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婚俗(1 / 2)

加入书签

第198章  婚俗

        般迪这边忙着解决连襟之间的矛盾,康熙也没有忘记,要安抚一下达尔罕王。

        这次多伦会盟,康熙没有带诸皇子和裕亲王,单叫上了弟弟恭亲王常宁,用意就是希望,通过大公主,缓和一下科尔沁的不满情绪。

        阿如拉任性地拿火枪对准多布同时,恭亲王回到康熙身边复命。

        “怎么样?姐姐和姐夫,过去这个坎儿没有?”

        塞外没有京城那么大的规矩,恭亲王和康熙两兄弟坐得随意,无非为了尽量凑冰釜近些,天气属实热得人受不住。

        恭亲王就差撩起衣裳擦汗,不住手地用绢子按着额头上各处。

        “姐夫,皇兄知道,通情达理;端敏姐姐可没那么容易劝。大公主跟着哭一阵,说一阵,她还是没完没了的。”

        “差不离,叫孩子回来吧。她就是这个性子,被太后惯坏了。这一二年还算长进了呢。只要姐夫心里清楚,那就好。后头还有四公主定亲的事情等着,没功夫跟她耗下去。”

        喜事总比眼泪更令人欢欣鼓舞,恭亲王笑着答应了。

        “皇兄想怎么办?眼下人齐全,东西跟不上啊。这彩礼、嫁妆,一时半会儿运不来。”

        “这倒无妨。土谢图汗部对这桩婚事志在必得,察珲禀告说,他早就托巴林王把东西给置办齐全,都运到这附近了。朕临出来,也叫内务府多准备了东西。反正四公主总得给一家,备下总没有错,还真用上了。少是少些,日后正式办婚礼的时候,补上也行。”

        恭亲王亲自操办过大公主的婚事,脑海中还有零星的记忆,赶忙拿出来卖弄。

        “可不是呢。皇兄还是仔细跟察珲商量一番。咱们满人呢,不管哪里的,规矩大差不差;蒙古可不得了,两个紧挨着的部落,都恨不得多出几个新鲜规矩,更别说远的了。鄂尔多斯和翁牛特不一样,厄鲁特和喀尔喀又是别样婚俗,错一点,能被念叨好几年。还有好些有意思的规矩,皇兄要是有兴致,我说几件。”

        康熙白天被政治斡旋弄得精疲力尽,正想听点轻松的,就叫梁九功弄点酒菜来,跟弟弟小酌。

        恭亲王喝过两杯温酒,打开了话匣子。

        “蒙古嫁女儿,嫁妆给得大方,彩礼倒不怎么收,意思意思也就行了。可还是有给不起的穷小子,娶不上媳妇。不过,这也有办法,就看男子有没有胆量了。”

        “怎么说?”

        “娶不成,就私奔呗。哄得姑娘爱上他,趁着夜黑风高没有人看着,牵一匹马再叫上几个相熟的好兄弟,把姑娘接出来,悄么声地跑了,就算大功告成。”

        “那,父母也不管吗?”

        “姑娘自己愿意,怕什么。门口挂上条哈达,父母第二天看见就明白了。这时候随便找个媒人上门,彩礼恐怕都是娘家给姑娘做面子,垫进去的呢。漠北那边,常有这事。后来干脆就成了规矩,父母不准管,台吉、喇嘛们,也都不管。”

        康熙心想,怪不得多布对四公主这么多年来,又是写信,又是送礼的,合着跟这儿掏这个坏呢。好在四公主还算有主见,乖乖跟着大公主待在帐篷里,没有用一条哈达气死他。

        “这成何体统?那要这样,私定终身的小子有媳妇,老老实实守规矩的,就一辈子娶不上亲?”

        “老实人有老实人的办法。当年成吉思汗就这么干的。先去老丈人家,做呼日更,帮着料理家务,抚弄牲口,用劳工抵彩礼。要是泰山看得顺眼,跟姑娘不办婚礼,直接生儿育女都使得。有点汉人倒插门的意思。不过蒙古的赘婿,不做一辈子,最多几年,就能带着媳妇和嫁妆,到外头单过日子。”

        康熙觉得,这还算像话。

        也许是酒精的作用,又或者是久违地和弟弟如此轻松地聊天,他竟然也开起玩笑来。

        “朕虽然应了这门亲,总觉得闷闷地,哪处不对。要是多布也来给朕当几年上门女婿就好了。朕痛痛快快地,摆一摆泰山的架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