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返回永峰县(1 / 2)
短暂的探亲假终于结束了。
家里,施玉华正在为即将返回源平的儿子和儿媳妇准备行李。
看着眼前大包小包里装着这么多的东西,刘岩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哎哟我的妈,您这是想累死我呀?
到了公社,还得走三十多公里的山路呢。”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妈这不是想让你多带一些东西分给大家吗?
前些年咱们家里的情况不好,拿不出什么感谢人家。
如今爸妈都恢复工作了,前些年的工资也补发了,咱们做人要懂得感恩。
这些年,那里的人没有亏待你,回去后要好好感谢大家。
炒面是妈妈自己炒的,放了花生粉和芝麻一块儿炒。
干吃容易噎着嗓子,肚子饿了就用开水泡着吃,记得要多喝水,否则吃多了容易上火。
还有一罐肉酱,也是妈用肉丁和豆干丁为你们做的。
每次吃饭的时候,舀一勺子就可以了,多了咸。
另外,这些火腿罐头、奶糖、糕点、砂糖、肥皂,都是托人从内部用票买的……”
刘岩忍不住打断了施玉华的话:“妈,我爸这不是走后门搞特殊吗?不怕别人背后说闲话呀?”
“嗨!虽然我跟你爸心里也觉得这种的方式似乎不妥,但还不是想着丽莉她们家里那么一大家子人,还有那些家境不太好的知青。
尤其是丽莉她几个哥哥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增加点营养。”
“哎呀妈,我可不抽烟的,这袋子里怎么还有这么多香烟啊?而且还都是带锡纸的高级香烟。”刘岩一边搜索着行李袋,一边嚷嚷道,接着从行李袋里掏出几条香烟。
“这可不是给你的!这也是你爸托人买的,是给你岳父和几个大舅哥的,你自己可不许抽,记住了!”
……
此时此刻的刘岩心想:在这个物质匮乏、商品价格不透明、流通不畅的年代,其实赚钱的机会非常多、也非常容易。
尤其是从城里来的知识青年,每年回家两趟,随便带一些在城市里能买到的或时兴的商品,拿到县城或公社,就可以赚一笔钱。
不仅能赚取来回的路费、还能赚到比一年劳动工分高得多的钱。
但是,在这个年代,没有一个知青敢这么干。
不仅仅是因为缺乏商业头脑和意识,关键是害怕犯上“投机倒把”的罪名,那可就身败名裂了。
源平村里就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劳教人员,名叫牛二,长的一副酒糟鼻,是天源公社街道小有名气的混混,脑子特别灵活。
整天琢磨着从永峰县的周边邻县倒腾当地特产和商品到天源公社卖。
牛二从小就是孤儿,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每次赚了钱就到处散发香烟、请大家吃饭喝酒。
不管跟他熟悉不熟悉,只要肯赏脸给他面子,他就把你当作哥们。
如果有人向他借钱,只要他身上有十块钱,绝对不会自己留下多于五块。
按照他的逻辑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而且借出去的钱从来都稀里糊涂的,别人赖着不还,他也不会想起向人要。
就这这么一个人,1970年因为“投机倒把”被判了五年刑。
由于在狱中表现比较好,在监狱三年就提前释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