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回武当交旨,今来拜会真武大帝,修(2 / 2)

加入书签

        只不过。

        在吕洞宾刚走出大殿时,身后那孙履却忽然开口道:

        “纯阳真人,且慢行。”

        “老道有一事,要与你商议,不知真人可有时间?”

        “不知孙掌门,寻贫道有何事?”吕洞宾停下步伐,回头望向孙履,问道。

        “这……,真人能否屋内一叙?”

        闻言,孙履四处望了眼,有些难为情道。

        “无妨。”

        “那就偏殿一叙。”

        吕洞宾不疑有他,就径直与孙履,走到了全真派一偏殿处。

        “纯阳真人,老道有一个请求,不知真人应允否?”

        一进门,那孙履忽得就对吕洞宾客气不已,此刻直接鞠着身子,稽首道。

        “孙掌门,且勿这般,有何请求,只管讲出来便是。”

        吕洞宾忙把孙履搀住,温声说道。

        “老…老道,想把这全真掌门之位,禅让给纯阳真人,不知真人意下如何?”

        孙履犹豫了一二,心中一横,便开门见山道。

        “孙掌门,你……”

        闻言,吕洞宾怔住了。

        没想到,孙掌门叫住他,是为了此事?

        “真人若是不愿,权当老道没有问过。”

        见此神情,孙履自知吕洞宾多半不会答应,不由得苦笑了声,脸上涌去一抹愧色。

        让出掌门之位,是那日织天大王来芮山时,生死时刻得蒙纯阳真人仗剑来救时,他就生出了这个念头。

        其一,这纯阳真人是云房祖师之徒,他来担任全真掌门之位,再合适不过。

        其二,纯阳真人修为高深,嫉恶如仇,仗义豪情,他若是愿意带领全真派,必定能摆脱当下颓势。

        其三,纯阳真人对全真派有几次救命之恩,于情于理把掌门之位禅让于后者,完全能说得过去。

        正是考虑了这些,孙履才最终决定与吕洞宾坦诚直言。

        “不!”

        “贫道愿意!”

        谁知,在孙履正黯然神伤时,那吕洞宾却猛地一口应道。

        “当…当真?!”

        闻言,孙履一脸激动,他颤抖着身子,说话有些哆嗦。

        他原本对此事没抱多大希望,但此刻吕洞宾口中说出的话,不得不颠覆了他先前的想法。

        故而,一时之间,孙履有些失态,他几乎红着眼问。

        “自然当真!”

        “贫道临来之时,师尊就曾言过,说我与全真派颇有渊源,当继承其衣钵。孙掌门,既愿把掌门之位禅让与贫道,那贫道理应接下。”

        吕洞宾想起了当日在虞山,其师汉钟离,说他为日后全真三祖一事。

        如今,孙掌门此举,算是应验了。

        一念及此,吕洞宾便没有拒绝,而是欣然答应。

        “如此甚好!”

        “那老道这就广发道函,邀请一应玄门高人来此芮山,贺纯阳真人继任掌门大典。”

        听到此话,孙履心中一暖。

        如此来看,云房祖师终究是还记得全真派,没有任其落败下去。

        “孙掌门,此事不急在此时,容贫道从太和山回来再说。”

        吕洞宾心思一动,劝道。

        “那就任凭真人吩咐就是。”

        孙履先前也听到了那虎丘天将,要领纯阳真人去太和山,拜见九天荡魔祖师。

        故而,对吕洞宾如此提议,孙履自然赞成。

        二人交谈好一番后,吕洞宾才从偏殿离开。

        到了傍晚,纯阳真人将任全真派掌门一事,已在芮山传开了。

        不少全真派长老、弟子获悉此事,无不大喜,一脸兴奋。

        要知道,吕洞宾可是人间有道仙真,修为之高,比得上罗浮真人了。

        日后,有他坐镇芮山,想来会让全真名声大噪!

        大家也跟着有荣俱哉。

        对于此事,韩湘子也知道的颇为及时。

        得知吕洞宾要任全真派新任掌门,他没有丝毫意外,毕竟前世之中,那吕洞宾本就是全真三祖!

        日后,芮山也就是吕祖道场!

        也就纯阳观!

        至于虎丘天将听闻此事,并没有说什么。

        人家乃东华帝君转世,此次来芮山,相助全真派,本就是应一劫难。

        当下,任其掌门之位,也在情理之中。

        ……

        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虎丘天将收拾妥当之后,就与吕洞宾、韩湘子二人辞别了孙履等人,往地府罗酆山去了。

        此番,三人去了罗酆山,镇守在此的鬼将见了,十分熟络打开城门恭迎。

        有刚来的鬼差,不是很懂,望见三人不见通传,就能直接进城去了。

        不由得一头雾水,与一旁鬼将请示道:

        “将军,这三人什么来历,怎直接放进城去了?要不要小的率人前去拦住,问个明白!”

