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三十万秀才(2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正在呵斥礼部尚书任亨泰。

        “简直是胡闹,这等大事,为何不早些跟咱说,你礼部尚书到底是怎么当的。”

        “咱大孙不懂这些,难道你在礼部这么多年,都不懂得科举的关键吗。”

        “三十万的秀才,也真是敢给啊,什么时候,咱大明的秀才,如此不值钱了。”

        朱元璋的心都在滴血啊。

        每个秀才都要赏赐田产,最少都是十亩良田了。

        三十万秀才,这可是三百万亩良田,疯了吗。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其实并不知道秀才的特权已经取消了。

        自从小文承出生后,大部分的皇权已经逐步的移交到了朱英手上。

        这些权力属于朱元璋跟朱英共同持有,相当于都有决策权。

        自从对朝廷大臣们放权开始,朱元璋逐渐对于大孙的安排,也减少了过问的次数。

        一来是朱元璋年纪大了,精力有些跟不上。

        二来也是对大孙的放心。

        这样的行为也算是皇权的平稳过渡,至少在他驾崩后,整个大明不会产生多大的震荡。

        对于大臣们来说,太孙令旨跟陛下谕旨,基本上没有了区别。

        朱元璋也不是完全不过问,只是兴趣多是集中在赋税,军事,火器,还有一些万国事务上。

        礼部尚书任亨泰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可是按照太孙的要求办事啊。

        还不告诉太孙,他怎么告诉?

        太孙直接就是一道令旨过来,难道要让他抗旨不成。

        此刻的任亨泰也不敢去甩锅到太孙身上,那只会是死得更快。

        只能趴在地上不断磕头:“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伴君如伴虎,他真怕陛下直接一道谕旨让锦衣卫给拖出去砍了。

        别说,现在的朱元璋,还真有这个想法。

        这时,宦官来报:“启禀陛下,太孙殿下来了。”

        “让他进来。”朱元璋的脸色不怎么好看。

        门外的朱英也没多想,直接走了进来。

        看到大孙,朱元璋肃杀之气顿时消融,不过还是有些生闷气的感觉。

        “爷爷,今天可是有个大好消息啊,咱们大明去年的秀才人数,直接破了三十万。”

        朱英笑着对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闻言,脸色一僵。

        有心发怒,却又压制住。

        只能说道;“大孙,三十万秀才,这给咱大明国库,带来多大负担啊。”

        这话一出。

        下面磕头的礼部尚书任亨泰一下子就愣住了。

        旁边恭敬站着的户部尚书赵勉,吏部尚书詹徽,也愣住了。

        他们此刻才意识到,陛下竟然是不知道秀才功名特权被取消的事情。

        礼部尚书任亨泰心里憋屈得很。

        无妄之灾啊。

        朱英顿了顿,解释道:“爷爷,前年年底的时候,我就已经传了令旨给礼部,让他们把秀才的功名特权,已经是全部取消了,现在的秀才们,也就剩个功名在身而已,其他的朝廷是不管的。”

        “去年,我让礼部对秀才的录取,取消了名额的限制,以考卷标准答案为准,但凡各府州能够达到甲等分数者,皆赐予秀才功名,这才有三十万秀才的由来。”

        朱元璋闻言这才知道,自己好像是错怪了礼部尚书。

        不过作为皇帝,难道礼部尚书就没一点错吗,他不应该提前跟咱说吗。

        “起来吧,没用的家伙,连这点事都说不清楚。”朱元璋再次呵斥了一声。

        “谢陛下。”

        这也让礼部尚书任亨泰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

        后背被冷汗湿透。

        如果太孙来得再晚一些,说不定他就这么冤死了。

        想了想,朱元璋摆摆手:“尔等先出去。”

        六部尚书躬身行礼,而后缓缓退了出去。

        明显陛下要跟太孙单独聊,刘和跟蒋瓛也自然走了出去。

        “大孙呐,你怎么一下子给这般多秀才功名,从此之后,这秀才岂不是烂大街了。”

        朱元璋原先对于科举本就不怎么重视,中间还停止过几年取消科举,后来才恢复。

        跟历来朝代的皇帝一样,朱元璋也觉得官不能多给。

        太轻易让人当官,别人就不会珍惜,也会让皇权变弱。

        所以官员的总体数目,是有很大限制的。

        虽说是求贤若渴,可你搞个三十万秀才,这也太夸张了吧。

        “这事,本该孙儿早些跟爷爷说的,倒是忘记了,不过现在也来得及。”朱英开口解释道。

        朱元璋在大孙这里就没啥脾气,因此点点头,招呼大孙坐下说。

        朱英也没啥好客气的,直接端起朱元璋的茶杯喝了一口,这才开始说道:

        “咱们大明现在,已经有八千万口计了,这还是先前的数目,估计破万万,不过就这两年的事情。”

        “如此庞大之数,而观我大明官员,总计不过二万余人。”

        “像是京师,还有各地高官在内,真正去处理百姓事情的,怕是连两万人都不到。”

        “对于地方官员来说,他们要处理的政务太多了,以至于稍有松懈,百姓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处理,且真正为民办事的官员,还是少数。”

        “大多数的官员,即便他们没有去收刮民脂民膏,也是在自己的官位上没有多大的作为。”

        “况且,对于地方官来说,他们的权力也过大了,从细微的角度上看,这已经影响到了朝廷的威严。”

        朱元璋点点头,这样的情况其实在每个朝代都很常见。

        不过一味的增添官员数目,也不是什么好事。

        主事的人太多,这就让地方更乱,而且增加了朝廷的俸禄负担。

        只是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官员俸禄这块,已然不算多大事了。

        朱英继续道:“如今的官员体系,从根本上,还是承接前朝,乃至于宋朝而行,这里头的弊端,从未有得到过解决。”

        “因此孙儿一直在考虑,如何对大明的官员体系进行变法,后来才想到,增添官员数目,细致化管辖职责,或许是个不错的方式。”

        “这才想要放开秀才名额的限制,增添基层官员数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