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上洞八仙,已聚其六,玉帝敕封(2 / 2)

加入书签

        “走!”

        “摆驾慈宁宫!”

        话音落下。

        唐皇出宫坐上车辇,朝慈宁宫赶了过去。

        ……

        ……

        当今太后,六十有九。

        年龄已然接近古稀,在皇宫固然金枝玉叶的养着,但这般岁数还是免不了要大病一场。

        唐皇赶到慈宁宫时,太后依旧在昏迷。

        宫里奴婢侍女们,前后已经忙乱了。

        常太医诊治了一炷香的功夫,愣是没望出什么毛病来。

        好在太后虽然昏迷过去了,但心脉尚在,并未性命之忧。

        “晚间,太后吃什么了?”

        唐皇走来寝宫,对着跪在地上的嬷嬷问道。

        “启禀陛下,太后近来胃口不好,晚上只吃了几口燕窝寿肥鸡,喝了一碗鳜鱼粥。”

        那嬷嬷道。

        唐皇从饭食上听不出什么来,只得望向常太医:

        “常太医,膳食可有问题?”

        “回陛下的话,膳食并无问题。”

        “那母后为何突然昏厥?”

        唐皇眉头一皱,帝王之威好似雷霆般宣泄下来。

        常太医不敢直视,只得低声道:

        “陛下,依下官诊断,太后是头风之症所致。”

        “头风之症?”

        唐皇怔了下,又问道:

        “那此病能否医好?”

        “这……”

        “陛下,恕微臣无用,暂时找不到病因。”

        常太医面色一苦,忙跪倒在地。

        听到这里,唐皇冷哼了一声,怒骂道:

        “哼!”

        “连个头风病也看不好,朕要你何用?”

        听到此话,常太医抖若筛糠,根本不敢回话。

        近些年,随着陛下年岁已高,他脾气也大了许多。

        所行的杀伐比过去也重了。

        常太医可不想这个时候撞到枪口上,有时候学会不开口,也是门学问。

        见常太医不说话,唐皇神色一恼,干脆吩咐道:

        “去把你们太医院的人全叫来,给太后医治,若明日她醒不过来,休怪朕不讲情面!”

        “下官这就去!”

        常太医连忙点头答应。

        出了慈宁宫,就火急火燎赶到太医院,找来了同僚,又急匆匆折返回去,给太后看病。

        好在太医院里还是有些妙手,有专治头风之病的。

        经过一番针灸,天亮之前,总算让太后醒了。

        如此一来,常太医等人可算松了一口气。

        这下,命保住了。

        但好景不长,太后虽然醒了,但她气色却不怎么好,唐皇看在眼里,始终心有隐忧。

        又唤来常太医等人,询问太后病情。

        对此,几人对视了一眼,才支支吾吾言明,按照太后眼下这病情发展,最多只有一载寿命。

        就这,还是得国库拿出那些名贵药材续命才行。

        得知母后寿命无多,唐皇就沉着脸,阴郁一片。

        众臣见状,哪敢多言?

        这个时候若触了圣上的霉头,可是要砍头的!

        “来人,去请通胤真人进宫!”

        唐皇坐在龙椅上,默然了半响,这才想出对策,既然太医院的医术救不了母后,那就请那些仙人来救!

        是以,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通胤真人。

        这通胤真人,乃是罗浮真人的弟子。

        曾经得到过洞箫广济天师与纯阳真人的指点,想必可以救他母后性命!

