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袁守诚难占湘子来历;得见师兄吕祖(1 / 2)

加入书签

第151章  袁守诚难占湘子来历;得见师兄吕祖,牡丹情劫起【二合一】

        是夜。

        长安,钦天监。

        青瓦飞檐,长阆幽苑。

        一静室内。

        有一相貌稀奇,仪容秀丽之辈,穿着紫罗白章服,坐在一椅上,开口问道:

        “今日这于南坛求得雨雪的道人,纯阳真人可知是何人?”

        他对面落座之人,两鬓刀裁,唇若涂朱,虎体龙腮,头戴一顶九阳巾,身穿一件黄氅法袍。

        不是旁人,正是纯阳真人吕洞宾。

        闻言,吕洞宾不答,反问一笑:

        “神课先生知凶定吉,断死言生,术冠长安,焉何不可一袖传之,且探出那道人底细来?”

        神课先生,名为袁守诚。

        当今,大唐钦天监监正袁天罡的叔父。

        至于这钦天监,自古便是为朝廷主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其中,不乏一些奇人异士,身怀术法之辈混匿其中。

        “那就依真人之言。”

        袁守诚微微一笑。

        说完,袖袍之中,忽得吞吐玄光,似有龟甲跌撞之音传开。

        片刻后,袁守诚手掌一扬,当即有几枚铜板落在案上,随即他施展六爻八卦之术,占卜那韩湘子来。

        但瞬息过后,袁守诚就脸色微变。

        又袖传一课,盏茶功夫,一下子无力瘫靠那椅子,身上汗涔不止。

        此刻,他神容大变,一脸吃惊,道:

        “怪哉,我竟无法推算那道人的跟脚来历!”

        “这……这袖传之术,怎得今日不灵验了?”

        不是袁守诚如此诧异,实在是他以前袖传卜卦之术无往不利。

        那罗浮真人、香山老祖,也为此甘拜下风。

        他这术法,乃一上神所赐。

        袁守诚自信,即便是遇见真仙家了,也打开推卜出其来历。

        只是眼下……

        如此结果,他却始料未及。

        更何况,今夜还有那纯阳真人在钦天监为客。

        这丢脸可丢大了?

        “兴许那求雨之人,跟脚广大。”

        吕洞宾看出了袁守诚脸上的窘色,不由得笑了笑。

        别人不知那求雨之人是谁?

        吕洞宾自然知道。

        昔日,在终南山鹤岭,吕洞宾虽说未曾见过韩湘子,但也听师尊汉钟离说了,他乃昌黎子弟。

        大儒韩愈的侄孙!

        今圣上发难,有意要降罪韩愈,这才让其去南坛求雨。

        不曾想,其师弟韩湘子来了!

        今时,吕洞宾在钦天监也望到了那南坛上空的韩湘子,后者虽说以术法遮掩了样貌,但以吕洞宾的天眼,如何看不出他昳丽琼姿,金章玉质之容。

        只不过,让吕洞宾颇感诧异的是,他这个师弟才修道多少时日,修为居然快凝聚三花,修成真人了!

        如此情形,在吕洞宾看来,大有后来居上的苗头!

        “那纯阳真人可知他是谁?”

        袁守诚闻言,疑虑问道。

        “不瞒神课先生,他乃贫道师弟,名为韩湘子。”

        吕洞宾知道这袁守诚非同小可,实有术法在身,且修为早已迈入真人一境多少。

        若非他师弟出自太上一脉,怕难保也会占出什么端倪来。

        故而,在他面前,吕洞宾也无需瞒了。

        “什么!?”

        “他是纯阳真人的师弟,如此来看,他一是正阳仙人的徒弟……”

        听到此话,袁守诚有些不淡定了。

        这正阳子,乃汉朝大将,因遭奸人算计,兵败之后,逃一山谷修行得道。

        成仙之后,时常游历红尘,救苦救难。

        没想到,今时这般,一下子收了两个弟子。

        “我这个师弟,才修道不到十载,原以为还在终南山学道,没成想却有了这般气候。”

        “神课先生怕是不知,湘子师弟出自昌黎一族,其叔祖正是当今朝廷吏部侍郎韩愈。”

        见状,吕洞宾解释道,顺便也言明了韩湘子的身份。

        话落,那神课先生愣住了:

        “这……”

        “若非纯阳真人相告,老道哪知那求雨道人有此来历。”

        待反应过来后,便赞道:

        “说起来,正阳一脉,还真是能人辈出。”

        “老道观那韩湘子,也才逾个弱冠之龄几岁,就有那般修为,不出几载,必成真人!”

        “今时韩愈有难,其侄孙特来长安相救,看得出来,那韩湘子倒也是重情重义之辈。”

        说完,神课先生皱了皱眉,问:

        “只不过,老道不解,那韩湘子既是韩愈的侄孙,为何不直接亮明身份,为其求雨?”

