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要不今年先弄辆摩托车骑?(1 / 2)

加入书签

第436章  要不今年先弄辆摩托车骑?

        接亲的婚车走了,带着打扮端庄秀丽的徐晓雅,消失在了众人视野当中。

        徐庆和爱国,丰铭,兄弟三人,在各自媳妇的陪伴下,目送良久,才回了大院。

        下午三点多钟,前来大院的亲朋宾客,在吃完婚宴酒席后,陆续离开。

        徐庆和二弟,三弟,连同媳妇静红,以及两个弟媳妇,在院里众人七手八脚的帮衬下,与二爸和姑姑他们一块将院里收拾干净。

        至于从其他各家借的碗筷,静红,爱倩,秀娟,三人跟两个姑姑清洗完,才送还各家。

        五点多钟,夕阳染红天际,徐广进和徐雪梅以及徐雪红,着急要回乡下去。

        爷爷跟奶奶也要走。

        徐庆希望他们明儿一早再回。

        可徐广进惦记着地里的活儿,嘬烟摇头道:

        “小庆,晓雅今天出嫁了,我跟你三姑和四姑来城里好几天时间,不早点回去不行,地里的事情还等着我们。”

        徐雪红也道:“是啊,现在正忙的时候,小庆,爱国,丰铭,不是姑姑和你二爸不愿意在城里多待,实在是不赶紧回去不行。”

        徐雪红说完,继而又道:“要不这么着,让你爷爷奶奶在城里多住些日子,我们三个今天先回去。”

        徐庆见状,只好依着姑姑的话,让丰铭去开车,送二爸他们回乡下。

        天色已经不早了,徐丰铭几乎是擦黑开车出的城。

        没法子,二爸徐广进和两个姑姑急着走,他只能辛苦一点了。

        徐丰铭从乡下返回是隔天上午。

        一回城,就赶紧去上班。

        虽然早上算是旷了一个上午,但丰铭在五金厂当主任,补了个请假条,便没事了。

        徐庆则清早就去了库房那边,让工人开工,继续加工粮食。

        静红照看粮站,与三虎子媳妇和美娟,还有二麻子,四个人在自家粮站忙活。

        徐晓雅昨儿才结婚,新婚燕尔,徐庆之前早都给她说过,一结婚,不用着急去粮站,好好歇息几天再说。

        因此,粮站往后几日的算账活计,就落在了马静红的身上。

        马静红站在柜台,手指拨动算盘珠子,麻利程度,一点不逊于小姑子晓雅。

        都是念过书,从小就学会了使用算盘的人,她虽没会计专业的徐晓雅精通账目。

        顶替几天,并不碍事。

        粮站运转正常,二麻子昨天喝了徐晓雅的喜酒。

        站在粮站内,趁着中午前后没啥人,叼着烟,一边帮三虎子媳妇和美娟将装小米和大米的袋子,拎到粮站外晾晒,一边说着昨天徐庆给妹妹出嫁的热闹场面。

        “王姐,美娟,昨儿我没瞧见你们俩,你们是不知道,昨儿晓雅结婚,庆子家的大院,那就跟赶集似的,人忒多。”

        三虎子媳妇捏着簸箕,挑拣着小米里的杂物,笑着道:

        “二麻子,姐我可和美娟还有我男人见着你了,你带着你媳妇,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吃喜宴的时候,死乞白咧地坐在那个许大茂的身边,我们坐在前院,就没跟你打招呼。”

        二麻子闻言,伸手挠着头,身子斜靠在粮站的门上道:

        “王姐,你昨儿既然见着我了,怎么不来中院,我还以为你们有事,没能喝晓雅的喜酒。”

        三虎子媳妇,不言语,低头用手拨着簸箕中的小米。

        没向二麻子说她家跟许大茂的过节。

        不是好事,说出去干啥。

        美娟也没提,倒是蹲在自个嫂子跟前,也拿着一个簸箕,一边上下来回摇晃,一边扭头朝二麻子道:

        “麻子哥,昨天那么多人,我哥的修车铺子,生意也忙,我们喝了喜酒,吃了婚宴,随礼后就先走了。”

        二麻子哦了一声,一脸懒撒地嗮着太阳,弯腰蹲在一旁,咧嘴笑道:

        “对了,王姐,美娟,庆子跟他俩弟弟给晓雅出嫁的嫁妆,你们昨天瞧见了没?

        好家伙,三大件,自行车,电视机,缝纫机,比当初我和媳妇结婚时置办的都好。”

        美娟嘻嘻一笑,“麻子哥,那是,现在是啥时候,您结婚那时是啥时候,没得比,再说了,庆子哥和静红姐开粮站,给晓雅结婚置办的嫁妆好,多正常,您以后要是挣了大钱,您也可以给你闺女结婚时,好好置办不是。”

        二麻子噗嗤一笑,点着头,弹着夹在手中烟卷的烟灰道:

        “那倒是,不过我闺女还小,她结婚,得十好几年后,就是不知道,那时候,我到底有没有钱。”

        二麻子与三虎子媳妇和美娟,三人在粮站门口闲聊着。

        粮站内,静红认认真真地对完账,把算盘珠子归置好后,也迈步走了出去,四个人一块筛着小米里的杂物,一同聊天。

        四只猫,躺在边上,慵懒的眯眼睡觉。

        二麻子抬手拍了一下,惊的全都炸毛,呲溜地钻回了粮站内的后面,躲了起来。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太阳高悬,俨然是个好天气。

        街上人也挺多,来来往往,一片嘈杂。

        虽已入秋,可不下雨,不上班的人,自然是在街上转悠。

        而郊外的库房,徐庆带着工人,正铆足劲地加工粮食。

        他不盯着不成,面粉加工,一不留神就会发生粉尘爆炸。

        工人们没这方面的意识,但徐庆拥有后世记忆,很明白这一点。

        万一发生个意外,那是很可能闹出人命的。

        他作为老板,不能不上心。

        生产安全意识必须有,一旦出了乱子,那就麻烦大了。

        一整天,徐庆都在郊外的库房呆着,直到下午工人下班,他在库房的各处,仔细检查一番,没发觉啥问题后,才跟着一起骑车回到城里。

        下午六点多钟,天色就逐渐黑了下来。

        繁星闪烁,夜幕降临,整个四九城更是在这临晚时分,被秋季的凉意笼罩。

        毕竟夏季一过,日子就一天比一天短。

        这时候的四九城,到处能看到骑自行车的行人。

        别看再过两三个月就步入80年。

        可自行车依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四九城虽说汽车不多,除了公车就是各个单位的车,私家车没几辆。

        但偶尔能瞧见摩托车的身影了。

        相比买汽车,摩托车要便宜的多。

        当然,要是跟自行车相比,买一辆摩托车,仍是贵的要命。

        只是摩托车很少,比汽车还少见。

        而且全是军用。

        民用的几乎没有。

        但随着去年的改开施行,国内的摩托车,开始军转民。

        徐庆将自行车停靠在电线杆旁,朝那骑摩托的青年瞅了瞅,暗觉,要不今年先弄辆摩托车骑。

        弟弟妹妹都成家了,粮站的生意也发展良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