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252:世尊如来,佛眼难观韩湘子(2 / 2)

加入书签

        <div  class="contentadv">        话音落下。

        这漫天诸佛菩萨无不变色,俱诧道:

        “想不到,这韩湘子有如此来头,怪不得能统御道门。”

        “他是天尊传人,岂不是说相当于我教佛子?”

        “……”

        “等等!我佛师尊,此子是刚成仙就被授为四品正神吗?”

        忽然间,有位菩萨似想到了什么,忙对释迦牟尼佛求证问道。

        “不错。”

        释迦牟尼佛微微点头。

        “什么?!”

        “刚成仙就被称为四品正神,这玉皇大帝究竟是多青睐于他!”

        “此子,难道将来可证天尊不成?”

        “……”

        这一刻,灵山众佛菩萨闻言,又被震惊到了。

        那韩湘子刚成仙,就可为四品正神。

        这也太夸张了吧?

        众人一时之间难以置信。

        但这毕竟是出自如来之口,大家也辩驳不了什么。

        更何况,偌大灵山之中,除却世尊如来外,谁又能一观这韩湘子跟脚来?

        很快,释迦牟尼佛略一抬手,铺天喧然之势便戛然而止。

        只见,这位世尊如来佛眼扫过灵山一应佛陀、菩萨、尊者、罗汉、伽蓝等众人,道:

        “此子身上有大因果大福运,更有大劫数。”

        “适佛法东传在即,若无必要,无需与他作对。”

        听到此话,灵山众人赶紧双手合十应答:

        “遵世尊法旨!”

        ……

        ……

        春去秋来,霜凋夏绿。

        又是三载光阴即过。

        韩湘子已离开人间,快有十二载了。

        说大唐历经十余载休养生息,到如今已是河清海晏,开创了一盛世。

        每逢国诞,无不是八方来贺,万国来朝。

        彼时,他叔祖韩愈已是耄耋之岁。

        而柳宗元、刘禹锡等好友,早在这十几载之中相继去世。

        如此高龄,韩愈早已被圣上恩准,告老还乡。

        为此,五载之前,他便回了昌黎。

        之所以能活如此岁数,是因为当日在其的寿宴之上,韩愈服食了不少韩湘子游历人间所带回的仙珍奇果。

        这也让韩愈到快此岁,依旧牙齿未落,仅是双鬓斑白而已,看上去与花甲在龄并不多大差别。

        此外,这十余年里,唐皇也已仙逝。

        新皇继位,已快七八载有余了。

        新任唐皇虽说不是一代贤君,但也是一位广纳谏言,任人唯贤,是个明君。

        只是唯有一点,让韩愈对其颇有微词,那便是奉斋礼佛,极为笃信佛法。

        先皇在位时,虽同样如此,但经过洞箫真人相助,替他平定了西征之乱,对道学之崇又胜佛门。

        岂料,随着大唐之中佛法传入,这新任唐皇是越来越推崇得道高僧了。

        至于韩湘子嘛?

        他在人间已消失了十余载。

        老一辈人提及这位洞箫广济天师或许大有耳闻,但年轻一代的人们,却对这位天师愈发模糊了。

        毕竟,眼下佛学在大唐日渐兴盛,而黄老之学却慢慢衰落。

        这种情况,自然是影响到了大唐文脉之中。

        不少儒门仕林之人也在研习佛法,所谓的就是投机取巧,从而导致荒废学业。

        韩愈早已发现这其中弊端,身为一代文宗,他可谓忧心如焚。

        曾找到不少文坛巨匠,一并写了几份奏折,托人交给了陛下,痛斥宠佛之举,就目下之情形,针砭时弊,还积极献策,望其改正。

        只可惜,每次皇上的回复总是含糊其辞。

        还让韩愈颐养天年,勿要忧虑国事。

        对于圣上这般敷衍之举,韩愈也是无可奈何。

        几份奏折递上去,不了了之后,他也不再规劝,只得亲自在昌黎讲学宣礼。

        只可惜,他没有什么神通手段,收效甚微。

        ……

        ……

        是日,韩府。

        韩愈本在书房之中,审誊先贤文章时,忽有仆役进来言道:

        “老爷,这是长安来的书信,您请过目。”

        “哪位寄来的?”

        闻言,韩愈放下手中纸笔,把书信接过,随口问道。

        “是刘大人。”

        那仆役答道。

        他口中的刘大人,乃是刘禹锡之子。

        韩愈微微点了点头,就把书信拆开,拿着跟前细读。

        可还不待百息时间,这韩愈兀自脸色一变,紧接着就晦郁阴沉起来。

        看上去,显得极为恼怒与不满。

        “老…老爷,您这是?”

        一旁小厮见状,赶紧硬着头皮问道。

        他服侍韩愈不少时间,几乎没见过这位修养有道,和粹之气,盎然于面的大儒有过色厉之容。

        韩湘子猛地把书信往书桌上一拍,怒气冲冲,骂道:

        “糊涂!”

        “糊涂!”

        “陛下糊涂!”

        那小厮被韩愈此言吓了一大跳:

        “老爷,官家可非议不得!”

        韩愈气急败坏,口无遮拦道:

        “为何议不得?”

        “老夫三番两次陈表规劝于圣上,望其勿要一味沉迷佛法,眼下圣上居然信了那妖僧的胡话,要在长安盖佛寺,亲迎佛骨?真是荒唐!”

        原来那刘大人这信中说陛下,最近听取了那弘济高僧的建议,要亲迎佛骨入长安。

        可以预料的是,一旦把这佛骨迎入长安,那长安之中势必会掀起一股佛学之热。

        到那时,儒学要彻底萎靡下去!

        此外,堂堂一代天子,九五之尊居然要亲迎佛骨入京,这在历朝历代简直闻所未闻!

        如果这“佛骨”能和他侄孙韩湘子一般,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要迎其入城,倒也无可厚非。

        可所谓“佛骨”并没有什么贡献!

        一念及此,韩愈只觉心中怒意难消,气愤难平,似有一股浇不灭的野火在燃烧。

        他走出屋外,想透一下空气。

        却觉得愈发烦闷。

        蓦地,韩愈像是下了某种重大决定,他快步走到书房,对那小厮命道:

        “快研磨!”

        听到此话,那小厮不敢怠慢,急忙走到书桌跟前,熟稔的研磨。

        不多时,韩愈用毛笔蘸了那一滩乌墨,略一思忖了片刻,就忽地下笔起来。

        他笔如龙蛇,越写越快。

        这一刻,他心中的火烧得更大了,似点亮了整个屋子,也渲染了整张纸!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一法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