        “或许这是师尊的旨意。”

        吕洞宾也想不通,只能揣摩了句。

        在他看来。

        今日这场京畿雨雪,必定是其师弟韩湘子从别处借来的。

        要知道,这场大旱来的不同寻常。

        早有高人求雨过,只可惜雷部作哑,功曹不理。

        显然,是上天有意惩戒唐皇。

        可眼下这场雨雪竟解了旱情,非韩湘子一人法力所化,定有专司此职的龙神或许雷公从旁掠阵。

        对此,神课先生垂目沉思,不再提起。

        但念及韩愈一事,他神色又肃然了些,似在告诫道:

        “那韩愈虽是一代文宗,但尚迂腐了些,忠君体国固然乃臣之表率,但太过刚要,难保不会惹祸上身。”

        “若是不改,今后还大有劫难。”

        对此,吕洞宾一时默然,只能无奈叹了口气:

        “那就看师弟如何度化他了……”

        这韩愈,是韩湘子的叔祖。

        他虽为韩湘子的师兄,也不便干预。

        若非如此,这场雨雪,他也下得。

        二人秉烛夜谈,聊完此事后,那神课先生语气一顿,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道:

        “纯阳真人,老道听那罗浮真人说,你这连日光景曾多次去了那醉春楼,对一牡丹花魁痴迷颇深。”

        “我修道之人,虽不如佛门那般讲究清规戒律,但也要牢守灵台,不被六欲所惑,若沉沦其中,难保不会有损德行。”

        “老道本不该多舌,但你我毕竟是玄门中人,言尽于此,还望真人勿要生气。”

        言语之间,大有劝诫之意。

        如此肺腑之言,吕洞宾知他好意,便忙点头道:

        “神课先生说的在理,贫道谨记。”

        这神课先生在人间玄门之中,德高望重,哪怕是罗浮真人见了也不敢怠慢。

        吕洞宾新晋真人不久,虽说实力冠绝,但也不能造次。

        只不过。

        此刻,吕洞宾心中却在苦笑。

        不知为何,他见那醉春楼的白牡丹第一眼时,总觉得自己之前似乎与她认识。

        心里也多了些莫名的情愫。

        那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他难过此关,故而一有空,就去醉春楼买醉,盼着能见白牡丹一眼。

        神课先生让他就此打住,吕洞宾自认自己一时半会放她不下。

        与吕洞宾说完此事后,那神课先生就于此打住了,改聊其他闲话了。

        一直到夤夜时分,二人才谈罢。

        那袁守诚就吩咐随侍道童,领吕洞宾下去休息。

        临走时,袁守诚还让吕洞宾将他师弟韩湘子寻来,有空来钦天监一坐。

        ……

        第二日,天亮。

        长安的雨雪还没有化完。

        时不时朔风吹来,略带料峭的寒气。

        一些百姓不得已穿上了厚些的衣物来御寒。

        不过,看这架势,要不了几日,天就能放晴。

        韩湘子自入定之中醒来,与借宿的观主说了声,就往城中走去。

        来到街头,四下人多嘈杂,烟火味十足。

        时不时还能听见有百姓,讨论昨天为长安求得雨雪里的仙人。

        今儿这一早,不少茶楼酒馆人可多着。

        有好事的说书人,已操着一口伶牙,坐在台上,高谈阔论言及昨日求雨一事。

        韩湘子一一路过,发现众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昔日阴霾,早就一扫而空了。

        见此情形,韩湘子由衷一笑。

        逛了一阵后,韩湘子闲来无趣,便打听其吕洞宾的下落来。

        这吕洞宾比他早来长安多时。

        以他的率性,必会游戏人间,难保眼下不会闯下什么名头来。

        事实上,也正如韩湘子所料。

        他在街上,打听了一圈,果真有了消息。

        不少人都说那醉春楼,近些时日来了一道人,奇怪得很。

        每次喝酒,都会豪掷千金,要那牡丹花魁来陪。

        除此之外,也有人说那道人样貌仙仪,醉春楼许多女子背地里倾心于他。

        得知此事,韩湘子不由得摇头一笑。

        如果他所料不错的话,那常去醉春楼,找牡丹花魁的道长,就是他师兄吕洞宾了。

        要知道,前世之中,可有不少吕洞宾三戏牡丹仙子的话本。

        敢情现在他师兄要有情劫要渡。

        思虑间,韩湘子就朝那醉春楼走去。

        他去醉春楼,自然不是为了那牡丹花魁,而是为了见吕洞宾。

        ……

        醉春楼,在长安城西坊。

        由于其内女子大多娇美动人,会六艺而技多。

        故而,开业不到几载,俨然成了长安之中,最负盛名的风花之地。

        不少达官贵人,尤其是纨绔子弟,皆爱来此。

        甚至于,背地里传出有一些大臣留宿于此的传闻。

        当然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但总之,醉春楼之名,在长安几乎是无人不晓。

        而那牡丹花魁,则是醉春楼的头牌,传闻她有闭月羞花之貌,倾国倾城之容,国色天香。

        韩湘子寻到此处时,果真见这醉春楼,是个销魂去所。

        独占一园之地,装饰堂皇,靡气香兰。

        门前红袖妆容娆丽,倚栏而望,秋水盈波,最是让人意乱。

        还未来到这醉春楼,已然有一股胭脂味弥漫在巷弄之间。

        往来此楼之人,一各个衣着华丽,看上去非富即贵。

        韩湘子一身道袍来到此地,可是突兀的很。

        一些与美人勾肩搭背的客人见到他,无不投去了诧异的神色。

        但很快,就戏笑一声,不再理会。

        “这位道长,也是来此醉春楼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