的身边突然多了许多空位。

        奉天殿内,文武官员约莫接近五百之数。

        仅仅一天过去,就有上百文臣被抓走。

        这么明显的事情,大臣们自然是知晓了,但没一人敢去问是个什么情况。

        朝堂上一切正常,只是在往后的官员中,稍显空荡。

        而京师城内,对比朝堂,那叫一个风云变幻。

        锦衣卫抓的文臣还好,对于百姓们几乎没有影响。

        但蓝玉这边,顺藤摸瓜,先是逮着晋商商帮的成员抓,而后审讯之下,但凡有所涉及的,也都抓捕归案。

        治安司和兵马司的牢房,早就满员了,连地牢都已经关不下了。

        现在抓的人,全部都是往军营里送。

        而随着抓捕人员的同时,大量的货物,钱财,也被当做脏物,一并给收了回来。

        “大哥,这也太多了吧。”

        看着面前的部分收缴钱财,曹震咽了口口水,艰难的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