        话落,这鬼将面色一板,瞪了那新来的鬼差一眼,道:

        “有什么好问的?”

        “那三位,一位是真武大帝座下的虎丘天将,另两位是太上门人,你嫌命长,去拦他们?”

        “日后看守城门,记得要把眼睛擦亮些,来过的上神也好,大仙也罢,全要记在心中。”

        闻言,这鬼差点头如捣蒜:

        “小的明白。”

        ……

        “想不到,虎丘天将动作如此迅速,这么快就把人押来了!”

        “一路辛苦了。”

        罗酆大殿里。

        北方鬼帝坐在殿前,望着进来的三人,立马站了起来,十分热情开口。

        “多亏了这两位太上门人,要不然本将哪有这么快。”

        虎丘天将爽然一笑。

        言罢,他手持一金钟,轻摇了一下,便有一粒人影落了下来,眨眼间就便成戴远的模样。

        此刻的戴远,可有些狼狈,不仅披头散发,连气息也絮乱的很。

        “拜…拜见鬼帝!”

        略一打量了眼前这肃穆的大殿,戴远就回过神来,随即对那北方鬼帝,磕头一拜!

        见状,北方鬼帝冷哼了声,痛心疾首的责道:

        “哼!”

        “戴远,你还认我这个鬼帝?”

        “本座让你去剿杀荧妖之心,你倒好,反受其所惑,打伤同僚不说,还逃到人间运州,犯下累累罪孽!”

        “昔日本座赐你真器,是望你恪尽职守,镇守罗酆。结果,你凭此物逞凶斗勇,丢尽了本帝的脸面!”

        被北方鬼帝如此训斥,那戴远只得羞愧低下头来,后悔不已。

        望着这戴远连辩解一句也不会,北方鬼帝愈加无奈,只得叹了口气:

        “来人,将戴远押入罗浮阴牢,择日送到南方鬼帝受审!”

        “小神多谢鬼帝!”

        话落,戴远就磕地一拜。

        任由进来的阴吏,将其押了下去。

        “唉……”

        见此情形,北方鬼帝一脸怅然。

        他对戴远颇多栽培,实在不忍心后者走到今日这一步。

        说起来,也是他的疏忽,未曾早日看出这戴远心中仇恨之意不减。

        若如不然,或许能避免这桩惨剧的发生。

        “鬼帝,此乃戴远之物冲劫枪,眼下就物归原主了。”

        见戴远被押了出去,虎丘天将手掌一翻,那杆乌色长枪,就闪现出来,落在殿中。

        北方鬼帝默不作声将其收好后,又听见虎丘天将说道:

        “今时,荧妖之心事毕,本将该回太和交旨,我等就此别过了。”

        “告辞!”

        北方鬼帝也不挽留,深望了三人一眼后,就将三人送出殿去,言道:

        “也罢,既要回去交旨,本座也不多留了。”

        “将来三位若是得闲,可来罗酆山坐一坐。”

        闻言,虎丘天将放声一笑:

        “哈哈哈,本将就不必了。”

        随即,就指了指吕洞宾与韩湘子:

        “倒是这二位,说不定日后会来地府。”

        要知道。

        此番,若不是因荧妖之心,加上东华帝君牵扯其中,那九天荡魔祖师是不会派他来的。

        至于吕洞宾与韩湘子,二人俱未成仙,还要在人间多加历练。

        日后难保不会再来趟地府……

        伴随笑声渐止,虎丘天将已与吕洞宾、韩湘子二人出了罗酆山,往人间太和山去了。

        ……

        这太和山,在大唐中部。

        此山,又为武当山,还称“太岳”!

        眼下,那玄炁玉虚上境之中。

        九天荡魔祖师正脚踩玄龟,与众神将、真君寻声赴感,除魔卫道之际。

        那真武大帝忽得心生感应,察觉荧妖之心一事已毕,那虎丘天将正领着吕洞宾在返回来的路上,便开口道:

        “礼巡天将,速去接引虎丘天将、东华帝君转世之人吕洞宾到此。”

        “小神遵旨!”

        此话一出,便有一神将走出,领旨驾云出了这玄炁玉虚上境。

        然而。

        在虎丘天将领着吕洞宾、韩湘子二人快赶到太和山时。

        真武大帝不由得眉头一皱:

        “这老君之徒,怎多出了一位?”

        “此子身怀青华太乙之气,倒是有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