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张果老倒骑毛驴游世间;东海太(2 / 2)

加入书签

        “晚辈一定竭尽全力,为龙魔先祖寻到四宝神珠!”

        对于龙魔手段,敖霖自然不会怀疑什么。

        否则的话,他压根晋升不了半步真君!

        ……

        ……

        日升月降,春去冬来。

        <div  class="contentadv">        眨眼间,人间已然过去了七八载。

        这七八载里,韩湘子大部分时间待在中条山里。

        偶尔闲暇时,也会炼制一些法宝来。

        他虽说有心想证得其他道门十神通,但奈何造化不够,始终未能如愿。

        但几载时间里,倒让其参悟了几分。

        相信日后若是有缘,定可证得!

        这一日。

        那韩湘子忽地心血来潮,掐指一算,那采荷女已然开悟,到了点化之际,他便与师伯铁拐李辞别,离开了中条山。

        临走之时,还与其要了一些灵丹妙药,以备不时之需。

        ……

        ……

        说这张果自从拜得铁拐李为师之后,整日里十分勤勉,白日里苦练道术,驭习法宝。

        到了晚上,就修行那《太清玉洞丹砂真要诀》。

        终在三载之后,凝聚了人花。

        又经四载多,凝聚了地花。

        修行进展可谓是稳中有进!

        那韩湘子下山之后,只过了七日。

        这日一早,铁拐李便把张果老叫到了跟前。

        “不知师尊叫徒儿来此,可有事交待?”

        张果进殿,望着恩师,恭敬问道。

        “张果,为师要离开此处了。”

        铁拐李道。

        听到此话,张果老身躯一颤,他不舍道:

        “前几日,韩师兄刚下山,想不到今日恩师又走,徒儿……”

        最后一句,张果老说不下去,眼圈泛红。

        以前他一人住在中条山,倒不觉得有什么。

        这和师尊、师兄住久了,骤然分离,心中难免怅然。

        铁拐李一脸平静,他笑着对张果老安慰道:

        “天下间无不散筵席,缘来缘去,终有了散一日。”

        “况且,你也要下山游历一趟才行。”

        “三花之中最后天花一道,不是那般好凝聚,需得认真体悟,才能理会其中玄妙。”

        “此外,你修成真人之前,尚有不少劫数要度。”

        “一味留在深山,难有长进。”

        “待为师走后,你也可收拾东西离去了。”

        诚如,当年铁拐李与韩湘子所谈那般,上洞八仙在成仙之前,哪个能少得了劫难?

        铁拐李证得了知尽未来际劫智神通,已然看出他这徒儿将来会历经何等磨难?

        “师尊教诲,徒儿铭记于心!”

        言罢,张果老神情一谨,俯身应道。

        “徒儿,为师去也。”

        铁拐李微微颔首。

        说完,足底嘭的一声,一团彤云乍现,托举他登天而去。

        望到这一幕,张果老忙躬身送别。

        送走了恩师之后,张果老没敢耽搁。

        便在白蝠观收拾起来。

        半日之后,他忽地从袖口拿出了一张纸驴,只轻吹了一口气,那纸驴就跟活过来般。

        一头约莫与牛犊大小的灰驴就凭空出现,围着张果老打转撒欢。

        “莫急莫急。”

        张果老摸了一下它的头,又对观里一招。

        不多时,一白蝙蝠就飞了出来,落在他的肩上。

        当下,他手持那渔鼓,倒骑在那驴背之上,把手一拍驴背,这灰驴吭哧一声,就腾云而去。

        张果老离开中条山,并没有遮掩。

        以至于晋州、汾州两地,不少百姓见一老头,倒骑毛驴,化虹而游。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短短半载,几乎传遍了整个京畿以北地带。

        甚至上到天子,也略知此事。

        ……

        ……

        不提张果老倒骑毛驴,游历世间。

        且说。

        那敖霖早在五载之前,就领着几位心腹之辈,离开了东海,在人间行走,苦寻四宝神珠。

        只可惜,一直以为并无收获。

        但他并未气馁,反倒是在人间积极扩充势力。

        降伏了不少妖王精怪之流。

        让这些妖王精怪作为自己的眼线,寻找宝物。

        ……

        ……

        大唐,增州。

        七八载过去了。

        昔日,那何泰之女,也已长大了。

        何泰将其女取名为何秀姑,小名何琼。

        这何秀姑,自幼便聪颖明慧,不管是读书还是习字,亦是过目不忘。

        在其五岁时,何泰就把她送到了私塾里念书。

        现今已八岁了。

        自从生了何秀姑之后,这何泰家的豆腐生意,那是蒸蒸日上。

        不说日进斗金,起码衣食无忧,铺面比以前大了不少,且还打出了名头。

        ……

        ……

        盛夏时节,增州地处岭南之地,天气炙热。

        这何秀姑下了私塾之后,便回到了家中。

        “秀姑回来了,今天学堂里先生教了什么?”

