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风疾(1 / 2)

加入书签

这是京城戒严的,第三个夜晚。

        九门封闭,门市冷落,太阳下山后,只有知了敢叫两声。

        三公主、四公主带两千亲兵入城之后,绝大部分京官都机智地选择了告假,六部空空荡荡。

        宵禁的梆子响过后,大学士张英府上的大门,开过两次,却没有人走出来过。

        张英知道,再过不到两个时辰,乾清宫中,这场诡异的角力便会结束。到底是太子釜底抽薪,还是皇上大义灭亲,总会有个结果。

        他半年多都等了,不差这两个时辰,但他的长子张廷瓒,没有两个时辰,可以续命。

        府里长住的大夫,原是张英为了方便自己装病请来的,如今却守在他的长子床边,用药施针,片刻不离。

        “张相,大爷的风疾是老毛病,这些天许是操劳着了,因此发作。在下医术浅薄,京中多有圣手,何不请来,为大爷诊治呢?”

        张英看着眉头紧锁、扶着额头痛不欲生的长子,最终下了决心。

        人算,不如天算啊。

        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偏过不去长子的生死。

        张英走出儿子的病房,找来府上的大管家。

        “照你说,外头不肯通融?”

        “老爷,小的白天出去,七贝勒的丈人、都统法喀大人,亲自带兵守在外头。他替四公主殿下传话说,她要想进张府,谁又能拦得住?可殿下不愿冒犯了老爷,您自个儿把门打开,她才进来呢。”

        “唉……那就去请吧。把我的书房拾掇拾掇,多备上些果品好茶。”

        “是,小的这就去安排。”

        短暂的忙乱后,张府总管出了大门,向把守在外面的兵丁,递了两个沉甸甸的荷包做贿赂。守门的几个八旗兵里,便分出一人,往法喀处报信。

        海枫其实就在不远处,一条暗巷里,坐在马车中闭目养神。大学士张英,值得她下功夫拉拢。

        明早要参加大朝会的官员,要么,早早都站到了她这边,吃到了她给的红利,不能跳出来反对,譬如陈廷敬、王士祯;要么,有致命的把柄捏在高士奇手里,不敢开口投反对票。

        比较棘手的都察院,她在郭琇等人任职期间,已经把势力渗透进去了,那些言官,答应两不相帮,大多装病不参加,只留几条小虾米出席,充数而已。

        这就是她十多年来的成绩单。人脉、人情、利益交换。纵然有几个官员始终没能搭上线,但他们都不在重要的位置上,声量可以忽略不计。

        只有大学士张英,海枫没有把握,能捂住他的嘴巴,不被他质疑。

        而且,就在她进京的前一夜,本该被软禁在自己家中的四贝勒,也就是雍正,竟然在粘竿处侍卫的帮助下,突然逃跑了。

        他或许此刻,就藏在昔日老师张英的家中,也说不定。

        治风疾的药材,两名京城最好的大夫,她白天听说张廷瓒发病后,立刻就准备下,然后命人套车,在这条巷子里,静静地等着。

        海枫本以为,总得张廷瓒的病情真正被控制住了,张英才会服软,没想到大夫和药材刚进张府,一名三十上下、中等身材、做书生打扮的男子,便来跪倒在她的车马前。

        “臣、大学士张英之子,翰林院庶吉士张廷玉,叩见四公主殿下。”

        海枫被这个在清宫剧里,高频出现的名字勾起兴趣,撩起马车的窗帘,打量着他。

        这人长相倒没什么特别的,算不上英俊,胡子刮得利落,一件半旧不新的灰色家常长褂,领口、腕口,在灯笼的柔光下,都能看见破损后、又精心缝补好的痕迹。

        宰相家的次子,穿衣打扮如此寒酸,张英是真不为富贵动心。

        “免礼。你哥哥如何?”

        “回公主殿下,大夫还在诊治。”

        “既然还没转危为安,张英怎么就派你来了?”

        “父亲说,殿下心意已到,生死有命,不可强求。命臣,请您到府中一叙。”

        “那好,前方带路。”

        马车悄悄出了巷子,驶入张府大门。

        海枫知道张英在安徽老家,还有点产业可以收租,日子过得去,只不能奢侈罢了。府里虽然没什么亮眼的布置,花花草草都被打理得十分用心,庭院并不寂寞。一株紫茉莉,花未开,香气却好得很,熏得这个夏夜,清新、洁净。

        海枫扶阿香的手,下了马车,张英已恭候在院子里了。

        “公主殿下驾到,敝舍蓬荜生辉。请殿下,移步书房中小坐。”

        “张大人客气了。”

        海枫跟着张英进到书房里,里面也是冷清到,让她有点不好意思的程度。莫名后悔该提前,从高士奇私藏的那些传世佳作里,选出两幅字画包起来,送给张英撑撑场面。

        “张大人这大学士当的,未免太小心了。”

        张英示意次子张廷玉给海枫倒今年的新茶,自己却还用平时的茶具,一张桌子上,新旧泾渭分明。

        “老臣是桐城人,小地方,公主殿下可能不大知道。老臣念书的头一日,启蒙先生除了教些简单的字,再就是讲明:不要丢了东林六君子,左光斗、左御史的脸面。咱们桐城人出去,总得借些这位同乡的名声。”

        <div  class="contentadv">        海枫一口茶刚喝下去,凳子还没坐热呢。听见张英在那儿划清界限,心中暗自发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