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想赊账,没可能(2 / 2)
这时候的东单菜市场,里面嘈杂一片,前来买菜的大爷大妈,熙熙攘攘的进进出出,好不热闹,一些买完菜出来的,扭头看到徐庆的粮站开了门儿,便挎着胳膊上的菜篮子,迈步走进,东看看,西瞧瞧,要了三斤小米,准备买回去待会熬小米粥喝。
<div class="contentadv"> 三虎子媳妇别看农村出身,长相比不上国营商店和百货大楼那些女营业员,可手脚是真麻利,人勤快,说话也净捡好听的说,跟着三虎子买了多年卤煮,虽然是大字不识几个,认钱也有些困难。
但帮人装小米,斤两拿捏的很是厉害。
舀三斤小米,一舀一个准儿。
收钱和粮票,就徐庆和三虎子妹妹俩人。
三虎子妹妹念过书,因她家成分关系,跟三虎子一样,前些年,压根进不去单位和厂子上班。
徐庆便就把她给雇过来,让盯柜台。
熟人嘛,知根知底,比雇一些不了解的要强。
三虎子对于自个媳妇和妹妹在徐庆粮站干活,心里很放心。
一来,徐庆给开的工资不低,一个人每月三十七块工资,比一些小厂的刚转正的正式工还高一点。
二来,三虎子知道徐庆的为人,信得过。
其实也是徐庆信得过他,以及他媳妇跟他妹妹美娟。
要是手脚不干净,干活不勤快,心眼不活泛,徐庆断然不会雇用。
一个早上,卖出去五十斤白面和一百斤棒子面,小米十斤,红豆三斤。
还算可以。
大米是卖的最慢的,遇到南方来四九城工作定居的人,一次性能出去百十来斤。
但地地道道的四九城居民和北方省份的人,还是喜欢吃白面和棒子面。
南北方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多数吃的都是大米,而北方,几乎全是小麦。
再加上大米在北方的产区也少,从那边运来,成本增加,价格跟着也就略微上涨一点,即便是北方人想换换口味,也是偶尔买一点罢了。
上午时,没啥人光顾。
徐庆坐在柜台后面的椅子上,看着报纸。
美娟和她嫂子,两个人则将装小米和绿豆的口袋,抬到粮站门口,放在太阳底下晒着,担心生虫。
天气不错,晴空万里,太阳晒的徐庆粮站门口暖洋洋的。
不是周末和节假日,上班的人都在上班,一般中午前后来买粮的人,自是没多少。
只有那些上年纪的老头,老太太,时不时过来帮子女买些粮食。
能这个时候前来买粮,一般都是住在附近的人。
要的多的,徐庆就推车给送过去。
距离不算远,闲着也是闲着,出去跑一趟,也能顺便躲熟悉一下周边。
一来二去,既能维护好跟客户的关系,又能把附近情况摸透。
有时徐庆有事,离不开,就让美娟骑车去送。
然而,下午时,粮站来了个徐庆认识的人。
算认识而已,因为对方,徐庆以前修理过一顿。
已好多年没见了。
“嘿,敢情这粮站是你开的啊。”
来人撇着嘴,一副吊儿郎当模样,抓起一把绿豆瞅了瞅,又换了一把小米,在手里捻着道:
“徐庆,来,给我装十斤绿豆,十五斤小米和三十斤白面。”
徐庆盯着来人,放下手里的报纸,掏出烟,递给对方一根,出声道:
“曹小军,粮票先看看,别待会装多了,你粮票揣的不够。”
做生意嘛,进门都是客,徐庆以前跟曹小军再有过节,那也不可能将对方拒之门外。
曹小军还是原来那德行,穿着光鲜,打扮时髦,眼神瞥了一眼徐庆掏出的是牡丹烟后,才伸手接过,叼在嘴角,摸出打火机,一边点着烟,一边道:
“我能缺那种玩意?让你的人看着装就是了。”
曹小军嘬了一口烟,歪着头,从身上掏出一把粮票,撂在徐庆身边的柜台上。
徐庆招呼三虎子媳妇和美娟,一个看着把该多少的粮票找出来,顺便算一下多少钱,一个用铁簸箕给装曹小军要的粮食。
三虎子的媳妇,手脚很快,在美娟把钱数刚算出来,就已经把曹小军要的小米,绿豆,白面,一两不差的给装好了。
随之,将三个布口袋,放在曹小军面前。
曹小军一瞧,一根烟没抽完,要的三样就装齐了,不禁朝三虎子媳妇打量一眼,冷声道:
“别蒙我,是不是不够数?”