        何家宅院里,何窦氏刚淘洗了一盆豆子,正欲提水时,就见何秀姑放了学,飞一似的跑来了。

        “教了昌黎公的一首诗,还让我们背诵。”

        “不过,下堂之前,我就会背了。”

        何秀姑蹦蹦跳跳来到何窦氏身边,言道。

        眼下,这何秀姑正是总角之龄,七八载过去了,她长大了不少,乌发明亮,秀眉螺髻,双眼灵动,身着短裤青褂,手如柔荑。

        看上去既乖巧伶俐,又可爱纯真。

        “咱家秀姑,可真棒。天气热,厨里放有绿豆汤,你喝一碗降暑。”

        听到此话,何窦氏笑了笑,摸了摸何秀姑的脑袋,就对她言道。

        “好的,娘。”

        “等我喝完了,就帮你提水。”

        何秀姑点了点头,冲何窦氏一笑。

        闻言,何窦氏心中一暖,摇了摇头,道:

        “半大的孩子,怎能让你提水。”

        “放心娘,我力气可大哩。”

        何秀姑有模有样的拍了拍胸脯。

        说完,就跑去厨房了。

        不多时,她去而复还,嘴上还残有豆渣。

        望到这一幕,何窦氏无奈一笑。

        “秀姑,你去做功课吧。”

        “等会儿晚饭好了,娘去喊你,若你晚饭之前把功课做完了,说不定你爹回来,还会给你带一糖人。”

        “真的?”

        听到糖人,何秀姑眼前一亮。

        “当然是真的。”何窦氏笑道。

        “没事,娘。我做功课很快的,就让我为你提一捅水。”

        何秀姑不忍母亲太过劳累,语气一转,道。

        说完,就自顾自拿起水桶,往井里扔去。

        “你这孩子……”

        看到何秀姑不听话,何窦氏面色一嗔,有些责怪。

        但见她把水桶放到井里后,用力一提,果真拽上来了一桶水。

        且脸蛋之上,未有通红之色,也不喘气。

        “还真有些力气……”

        见此情形,何窦氏一惊,暗道。

        事实上。

        这何秀姑自从长大之后,种种表现,就不同寻常。

        正常人家的孩子,要想会说话,口齿伶俐表达出自己所想,再怎么说也得两岁过后。

        这何秀姑,仅是一岁就能言语。

        半岁不到,就可走路。

        而且十分聪颖,教她的先生,每次见到她无不长叹,恨其不是男儿身。

        若如不然,假以时日,这增州城也能中一状元!

        眼下,这气力又是这般大,异于常人。

        何窦氏也是喜忧参半,不知这是好是坏?

        正思忖时。

        忽地,她面容一变,瞬间苍白下去。

        原来,那何秀姑在提水时,不知怎地,脚下一滑或者水桶太重,居然一头扎进水里。

        “秀姑!”

        何窦氏惨叫一声,一下子来到井边,哭喊道。

        “娘!”

        井里。

        何秀姑在拼命挣扎,不知怎地,她刚才提水的时候,忽见井里倒映满口鲤鱼,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很是漂亮。

        就在这愣神的功夫,手上水桶重量大增,一下子把自己拉了下来。

        这井中洞口狭小,又十分幽闭,何秀姑猛地摔下,自然十分忧惧。

        她不断哭喊着,拼命向井壁抓去,奈何这井壁十分湿滑,压根借不了力。

        同一时间。

        何秀姑又觉自己被什么东西给拽住了脚,想要向上浮,却无能为力。

        不断几息时间,何秀姑整个人就淹没了下去。

        见此情形,何窦氏吓坏了,拼命叫喊着,她想跳下去救人,但奈何这水井太小,容不了她的身量。

        冷静下来之后,何窦氏立马找来绳索,给扔了下去,想让何秀姑抓住绳子,自己拉她上来。

        可就在这眨眼功夫,那何秀姑却一下子没了人影,只留下一圈又一圈的水花在井口。

        “秀姑!”

        “秀姑!”

        这一刻,何窦氏只觉手脚冰凉,一下子站不住了,只能趴在井口,不断向下呼喊,希望何秀姑能答应一声。

        可喊了半天,依旧无人响应。

        这下,何窦氏彻底绝望了,脸色惨白如纸。

        当是时,在何窦氏心头一片死寂之时,一道缥缈之声就传入耳来。

        “度人无量天尊!”

        她抬头一瞧,就见一年轻道士不知何时站在自己跟前。

        “道长,快救救我的孩子!”

        望到此人,何窦氏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猛地扑在他脚下,苦苦哀求道。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