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势利眼的东西,让你见识见识你(1 / 2)

加入书签

第231章  势利眼的东西,让你见识见识你天哥的本事

        王孝庆也没想到李仁中说的宝贝竟然是明代宣德年间的蟋蟀罐。

        现如今这种完好无缺的宣德蟋蟀罐只能在书里见到了。景得镇是出了好些仿品,但是仿的再好,也不如真品,老物件就是老物件。

        王孝庆叹息了许久,说道:“九十年代考古研究队曾经在明代御窑厂遗址,挖出了大量的瓷片,复原出了一批蟋蟀罐,现在还放在文物局的仓库里珍藏着,这些年也就展出过几次吧。即使是这样,也被宝贝的不行,都舍不得展出来,如今这竟然有一个完好的蟋蟀罐,真是绝了,绝了啊。”

        李仁中看到王孝庆的表情,觉得终于不是自己一个人了。他就把今天的事情跟王孝庆讲了讲,听的王孝庆哈哈大笑,他说:“你啊,是小看了叶天了。兴许他给咱们看的古董只是冰山一角呢,说不定这小子,卖了不少值钱的东西。那购置一套别墅,也是情理之中的嘛。”

        李仁中又说:“关键是那一地的瓶瓶罐罐,你是没看见呢。我们只从中间拿了一个这个出来,多已经价值千万了,要是里头再出几个,那些东西都比那别墅值钱了。你知道那些东西,叶天他花了多少钱买的吗?”

        “多少?”王孝庆是只知道叶天拿来过值钱的古董,但是多少钱购入的还真没问过。

        李仁中举了一个手指头,说:“100万。”

        “夺少?”王孝庆又问了一遍,然后再次惊讶的看向了叶天。

        叶天谦虚的说:“纯粹是巧合,我买那栋房子的时候那个房东难缠的很,非要让我花100万把他那些旧货一起买了。说实在话,也就是我运气好点,他那房子挂了十来年了,但凡有个识货的,也轮不到我手里边。”

        此时,黄朝也从鉴定中心下了班过来了。李仁中这边马上就要到了人流量最多的时候了,他过来当销售。

        看到三个人在围着一个小青花瓷罐子聊得津津有味的,便上前问:“这是什么啊?”

        他自然是看不懂这眼前的一个小罐子,为什么这么的受老板和王专家的青睐。

        李仁中说:“这啊,是明代宣德的蟋蟀罐,难得的珍品。”

        黄朝问道:“几位老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它是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的?”

        李仁中看向叶天,说:“是你先发现的,要不,你给他说说?”

        叶天可不想班门弄斧,他说:“有两位老师在,就用不着我了吧?还是您给他讲吧,我也学习学习。”

        李仁中呵呵笑着,说道:“你啊,那我就来说说吧。依我的研究,真正宣德时期烧造的青花瓷用料,大多是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者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麻离青料,也叫‘玻璃蓝’,这两种料其实是一种料,出自同一个产地,其特点就是色泽浓艳凝重,青料浓重的地方会形成自然的铁锈斑痕,深入胎骨。因提炼的矿物质中含低锰高铁,因此青花浓重,蓝中泛黑,落笔浓重之处可见'铁锈斑',阳光下看泛雪青色。”

        说着,就拿着那个蟋蟀罐到了阳光下面,果然泛着雪青色。

        黄朝兴奋的大喊:“真的嘿,真的嘿。哈哈,我也会看了。”

        王孝庆说:“你以为做古董鉴定就这么简单的吗?对着太阳照一照就行了?那人人都能做古董鉴定师了。呵呵,小黄啊,这得需要丰富的古董知识,你要是想学,自己得多下功夫学习才行。”

        “呵呵。”黄朝说,“我没有那个天分,我来的这段时间也观察了,像你们二位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专家,需要好多好多年的积累,我要想也和你们一样,估计且得熬着呢。又不是人人都像天哥一样,天赋异禀。”

        旁边的叶天听了这个,尴尬的笑了笑,拍了拍黄朝的肩膀,说道:“你小子是挺会拍马屁啊,这屋子除了你,统共就三个人,你谁都没拉啊。”

        “哈哈哈哈”李仁中笑着说,“小黄是很适合做销售的,自从他来了我这里,我这货都供应不上了。年中还得出去跑一趟,我这回打算把小黄带上,让他跟我跑一跑供应商,我看很快啊,他就可以丢掉那个门卫的工作了。”

        王孝庆和叶天同时看向了黄朝。

        王孝庆说:“那咱们鉴定中心不是损失了一员门将了吗?”

        “呵呵,王老师,您就别调侃我了。”黄朝也被说的一脸红,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他们。

        ***

        这要上拍卖会的东西,需要提前送到拍卖公司,叶天之前的两件古董已经送过去了。

        现在的这一件,他们也需要专门去一趟沪市。

        王孝庆说:“距离报名时间只有两日了,咱们要是走,就得明天出发。我的时间是没问题,老李,你呢?”

        李仁中说:“我就不去了,最近店里忙,一些老客户时不时的要过来订货,我跟他们说的是一周后出门一趟,这周怕是最忙的一段时间了。”

        于是,叶天和王孝庆两人就在隔天大一早坐上了去往沪市的高铁。

        坐飞机也不是不行,只是这东西要托运的话,两个人都不放心,这么贵重的东西,万一受了气流颠簸,磕碰一下,就损失太大了。

        两个人在高铁上各吃了一碗泡面,等到了沪市之后,以防夜场梦多,直接去了拍卖公司交古董。

        两个人风尘仆仆的到了地方,接待他们的是个年轻男人,倒是很有礼貌的样子。

        他把两人带到了登记处登记,说道:“王先生,叶先生,你们二位应该是最后一个来送拍卖品的了。”

        王孝庆问:“你们不是还有一天时间吗?”

        那年轻人笑着说:“我们这次虽然延期了,但是延期的这段时间,也就您送来了一件拍卖品,我们这边今天下午就要撤走了。接下来的一周,还要做鉴定流程呢。”

        王孝庆看了看叶天,小声说:“得亏咱们今天出来了,要是等明天来,还没法送了。”

        叶天在那边填着资料,也不忘问那个接待人:“我能问下,你们这边负责鉴定的专家是哪里来的吗?”

        年轻人说:“有我们沪市的知名专家,还有从京城荣宝斋聘请的专家,还有市文物局的专家。您二位放心吧,我们公司是非常专业的,近十年沪市大型的拍卖会基本都是我们联合其他机构发起的,从我们的拍卖会现场拍出去的古董总价值超过了10亿了。”

        这人介绍的时候,脸上带着很自豪的表情。

        王孝庆问了一句:“你是本地人?”

        “是的,老先生。我们沪市的古董专家要是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就是港市的佳士得也经常请我们的专家过去做鉴定呢。”

        叶天跟王孝庆又对了下眼色,不知道是这个年轻人喜欢自吹自擂,还是他们沪市的专家本身就喜欢如此。

        不过,人们常说的沪市本地人排外的说法,倒是屡屡听闻。

        叶天这边把该填的合同,材料都填完之后,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那年轻人带他们到休息室去休息,还给他们上了一些茶水零食,然后客气的站到一边,候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