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火龙:赐尔天遁剑法;方为剑仙吕祖(1 / 2)

加入书签

第116章  火龙:赐尔天遁剑法;方为剑仙吕祖

        如今,在场之人,关圣帝君身份最为尊崇。

        理应由他先行阅卷。

        “苏司主,先把考生带下去休息。”

        将众人答卷收上来后,那蓟州城隍看了眼那速报司的司主,吩咐道。

        那苏司主得令,便招来几位阴差,将殿内众人全部带了出去。

        而先前蓟州城隍那一手拢卷之术,早已把一应考生给惊到了。

        再听这些主官说话,不难猜出,今夜这殿里的考官们,恐怕就是传说之中的鬼神之流了。

        一念及此,这一应考生只觉心神恍惚,既惊诧又玄妙。

        又回头想起先前答的题时,心头没来由的一悸,不少人是扼腕叹息,懊丧极了。

        看来答题时没有发挥好。

        ……

        另一边。

        关圣帝君见案上摞起的答卷,对蓟州城隍问道:

        “这答卷共计六十四份,匀些出来,每人坐在殿下阅看几份。”

        “随后再交差复阅,再行朱批。”

        “天亮之前得定好人选,落选之人,便送回家去,抹去记忆。”

        “录用之人,无论阳寿几何,一应魂归于此。”

        “小神遵旨。”

        蓟州城隍闻言,一脸恭敬应道。

        话落,他立马领着所属各司司主,走到下方那桌上坐好。

        见状,那关圣帝君眸光一闪,桌上那六十四份答卷,便三三两两落至每人手上。

        其中,这关圣帝君独看十六份。

        他身旁近前金甲神将,各得八份。

        蓟州城隍四份,余下司主大部分看的只有两份。

        而韩湘子手中,却有六份。

        对此,韩湘子虽感不解,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走到蓟州城隍近前一位置坐下后,就拿来朱笔,用心批复起来。

        他之前未修道时,在长安可读过不少书。

        说不上满腹经纶,但也能出口成章。

        加之跟随正阳子身边修行,韩湘子已领会了不少圣贤之说。

        韩湘子手上这六份答卷,四份是城隍试卷,两份是社神的。

        韩湘子所翻看的第一份试卷,便是宋黎所写。

        “一人二人,有心无心”是考题。

        望见这宋黎,拿“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来破题,倒让韩湘子眼前一亮。

        接着,他继续看下去,发现这宋黎叙事有道,引证颇佳,加之笔酣墨饱,一番读下来,如饮美酒佳酿,让人回味无穷。

        一时之间,韩湘子面露赞赏之意。

        想到这里,韩湘子就拿起朱笔,为他批了个上品之选。

        然而,谁知道这宋黎只是个开门红。

        余下三份城隍之试的答卷,明显比宋黎的差了不少。

        有两份明显是位列下品!

        一份勉强中品!

        至于那两份社神之试的答卷也是差强人意,并没有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大部分是中规中矩!

        对此,韩湘子这六份答卷之中,怕是唯有那宋黎有资格被录取。

        在韩湘子审阅完后,殿里其他人也看完了。

        “二审!”

        这边,坐在主位的关圣帝君见众人已审阅完后,便再度开口道。

        话罢。

        众人眼前答卷又兀自有了变化。

        韩湘子又收到了六份答卷。

        其中,有一份是乔兆昔审阅过的,给的中品。

        余下五份,有两份是苏司主审阅的,两份是蓟州城隍,另一份是阴阳司的副司主。

        韩湘子认真复审了一遍,把那之前阴阳司副司主审阅的一份下品答卷,改成了中品。

        如此这般,经过重重审核复阅,最终在一个时辰之后,才确定了录用人选。

        其中,韩湘子头次审阅的宋黎的答卷,果真是上上之选。

        众人复阅之际,这份答卷屡次得批上品,乃认为是难得的佳作。

        当然,比宋黎还冒尖的也有,此人名为瓮长良。

        据阴律司的人讲,他是为私塾先生。

        此外,应试社神之人,有几位也是出类拔萃。

        所答之题,颇为新颖,让人拍案叫绝。

        一番审阅之后,众人便敲定了那五位县城隍,以及十九家社神。

        其中,要被录用为县城隍,其答卷要被评为上品。

        而社神的话,评为中品即可。

        录取的名单确定之后,那苏司主就离开大殿,把那些录用的考生们,重新带了回来。

        不过在此之前,要先抹去落选之人的记忆。

        再将那些人送回人间。

        宋黎、瓮长良等辈再来此大殿时,比之前还要拘束许多。

        “帝君,人已到齐了。”

        不多时,蓟州城隍朝那关圣帝君,俯身言道。

        “人既已齐,就与众生把此事说个明白,再派遣调令了。”

        关圣帝君是看过诸多考生的答卷,对此,他还是颇为满意。

        闻得此言,就对蓟州城隍吩咐下去。

        言罢。

        那蓟州城隍得旨之后,就看向下方那被录用的二十余位考生,高声道:

        “在下乃蓟州城隍,尔等为蓟州子民,或有才学之身,或常行善事,或为道门善信;或持孝奉亲;或济世……今夜特引尔等来此,是为了参加这城隍之试。”

        “如今,能站在此殿,表明诸位已通过考试,值得一贺。”

        说到此处,那蓟州城隍不由得鼓掌为庆。

        此话一出。

        那宋黎、瓮长良等人不由得脸色大变,随即难以置信看向蓟州城隍!

        没想到,他竟是城隍爷!

        这考试,是选拔城隍的!

        一时之间,众人心中大喜,有些难以抑制激动之情。

        “诸位静静,容我与你们介绍今夜这主考之人。”

        “高坐上位的便是关圣帝君,帝君之名,不用在下介绍,相必大家也都清楚。”

        看殿里有些喧哗,那蓟州城隍便压了压手,为众人介绍起来。

        他第一个介绍的便是关圣帝君!

        对于关圣帝君,众人或许不知他宝诰,但他之名,早已遍传人间。

        一时之间,这些被录取的考生纷纷朝关圣帝君跪拜行礼。

        之后,蓟州城隍又介绍了州城隍下辖的各司司长等人。

        当然,也不忘提了下韩湘子。

        简单介绍后,那蓟州城隍便拿来由关圣帝君钦阅的名册,来授予这些考生官职:

        “瓮长良!”

        蓟州城隍念道。

        “老朽在。”

        很快,有个半百,看似老学究的私塾先生走了出来,恭声道。

        “现任你为萧县城隍,今夜回家之后,安排后事。三日之内,自有阴差接引你到萧县到任。”

        “多谢城隍大人。”

        闻言,那瓮长良急忙跪谢下来。

        同一时间。

        众人见此,也心中顿时颇感火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