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永远不能忘本(1)(1 / 2)

加入书签

裴晓虹说道:“当然记得!我们将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新旧观念的转变,是思想教育问题。”

秦璐接着说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对贫穷根源的认识。”

她顿了顿,接着说道:“我告诉你们,就拿77级大学生来说,也不是百分百的精英,也有老鼠屎。

我们班里有一个从农村来的学生,到了燕京后,整个人就变了。

虚荣心十足,总是跟城里的学生攀比吃穿,把助学金都买了麦乳精和奶粉,一罐接着一罐。新衣服一件接着一件。

嫌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好吃,没吃几口就倒掉。花家里的钱,似乎一点儿也不心疼。

你们说,这样的人即使学习再好,今后对社会有用吗?能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吗?”

“不仅不能,而且有可能成为国家的蛀虫。因为他们骨子里是自私的,他们害怕贫穷,害怕自己有一天再回到过去的苦日子,所以会想尽一切办法捞取好处。”周海洋说道。

谭媛媛说道:“这种情况师大也有,我们年级有一位农村的学生,父母从大老远的农村来看望他,他嫌父母亲土里土气,躲着硬是不见。

最后,父母亲找到老师,这位学生才不得不出面,而且对同学说,那对老人是他们家的邻居。”

秦璐说道:“这种嫌弃父母土气的大学生,心里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家乡。大学毕业后更不会想到如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是一个嫌贫爱富、势力虚荣的人。这样的人,最终将因为金钱迷失了自我,甚至犯罪堕落。”

……

周海洋说道:“有一年的五一节,我和几个外地同学去西单,在百货大楼里,看见我们系里的一位家在农村的女生,正站在服装柜台边,身边站着她的农民父亲。

这位女生看上了一套衣服,非要她父亲买,她父亲一脸为难的表情。

我们几个走上前问她怎么了?她一脸写满了不高兴,不吭声。

这个时候,只见她父亲从随身携带的布兜里抓出一大把钱,全是一块两块几毛面值的零钱,最大的一张面值五块钱。他尴尬的对我们说:她母亲这会儿正住在燕京的医院里,这些钱是给她母亲治病用的……

她父亲还没把话说完,只见那位女生气呼呼的撇下她父亲,扭头就走……”

刘岩说道:“姐,正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所以才更需要我们去做。如果从农村出来的77级大学生都不愿意去做,今后就更没有人愿意了。”

“这条路,任重道远!”秦璐说完,叹了口气:“77级大学毕业生,多少单位抢着要人,燕京有多少单位等着你们。

可是,你们几个,却偏偏放弃了优越的条件,选择了这么一条,没人愿意走的路……

你们别嫌我唠叨,之所以跟你们说这些,是因为发生在身边的这种事情太多了。”

……

那天,在去往燕京的火车上,秦璐对大家说起了上山下乡时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

我曾经插队的那个地方,是西北最穷的一个县,是全县最穷的公社。

1976年底,公社把我从生产队抽调到公社,参加对贫困户的调研工作。

在公社期间,几乎每天清晨或傍晚,我都可以看到一个哑巴老头儿推着豆腐车,在镇子上慢慢走着。

车上的蓄电池喇叭里,发出一阵阵清脆好听的女声:卖豆腐,正宗的卤水豆腐!豆腐咧。

我很好奇,有人就告诉我,那喇叭里的声音,是哑巴老头女儿的声音。

听人这么一说,我就更好奇了。

他们就告诉我,发生在这个哑巴老头身上的一段故事。

这个老头有一个女儿,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汪海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