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入瓮(一)(2 / 2)
梁九功把折子重新呈上,康熙看了,眉头紧皱,怒视高士奇。
“你跟王鸿绪,怎么回事?”
高士奇心想,也不过如此,跪下解释。
“皇上垂问,臣知无不言。王鸿绪受贿五百两,保嘉定知县年底吏部考核为优。这事臣略有耳闻,他也来我家求过情。但……”
“避重就轻,巧言令色。朕问的,是你俩拉拢翰林院诸学士,哄骗学子,四处宣称,可以照当年,朕直赐你会试资格的例,保举他们,免去乡试、院试,借此勒索钱财。”
高士奇默默盘算着,觉得这个罪名,编得还不错。
“回皇上,如此种种,臣都是头一回听说。实在只按圣上的吩咐,见过王鸿绪两次。问起,准噶尔的事。”
康熙挥一挥手,梁九功带着伺候的太监们,迅速退出去。
“他怎么说?”
“臣当时装作随口一问,他也没有在意,只说劳民伤财,胜负未定,不如和谈。”
高士奇从头到尾只有一个依仗,那就是皇帝的信任。
修明史,执笔翰林呈上书稿,康熙随手一翻,恰好是明英宗北伐蒙古反被俘虏那一段。当时康熙的神色,高士奇读懂了。
情势,动摇了圣上亲征蒙古的野心。
外面的饥荒有多严重,连海枫都知道,康熙更清楚。如果问他自己,康熙当然想御驾亲征,扫平漠北漠西;可现实是,为战争准备的粮草,一部分已经被挪用去赈灾,今年冬天,恐怕还得接着挪用。最后能剩多少,谁也不知道。
高士奇运用他伴随康熙十多年的经验,抓住这个瞬间,主动说出了当时,康熙最想听到的话。
准噶尔之事,再议一番,如何。
高士奇从来没有对徐乾学说过谎。他正是利用徐乾学对自己的猜忌,和远离康熙的空档期,引诱徐乾学走上岔路,让他调转矛头去对付索额图,与复出的良机失之交臂。
康熙确实想让徐乾学去主持修明史,目的是给这位老臣一个契机,提出打蒙古的弊端,在朝堂上引发议论,看百官到底怎么看待这件事。
只有这部分,被高士奇刻意隐瞒了。
书房中,时间静静流逝着。
高士奇的汗水,一滴滴落在面前的砖地上。
“竹窗,你先起来吧。这份折子,朕会再派人详查。”
“皇上,臣办事不力,识人不明,惭愧至极。郭琇向来耿直,不畏权贵,臣相信他所弹劾,确有其事。大约是王鸿绪打着臣的名头,诓骗学子。可若是对簿公堂,不免说出准噶尔的事,于皇上江山大计,有害无益。臣便认下吧!”
“唉,你这又是何苦……”
“臣侍奉皇上年久,老母在家,无人照看,拙荆又病重,恐怕时日无多。还请皇上恩准,臣休致归乡。”
“也罢。准噶尔的事情,朕回头还是交给徐乾学吧。你多陪伴母亲、夫人也好。待风平浪静,朕再找个由头,把你叫回来。”
“臣,谢主隆恩。”
1保送会试可以粗暴理解为,保送大学入学资格。其实比这个还要厉害,科举要层层筛选,万中未必取一人,能跳过好几层选拔直接进会试的,我只知道高士奇一个人。
2卫懿公好鹤,还给鹤封官职,赐车马,引发国内广泛不满。狄人进犯,军队人心涣散,要求鹤上战场杀敌,最后当然战败了。
3明英宗的事挺长的,感兴趣可以直接搜下土木之变。在这里简单概括一下:1449年蒙古打大同,明英宗在太监的怂恿下亲征,战败被俘。蒙古打到京城,明英宗的弟弟紧急登基稳定局势。此时相当于明朝同时有两个皇帝。此后围绕着皇位争夺,明朝内斗严重,国力被极大削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