        然而。

        等通胤真人进宫,看了眼太后的情况后,就表示无能为力。

        太后寿元几何,那是生死簿上早已定好的。

        眼下,她时日无多,此乃定数也。

        若自己为太后多续命几载,无疑是逆天行事。

        故而,通胤真人干脆与唐皇言明,太后病症,他同样束手无策。

        不过,怕唐皇问责,通胤真人又话锋一转,说他可减缓太后的病痛。

        听到这里,唐皇怒火果真消了些。

        就让他赶紧施为。

        一连几夜,唐皇为了照顾太后,俱是在慈宁宫住下。

        朝堂们,不少大臣得知太后病重,纷纷拿出珍藏的续命之药,以博得皇上好感。

        其中,兵部尚书更是献策,对唐皇奏道:

        “陛下,臣听闻那通玄真人精通丹道,何不请他来长安,为太后炼制一枚仙丹,来延年益寿?”

        闻言,唐皇眼前一亮,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先是对兵部尚书称赞了句:

        “爱卿此计甚妙!”

        接着,就吩咐道:

        “传旨下去,着北司虎贲卫中郎将前去传朕旨意,宣那通玄真人入京!”

        “臣遵旨!”

        兵部尚书应道。

        翌日一早。

        虎贲卫中郎将军裴晤,便率领一队人马离京,前去寻找张果老的踪迹。

        根据线索,张果老旬月前,曾在登真山中现身。

        故而,裴晤等人,就赶去了登真山。

        ……

        ……

        而就在唐皇要宣见张果老时。

        终南山、鹤岭。

        于此修行的韩湘子,忽乍然从入定之中醒来,掐指一算,原来是张果老成仙之时已到。

        一念及此,韩湘子立马动身,前去寻那张果老。

        ……

        登真山。

        张果老于此地修行,足有半载多了。

        自从晋升真人之后,张果老就一直按照师尊铁拐李所授之法,勤勉修行,偶尔倒骑毛驴,手执渔鼓,劝化世人。

        对于师尊所赐的太上丹砂一诀,他现已修行圆满了,这几日体内龙虎争鸣,顶生紫烟,时不时能听到天上仙佛之音。

        这日。

        张果老体内阴阳二炁遍游全身,略一动了动,天地间雷声大作,风云汇集,瑞彩冲霄。

        他忽然心生淋漓之意,欲乘云登天而去。

        好不容易压制下来,这股悸动又躁然了许多。

        当下,张果老暗中忖道:

        “莫不是,这是老道功德圆满,即将成仙之兆?”

        话音落下,眼前金光一闪,一道濯然人影破空而来,击掌而笑:

        “恭贺师弟,即将羽化飞升!”

        瞧见人影,张果老赶紧站起身来,无奈言道:

        “韩师兄说笑了,老道正不知如何是好?”

        韩湘子把手一拜,宽声道:

        “不必紧张。”

        “师弟,且放宽心,你尚有一劫数未渡,待此劫一毕,自有天丁力士,接你上天而去。”

        “哦,老道还有一劫?”

        张果老闻言,面色倏地一变,诧异相问。

        “这是自然。”韩湘子点了点头。

        又提醒道:

        “此劫已至,师弟可要早做准备。”

        “到底是什么劫?”

        张果老满脸困惑,掐指细算,只觉眼前被有迷障遮掩,他压根无从得知。

        他现在好歹也有五脏一境,占卜求卦这一术法可不差。

        但不知为何,张果老向来算不准自己的。

        “不可说。”

        “师弟顺从本心,自可渡过。”

        韩湘子莫测一笑,说完又兀自消失在此地,把张果老弄得一头雾水。

        奇怪的是,他一得知自己劫数未毕,先前那般天地异象,顿然全无,仿佛不曾存在般。

        张果老又细细掐算了一遍,还是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他只得静下心来,无悲无喜。

        ……

        ……

        眨眼间。

        三日即过。

        这日,那裴晤等人在当地县令以及里正的带领之下,来到了这登真山。

        “将军,那仙人就在此山之中!”

        一身穿绀蓝官袍的县令,指着这片崇山峻岭,对裴晤等人言道。

        “这就是登真山?”

        裴晤举目望去,但见此山,林深谷幽,遥岑寸碧,心下一苦。

        这么大一座山,可怎么找通玄真人?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