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番外之入宫(三)(1 / 2)

加入书签

第41章  番外之入宫(三)

        乌雅氏拿出一个包裹来,笑道:

        “家里没什么好东西,便有也比不上宫里。包裹里几双棉布袜子并贴身的小袄,是咱们自己家人比着姑母留在家里的衣裳做的针线,姑母不嫌弃将就着用。还有两罐子甜酱,两罐子腌菜,是公公从前说起姑母喜欢的老字号;再就是一包金银锞子,姑母这些年帮扶着,家里多置了些产业,这些孝敬您宫中使用。”

        郭嬷嬷听了,撂开金银,先看了针线。原来宫中饮食虽然丰盛,但宫女怕伺候时出虚恭出丑谁也不敢多吃因此少有发福一说;再来郭嬷嬷一生未曾开怀生养,年纪虽大仍有些纤细之态,比寻常老妇面上至少年轻五六岁,衣服竟还合用;至于酱菜,可真真是娘家人才能准备出来的东西,旁人如何能知。

        “难为哥哥惦记。”

        一语已是泪下。

        乌雅氏轻轻言道:

        “姑母不愿意出宫自然有姑母的道理,但您侄儿千叮咛万嘱咐,叫媳妇问您一声。若是改了主意,尽可回盛京家去,咱们奉养您。自公婆去世后,咱家中没个长辈,时常思念您,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也指点指点咱们。”

        郭嬷嬷虽已立志不出宫,听到这一番话,却也有些牵动心肠。待要说几句体己话,见小辈们还在,姚洛还是没出门的姑娘,到底不方便。这便高声向窗外叫道:

        “外面是谁当差?”

        只见帘子一动,一个穿灰鼠滚边青色比甲未留头的小姑娘走进来,笑嘻嘻地问:

        “嬷嬷使唤做什么事?”

        “原来是小双。我两个侄孙女头一回进宫,好歹你带她们到这宫里不要紧的地方转转,也算长点见识。可行么?”

        “是。两位小姐跟我走吧。”

        济兰瞧出这是长辈有话要说,忙领了妹妹退下。姚洛闷了这半日听说要逛,喜得无可不可,欢天喜地行了礼,由小双带去不提。

        郭嬷嬷喝一口茶,把盖在膝上的棉被拉了拉,缓缓说道:

        “好容易来了,想着我那侄子不是只有这一句话要问吧。”

        乌雅氏没想到老太太如此厉害,登时紫涨了面皮,勉强答道: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姑母。想来您也知道,我娘家乌雅族里,怕是要出个主子娘娘了。虽然亲戚离得远,但她没进宫前我也曾见过两次。若说人物,不是我这当娘的说嘴,家里两个姑娘,倒也不差什么。您侄儿,就有些动心了。”

        郭嬷嬷眼皮一搭,待要出言讥讽,忽然又有些心灰意懒。想着世人拜高踩低、趋炎附势尚且寻常,自家侄儿也不过想着人往高处走,女儿出色,动了心思,不奇怪。这一二年宫里多了多少包衣出身的美人儿,十里倒有九个是这个打算。

        原来满洲八旗里头的包衣,虽然比汉人体面,但说到底还是奴才,若要抬旗当主子,从前就只能立下从龙战功,一刀一枪拿命去拼;但皇帝生母佟氏,原来不过是汉军镶蓝旗出身,入宫时品级也不甚高,皇帝登基,八年前就把舅舅一支抬了汉军镶黄旗。

        清朝后族抬旗自此始。

        从前皇帝的生母不是满人大姓贵女就是蒙古王公掌珠,佟氏之风一开,八旗之中地位不高又有适龄女儿的,纷纷打起这条路的主意。只盼着一朝侍奉君侧,诞下龙子,一家上下都能跟着荣华富贵,平步青云。

        郭嬷嬷年纪渐长,年轻时那一股火爆脾气本就去了不少,又深知人心一项,最是难以转圜,若是自家侄子动了这个心思,只怕自己说什么都拉不回来。既然如此,只好在乌雅氏身上下功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