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几百万的龙袍,被说成赝品?(2 / 2)

加入书签

        “怪不得,您要交到这个文物局呢。”叶天说。

        “呵呵,这是我的老家,我对这里很熟悉。你呢?小伙子,我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吧?你怎么跑到这里来鉴定?”

        <div  class="contentadv">        叶天便说自己在古玩市场买了个器具,怕是假的,所以来找专家问问,那女人也就没多问。

        叶天问了一句:“您懂?要不您给看看?”

        女人谦虚的说:“我是因为喜欢清朝时期的宫廷饰物,所以平时爱研究一些,也偶尔看看清朝的青花瓷器,但是其他朝代的东西,就不是很了解了。”

        “不妨,随便看看。”叶天把箱子打开,露出里面的铜器给中年女人看。

        那女人斜了下身子只看了一眼,便说:“不了解,还是请里面的专家看吧。”

        没一会儿,中年女人抱着她的龙袍进了鉴定室。

        叶天在外面无聊的左看右看,王孝庆发信息问他:“到哪了?要不要我请他们的人接一下你?”

        叶天回:“我还得等一会儿,你们什么情况了?”

        “嗨,别提了,都吵半天了。我那个《天王送子图》他们也要拿走,我是不可能给他们的。早知道,我就不背着了。”

        叶天早就提醒过他,把那幅画收好了,结果还是被人发现了。

        这个地方保护主义啊,有时候也是挺让人烦恼的。

        中年女人很快就从里面出来了,叶天发现她的脸色不太好,便问:“大姐,这是怎么回事?你不是要送给文物局吗?怎么拿出来了?他们还不收吗?”

        中年女人气呼呼的说:“什么破专家!说我这个是赝品!不收!”

        “啊?”叶天没想到这省文物局竟然也会打眼。

        他问:“他们怎么说的?”

        “说我这个上的图案还有折痕跟真品不一样,是近代赝品。别的我不管说,我研究了清代饰物这么多了,真的假的龙袍还是能看出来的,不敢说百分百,百分之九十不会错的。”女人很不服气,气呼呼的说着,“小伙子,我看你这也算了吧,今天这专家水平不行。都是吃闲饭的。”

        叶天想到这文物局的主要领导都还在开会,或许等找他们看看会有不一样的结论,便对中年女人说:“我有个朋友在这里上班,我听说他们大领导有个重要的会议,要不您再多等会儿,等他们开完会让大领导看看?”

        “算了!这龙袍是我自己花了600万买回来的,本想着回来为家长做点贡献。既然他们不要,我就拿走,找人卖掉,还能赚一笔。小兄弟,你也喜欢古董是吧?咱们加个联系方式,以后可以多联系。我国内国外两地跑,有时候会把国外的古董买回来,你如果感兴趣,到时候我帮你带。”

        中年女人看上去是个很爽快的人,她告诉了叶天她的名字叫严爽,果然是人如其名。

        叶天觉得这个龙袍就这么被她带走了,有些不甘心,便说:“严姐,我可以给你这龙袍拍个照片吗?我回京城之后,找一下京城的朋友帮您看看?”

        “行啊,拍吧,照片视频都可以。”

        那不久之后,叶天听说严爽把这个龙袍卖出去了,转手卖了1500万,那是在港市的拍卖会了。

        当天,叶天带过去的仿制铜器被鉴定室内的两个专家看了一个小时,最终下定结论:是正品!

        这个鉴定不出来,也不如为奇,这些东西原材料是真的,只做工时间有差异,但是又特意做旧,足以见得老葛他们的本事是很牛的。

        叶天心里也有了底。

        专家问他:“你这件文物是打算上交吗?”

        叶天想都没想就说:“不打算,我就是找你们来鉴定鉴定的。不过我有个问题想问问二位,你们有没有打眼的时候?”

        专家说:“这个不可避免啊,谁的眼睛也不是火眼金睛,每个人都有局限性,所以我们每次鉴定都是起码要两个人在场。这样打眼的概率就能降低最低了。”

        另一位专家说:“即便是这样,被我们俩鉴定出来是真品的文物后面还要经过几次鉴定,最终才能定论,确保文物是真品。”

        叶天又问:“那假的呢?如果在你们这里就鉴定出来是假的,那后面就不用看了吗?”

        “目前是这样。不过小伙子,你这个文物八九不离十了,你要想出鉴定书的话得等后面的几轮,不过我看问题不大。”

        王孝庆从会议室出来透气,顺便给叶天打电话。

        叶天告诉了他实情,王孝庆说:“哎!你还给人家送功绩干嘛?直接带回京城去罢了,跟这些人理论气的我血压都高了。”

        叶天拎着那个箱子,在鉴定室门口等着。

        王孝庆问他:“你这箱子里什么东西?我们前脚才走,你就去淘了一个大件?”

        老葛的事,王孝庆并不清楚,叶天也一直没跟他详细说,只说还在咸阳有些事情没办完。

        他先让王孝庆看了看箱子里的东西:“老王,看看这东西怎么样?做工如何?”

        王孝庆干了本辈子的文物鉴定工作,现在做起来就像肌肉记忆一样,从兜里掏出一个放大镜就开始看,完全忘了自己刚才焦躁的心情了,这就叫专业。

        “里头的人给你看了?”王孝庆问。

        “嗯。他们觉得是真品。”

        王孝庆看了好一会儿,说:“看这材质确实是宋代的铜制。但是细微处说不上来,得再研究研究。你把这东西带到这里来就专门为了找他们鉴定的?”

        叶天说了实话:“不是。我跟您实话实说吧,这东西就是原材料再加工,材料是宋代铜器的没错,但是是新加工的,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哦?”王孝庆又皱了皱眉头。

        “呵呵,老王,你眼力很好啊。这东西人家大学教授都看出来,你可比大学教授厉害多了。”

        王孝庆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一直都很自信,叶天夸他,他也就接着:“大学教授教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不像我们,跟这些东西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了。他们认不出来,也正常。但这技术确实很厉害,没想到现在的作假已经逼真到这种程度了,我一时半会也看不出来。”

        王孝庆想了一会儿,又问:“所以,你的目的是?”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老王,我想文物局的人给这手艺人提供一份工作,修复文物之类的。别让人家把这顶尖的手艺用在不该用的地方吧,您说呢。”

        “人在咸阳城?”

        叶天点了点头。

        “那是他们陕省的事,他们如果不识货,那我就跟周局提,这样的手艺人确实是难得啊。”

        最终两方经过多次沟通,兽首玛瑙也没被京城的人带走,只是象征性的给了件二级文物,算是把他们打发了。

        为了这件事,刘主任写了很长的报告,反思自己工作中的问题。

        王孝庆因为表现积极,周局又特意挽留了挽留,让王孝庆继续在文物局发挥余热,并且工资又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