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大明的强大超乎你想象(1 / 2)

加入书签

朱英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收刮勋贵阶层的钱财。

        更何况是像这种贩卖教化令的事情。

        原本准备取名叫开荒令,经过老爷子那么一说,朱英当即决定改名为四海教化令。

        一百万宝钞一枚的四海教化令,仅仅只是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卖出了五十个。

        也不是说有资格的公侯家就一定会出海谋取封国,这也要看家里的情况。

        当然,或许是现在找到他们的世家并不多,又或许他们觉得这些世家不靠谱。

        毕竟是封国之事,不是说世家给钱就行,双方肯定会产生更深的羁绊。

        公侯要担心这些世家去了海外会不会听从自己的调遣,到时候来个反客为主,给别人做了嫁衣。

        世家也担心自己投靠的公侯家会不会事后来个杀鸡取卵。

        信任的建立往往没有这么简单,在那海外没有大明律法的约束,谁能管得住那么多。

        皇宫里。

        朱元璋喜滋滋的说道:“还是大孙取财有道,五千万宝钞随手就得了,这些世家还争先恐后的,生怕是慢了得不到资格。”

        “不过一下子出去五十家,咱觉得倒是有些多了,应当再限制一番。”

        朱英点头道:“太过仓促确实不行,如此反而起不到教化的作用,蛮夷虽未开化,但有些地方还是不可小觑,如若不满足条件者,便不发放了。”

        开放册封诸侯国,可不是为了消减勋贵阶层的力量,而是让大明能够伸手更远的区域。

        在朱英设下的条件里,教化可是第一要素,其中要配备至少上百的老师,在所统治区域,也要有足够多的汉学堂才行。

        当然,也不是要求一定要教授到多高的水平,只要能够达到识字,能说,就可以了。

        识字,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够看懂大明邸报,也能够读懂大明的律法。

        想要统治好更广袤的疆域,其中律法是最为主要的。

        律法,便是规矩,也是皇权的延伸。

        当所有人都在遵循大明的规矩,那么大明的统治力才能够彻底的体现出来。

        如果有人坏大明的规矩,不管是在多么遥远的地方,朱英都会派遣军队去维护大明的威严。

        哪怕这个代价很大。

        ——

        草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朗朗的读书声在回荡在天地之间。

        “本王是真的没想到,竟然有一天会在草原这等蛮夷之地,听到我大明的三字经,总是感觉有些奇怪。”

        朱棣感慨莫名,曾经他藩国北平,对草原最是熟悉,几乎前半生就一直在跟草原打交道。

        或是打仗,或是互市。

        今天这样的场景,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旁边跟随着的是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俩。

        两人不喜读书,又能打仗,每逢战事一般都在朱棣左右。

        朱高煦憋憋嘴不由得道:“我听着说,其实太孙也是没怎么读书的,小时候那么早就离开了皇宫,后来又一直在干商人的买卖,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要让这些蛮夷鞑子也跟着读书。”

        “转头过去数年,读书人都精贵得很,现在就是泥腿子的儿子,也能够读书写字了。”

        “在我看来,读书是最折磨人的事情,难道太孙想要以此折磨这些草原鞑子?”

        朱棣被朱高煦这番言论整得非常无语。

        当即呵斥道:“你个不学无术的东西,要不是大明现在如此富庶,哪能让这么多人去读书,你可懂何为教化之道。”

        “虽然本王也不喜读书,然太孙这是遵循圣人之道,有教无类。”

        说着话,朱棣随手一马鞭直接就抽在了朱高煦的身上。

        感受到生疼,朱高煦在马上龇着牙,不过对于这样来自于父王的疼爱,他早就已经习惯了。

        朱棣虽说一直不喜欢朱高炽这个长子,但是挨打最多的,绝对是朱高煦了。

        朱高燧在旁边看着,大气不敢出,安静的骑在马上跟随着。

        来到草原二次北伐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这次草原的部族学乖了,听着风声就是跑,许多连祖地干脆都不要了。

        大明的三十万骑兵,可不是蒙古兵可以比拟的。

        这些草原的骑术射术肯定是要超越明军骑兵,但是装备上的碾压,是个人技艺无法超越的。

        尤其是在这种大规模的作战里。

        大明这边尽皆是半身甲,也是为了更好的提高马速。

        且大明的战马天天吃着玉米精饲料,不管是在耐力还是速度上,都要超过跟着一起挨饿的蒙古马。

        小规模的骑兵对战上,这次草原根本讨不到半点好处,更别说现在草原的反骨仔特别多,许多部族在投靠了明军后,就充当明军的向导,追击其他部族。

        而不管是俘虏还是投靠来的,按照大明律法,但凡是三十岁之下,都必须要进入学堂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草原上到处都是读书声的原因了。

        “父王,难道我们就不回燕城了吗。”挨了一鞭子的朱高煦问道。

        朱棣道:“你问这话,是因为昨天从京师传来的消息吧,怎么,是不是心动了。”

        “不过你那大兄,可没说皇孙也能封诸侯国,现在朝廷的意思,可是只有公侯才行。”

        朱高煦不甘道:“公侯能行,为何我不行,难道皇室子孙还比不上小小侯爵吗。”

        “攻城略地,我又哪里比不过那些侯府,他们能够做到的,我必然也可以做到,如果父王向皇爷爷开口,皇爷爷肯定会答应。”

        朱棣冷哼一声:“你怎么就认为封诸侯国之事,是你皇爷爷做出来的,这像是你皇爷爷的手笔吗,古往今来,哪怕是商周诸侯国,哪有如此敕封。”

        “这分明是你好大兄的手段,想要获得教化令,还需要缴纳一百万宝钞,我且问你,你拿得出一百万宝钞吗。”

        “别去想那些有的没的,现在是北伐,难不成你想要违抗谕旨放弃北伐,跟着出海争那诸侯国去?”

        朱高煦被这一顿怼说得话都回不上。

        不过有一点朱棣没有说错,不管现在的京师多么热闹,暂时跟他们三王是没有多大的关系。

        现在他们必须按照朱元璋的谕旨北伐,只有把瓦剌,鞑靼给灭掉了,北伐才算是结束。

        不过想要灭掉鞑靼,瓦剌,又是何其困难。

        这些人四处躲避,在茫茫草原上想要追寻到踪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