徐庆抽着烟道:“曹小军,等下我用称称,不少你一钱。”
当着曹小军的面儿,徐庆用三十斤的杆秤,把绿豆和小米,白面,分别称了一下。
开粮站,家伙什哪能缺,徐庆早都置办齐全了。
二十斤的杆秤,三十斤的杆秤,以及上百斤的大铁称都有。
曹小军见状,侧目朝三虎子媳妇又看了一眼。
显然是被惊到了。
没用称,直接就能装的一两不差,对曹小军这种高干子弟来说,简直是闻所闻问。
徐庆没在意曹小军愣神,直接将美娟刚算出的钱数,再次说道:
“一共十块七毛三。”
曹小军回归神儿,看向徐庆,撇着嘴道:
“怎么怎么贵?你这个人粮站,不会是乱要价儿的吧?”
徐庆懒得跟曹小军这种人掰扯,伸手让美娟把算盘递给他,当面拨动算盘道:
“三十斤白面,一斤一毛八分六,拢共五块五毛八分。
绿豆一斤两毛钱,十斤两块。
小米你要十五斤,一斤两毛一,算下来是三块一毛五。
加一块,正好十块七毛三,没错吧?”
曹小军哑口无言,徐庆报给他的钱数和价格,没一点差错。
跟国营商店里一样。
绿豆和小米价格都两毛多,那是因为每年种的少,产量也不高。
物以稀为贵,自然要比白面贵些。
曹小军本来是想来徐庆这边,看能不能便宜点,没曾想,一分钱都不比国营商店少。
只得伸手在裤兜里掏钱,然而摸出一把毛票,数了半天,皱起眉头道:
“徐庆,今儿我出门匆忙,没带几张大团结钱,就一把零碎毛票,看在咱俩认识的份上,这钱先赊着,我记账,过几天给你送来。”
徐庆摇头,“我这小本买卖,概不赊账,钱不够,今天你少买点回去。”
曹小军游手好闲一人,没个正文八经的工作,徐庆哪敢给他赊。
再者,徐庆与他并不熟,凭什么要给他曹小军面子。
何况才刚开业一个月,哪能就开始给人赊账。
曹小军脸上露出不悦,可徐庆不惯着他。
开门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一手钱,一手货。
即便是有人赊账,那也得徐庆考虑考虑,对方有没有资格。
要是认识的人都来赊,那还开什么粮站,做什么买卖。
徐庆直接向曹小军道:“还要吗?不要我就倒回去了。”
曹小军好脸面的人,哪能说不要,硬着头皮道:
“等着,我去街头的储蓄所取了钱,待会过来拿。”
曹小军说完,转身走出徐庆的粮站,骑上他那辆自行车,立马闪人。
他取个屁的钱,工作都没有,成天还在瞎混,靠父母养活。
他父亲曹春华,十年变天期间,被他连累的,把文工团的团长职务丢了,现今只能领取退休金。
倒是他母亲还在街道办工作,可瘫上这么一个儿子,每个月挣的钱,全都被想方设法要走了。
曹小军以前花钱大手大脚惯了,就他父母的钱,不够他挥霍几天就败光。
哪里还有钱让他取。
美娟等了半天,见离开的曹小军一去不返,都十来分钟了还没回来,转身就要将先前装起的白面和绿豆还有小米,倒回去。
徐庆摆手道:“美娟,那三十斤白面就放着吧,我们院的三大爷正好要三十斤,我晚上带回去给他。”
美娟哦了一声,把刚要解开的白面口袋,立马用绳子将口重新扎紧。
下午六点多钟,徐庆粮站内迎来了一波刚下班的工人前来购粮。
徐庆和三虎子妹妹美娟,以及三虎子媳妇,三人忙了一个多小时。
直到晚上八点半左右,才消停。
天色已经黑了,徐庆见菜市场那边关了门,让美娟姑嫂二人先下班。
他自个独自又盯了半个小时,才拎着给三大爷家的那三十斤白面,走出粮站,关门上锁后,骑上自行车,载着白面,捏着手电筒,朝自家大院回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