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潮州鼍龙为患,只管报东海三公(2 / 2)

加入书签

        闻言,韩愈一愣,有些难以置信。

        <div  class="contentadv">        韩湘子点了点头,道:

        “愿意。”

        他话锋一转:

        “不过,待此事解决之后,侄孙还是希望叔祖可以一心学道,不再过问世俗之事。”

        对此,韩愈豁然一笑:

        “湘子,你放心吧,经此一事,叔祖早已看开了。”

        几人谈了片刻之后,韩愈忽提议道:

        “这夜已深了,咱们还是找户人家落脚为好。”

        言罢,他就邀请韩湘子、敖皎二人上车。

        命良安驱车前行。

        大约行了十余里地,众人终于是寻到了一处烟火之地。

        良安上前敲门,与主人家说明了来意,就付了一些碎银,不多时就讨来几间屋子落脚。

        等一行人进屋之后,主人家便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饭食来款待。

        山里人家的菜肴,自然不是什么大鱼大肉。

        不过野蔌山肴,倒也让众人吃的尽兴。

        趁此间隙,主人家又端来火盆,供众人取暖。

        韩愈用完饭后,打开了窗户,见外面依旧风雪呼啸,便默然站在窗前,半响不曾言语。

        好在屋里有炉火,即便外面再冷,也冻不坏人。

        韩愈就这般站着,望着屋外雪景,内心多了一丝凄凉。

        先前又历经了生死一次,眼下他回想这一生,不由得是感慨万千。

        没想到这临到头,还要去潮州……

        前路如何,他也不知道。

        思虑间,韩愈顿时百感交集,心绪纷飞。

        种种复杂心情汇聚于心,让他多了些愁苦。

        愁苦一起,就有了诗意。

        于是乎,他唤来良安,让其研磨,不多时,韩愈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一首七言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写完了这首诗,韩愈就放下了笔。

        这时,良安把目光投去,低头望了一会儿,看到最后一句时,忽地心头一紧,明白自家老爷去了潮州,是抱有死志,忙宽慰道:

        “老爷,您多想了,有天师在此,怎会有事?”

        “生死一事,谁又说的准了……”

        韩愈摇了摇头,笑道。

        ……

        ……

        翌日一早,众人醒来,发现屋外居然雨雪化了。

        为了不耽误行程,韩愈、良安等人在此喝了几碗热粥之后,就急匆匆赶路了。

        ……

        “公主,能否帮贫道一个忙?”

        另一边。

        虚空之上,韩湘子脚踩仙云,俯瞰下方韩愈那辆马车渐行渐远,不多时扭头对敖皎说道。

        “怎么,小道士也发现了昨日那场大雪下的不同寻常?”

        敖皎俏脸微凝,问道。

        “这是自然,蓝田县虽然地势颇高,又在秦岭之中,偶有雪下也是正常,可昨日那场大雪却来的蹊跷,恐是有人存心于此。”

        韩湘子点了点头,语气有些凝重。

        “难道是佛门?”

        此话一出,敖皎瞬间明白过来了,她疑声道。

        要知道。

        这韩愈在金銮殿上,几乎是以死谏的方式,来让唐皇拒迎佛骨。

        此举,自然是得罪了佛门。

        但韩愈在大唐之中地位非凡,且又是一代文宗,想要对付他谈何容易。

        唯有弄得悄无声息,合情合理才能掩人耳目。

        故而,昨日那场大雪就是最后的选择……

        “放心吧,小道士。”

        知晓这其中利害关系,敖皎当即拍了拍手,答应下来。

        刚欲转身去长安,敖皎似想到了什么,玉容上又多了一丝郑重,与韩湘子认真交待道:

        “对了,小道士,潮州距离我东海也不远了,这鼍龙吃人一事,我之前没有听过,想来是东海疏于管束所致。”

        “你若是弄清状况后,大可报上我东海三公主的名头,那鼍龙一族,应该不会与你为难。”

        “等长安的事调查清楚,我会尽快赶去潮州与你汇合。”

        韩湘子笑了声:

        “贫道明白,公主放心便是。”

        话落,韩湘子不再迟疑,身形一动,就化作一抹虹光,跟了过去。

        而敖皎亦是化作一团水雾,直奔长安。

        ……

        ……

        潮州,在大唐以南边陲之地。

        此地靠近东海。

        百姓大多以捕鱼为业。

        由于南疆之地一直未曾得以教化,加之此处湿重瘴多,经济也发展不起来。

        久而久之,此处百姓大多愚昧不堪,信众纷杂。

        也不知从何时起,这潮州之中,有鼍龙为患。

        但凡渔民出海,必遭鼍龙所伤。

        运气好的,或许能捡回一条性命。

        但即便如此,也会落个缺胳膊少腿的下场。

        运气不佳的,甚至会葬身鼍龙腹中。

        面对这困局,当地衙门是没少出力,甚至请来了不少道士和尚来做法事,可依旧没什么用处,反倒是让鼍龙闹的更凶。

        无奈之下,这潮州衙门也只能三令五申禁止渔民出海捕捞,来减少伤亡。

        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不让捕捞,潮州百姓还怎么生活。

        好在经过长时间与鼍龙的斗争,这些百姓也渐渐掌握了一些办法。

        譬如每次出海之前,都要带些牛羊,前去喂祭。

        等鼍龙们吃好了,再下网捕捞。

        有的村子则每逢一载,则拿活人来拜祭鼍龙神,献些童男童女,以报平安。

        但这种办法,不为官府所容。

        大多是百姓们私自拜祭。

        由于民不举官不究,即便衙门知道此事,想要管治,也是难上加难。

        日子一长,官府也就不理睬了。

        除非是有人告了衙门。

        但这种情况,大多百姓是不会告的。

        毕竟,这动辄事关一村一县的生死,若惹恼了鼍龙神,降下大祸,无人能活命。

        往往是牺牲一小家,来保全大家。

        当然,被选择拜祭给鼍龙神的童男童女,不仅家中能得到一大笔赏钱,同时也会受到大家的敬仰。

        ……

        ……

        潮州。

        潮安县,平沙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