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隆山县令;昌黎先生(2 / 2)

加入书签

        眼下,王知县与陈宪二人正愁人皮案如何解决。

        没想到,值此关键时刻,竟有了人皮的消息。

        这可是物证!

        找到这些,也可与那些苦主交待了。

        “找到了。”韩湘子复道。

        “如此甚好!”

        “韩道长,你可帮了本官一大忙,不知那些人皮在何处?”

        王知县拍手称快,心中连日郁结少了大半。

        “就在此处。”

        韩湘子微微一笑。

        话落,他衣袖一抖,王知县与陈宪只见眼前白光一闪,地上便多了二十余张人皮。

        这些人皮,有的细嫩光滑,有的却干皱萎缩……

        王知县与陈宪二人乍一看到这二十余张人皮,顿感胃里一阵翻江过海,脸色也惨白了些。

        “不…不知韩道长是何处寻到这些人皮,可曾见到凶手?”

        如今物证到了,王知县自然想抓到凶手,尽快破案。

        “于城西头张家老宅一棵槐树里。”韩湘子道。

        “一棵槐树?”

        王知县与陈宪面面相觑。

        “难道凶手是……”

        下一刻,二人似乎猜出了什么,但总觉得过于荒诞,难以置信。

        最终还是改了口,纠道:

        “韩道长还是莫要玩笑为好。”

        韩湘子心知读书之辈,向来不信神鬼仙佛一说。

        他看了王知县二人,斟酌了半响,才试探开口。

        “有关人皮一案,想来二位大人之前也曾听过,传闻是邪秽厉鬼所为?”

        那王知县闻言,立马摆手道:

        “子不语怪力乱神。”

        “鬼怪一说本官向来不会取信!”

        “别说是本官,便是长安那位大名鼎鼎的昌黎先生也不信!”

        “昌黎先生?”

        听到此话,韩湘子心头一突。

        昌黎先生,这不就是他叔祖韩愈吗?

        这位可是大唐仕子们追捧的文坛大家,一代大儒。

        对于韩愈,韩湘子虽然没有接触过,但宿主里脑海中对他的印象可不小。

        韩愈是天下读书人的典范,心有浩然正气,自然不信什么鬼怪仙佛之说。

        日后佛门要来东土传法,圣上要迎佛骨时,他还写了篇《论佛骨表》来抨击此事。

        结果,受此牵连,一度被贬去了潮州……

        眼下来看,一切似乎有迹可循,冥冥之中自有因果定数。

        但韩愈于韩湘子有养育之恩,到那时他定然不会袖手旁观。

        至于将来结果如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回到正题上,韩湘子无奈摇了摇头:

        “王知县,陈主簿,实不相瞒,人皮一案确为鬼怪作祟。”

        “眼前二十余张人皮,便是贫道镇杀画皮鬼之后得来的。”

        言罢。

        王知县一下子怔住了。

        “韩道长,这……”

        他一脸愕然之色,看向韩湘子。

        王知县自幼读圣贤书,恪守儒家之礼,虽说入仕之后,难免染上了官场之中的陋习,但礼佛尊道这一块,他几乎等于无。

        “韩道长,这世间真的有鬼吗?”

        在王知县陷入吃惊状态时,陈宪将信将疑问。

        “自然是有的,不止是鬼,仙也好,佛也罢,不管你信奉与否,全都存在。”

        韩湘子微微点头,一脸笃然。

        自从他来到此方仙侠世界,学会了法术起,就相信了这一点。

        “可昌黎先生……”

        王知县还想说下去。

        但不知该怎么辩解。

        毕竟,二十余张人皮还在地上。

        正常情况下,王知县是不相信以人力可将这些完整人皮割下,还不损分毫。

        况且,隆山县里的刘捕头也是远近闻名的江湖好手,连他调查此事,都一连几月毫无收获,简直匪夷所思!

        这一切若不是鬼怪所为,王知县还真想不出谁有此等能耐?

        再则而言,眼前韩道长仅仅几尺来长的道袍,便可装下二十余张人皮,传出去也是天下奇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