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市井之内皆说三国(1 / 2)

加入书签

第111章  市井之内皆说三国

        马和带回来的财物,仅仅是粗略估计,便有数百万两的价值,这是难以想象的暴利。

        朱棣大喜过望,自是重重嘉奖了马和。之后,他才有心思,问起马和的其他任务。

        毕竟派这么多人去“赚钱”,未免不好听,马和是有着正经的任务的。

        “禀陛下,古里国国王的册封诏书,已经送达,古里王请我代呈谢恩折子。”他拿出一封书信呈上。

        “另外。”马和顿了一顿:“您前些日子提到的吕宋总督,也已经册封完毕。”

        吕宋的富户们前些年联合派遣了一个使者前往明廷请求归入大明统治,朱棣也正是由此萌发了将吕宋纳入治下的念头。

        “当地没有国家,依靠着富商大贾维持秩序。吕宋有两个最大的富商,一个是许柴佬,一个是陈肃,都在当地有着极大的生意。”

        “其中许柴佬年事已高,且流落海外已有数代,与我礼仪之邦瓜葛甚少,多蛮夷习气,商贩提起他时,有惧而无敬。另一人陈肃年轻,又是颇通礼仪,且众商贩提起他时皆交口称赞,说此人乐善好施,行为大气。臣考虑良久,最后便任命陈肃为吕宋总督,其人在当地名声甚好,想必也能保得一方安宁。”

        “陈?”朱棣眯起了眼睛:“和昔年陈友谅是什么关系?”

        要是封了昔日对手的后裔作吕宋总督,那可就是大笑话了。

        马和摇了摇头:“是闽地陈氏。臣问过他的来历,是福州人,元末时候父辈下了南洋,近几年才在吕宋定居。”

        朱棣点头,既然这样,那就没什么问题了。他也没兴趣去统治那个小岛,既然对方已经名义上服从,那他就不管了。

        他转而嘱咐马和道:“爱卿辛苦。只是如今朝廷财政紧缺,你却是歇息不得。你准备准备,朕拟在十二月时,开始第二次下西洋。”

        “遵旨!”马和大声说道。

        ——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又要启航。

        “又要走了。”出航的前夕,马和最后一次在大明的街市中漫步,感受着民间的烟火气息。

        旁边的茶馆里传来说书声,无意间传入耳朵的“玄德”,“孔明”勾起了他些许的兴趣。

        他信步走进了茶馆,只见不大的馆子里已经满满地坐满站满了人,足有数百之多,人虽多,但却鸦雀无声,所有人竖起耳朵,听着坐在上首的说书人讲着三国。

        三国的故事本来在民间也是流传甚广,大多数是以戏曲的方式出现,也有很多话本,但是往往牵强附会,加入大量野史,使得整个故事不伦不类甚至离奇,文笔还粗鄙,马和虽是三国的忠实粉丝,却也受不了那些话本的内容。

        但是这一回,改编得却是极好,故事虽有演义色彩,却整体符合历史,人物塑造也是鲜明无比。那说书人口才也是了得,待得一句“且听下回分解”说出,马和竟还是有些意犹未尽,有着冲上去把之后内容问明白的冲动。

        他听到前面的人在议论。

        “这三国,前端满是英雄气,可是后面,越听,越令人难受!听了一部分,便再也听不下去了!”

        “哦?敢问阁下听到了哪里?”马和饶有兴致地搭话,心里暗想,这人竟然也对三国有自己的见解?

        “我听到天公将军阵亡,就不听了!”那人理直气壮地回答道。

        “你这还好一点。”有人凑过来,“我听到青蛇绕梁的时候,便听不下去了……”

        马和:……

        你们是不是在逗我玩?

        你们一定是在逗我玩,是吧!

        “这位相公别理他们,他们跟你作耍子呢!”有老丈人走过来,把这笑嘻嘻的两人给赶走。

        马和趁机问道:

        “老丈,这说的是那个平话?三国的平话,我也听过许多,这般精彩的,却是头一次见。”

        “这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确实是近年来最好的三国平话了。”老丈笑呵呵地回答道:“我看你像读书人,喏,前方便有卖。”

        马和当即走到前面,果然看见有一个书坊,里面已经围满了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