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繁荣的渤海湾(1 / 2)

加入书签

第291章  繁荣的渤海湾

        卞壶很快便收到来自朝廷那边的准许王羲之通行的信件,不由稍稍放下几分心思。

        然后卞壶便给了王羲之路引,让王羲之能顺利前往青州,甚至邺城。

        而王羲之也听从卞瞻的话前往青州临淄,然后打算从海边航线前往津口,再顺着已修建起来的北段永济渠前往邺城。

        王羲之来到临淄,发现这座自古以来便是以商贸著称的城市,依旧人来人往繁华如昔。

        与之对比,那座由曹嶷修建起来的广固城,在刘泰把治所迁移到邺城后,显得有几分萧条,但即使如此,广固城依旧是青州的重要政治核心。

        或者某种程度上来说,刘泰把广固城作为青州半岛的政治核心,基本上只要这座城市还在,那身后深厚广阔的平原,便是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

        而临淄的政治属性被剥离,但拓宽的河道直接连通到渤海里面,使得临淄彻底成为北方的商业城市,甚至是整个山东半岛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重要枢纽。

        广固城也不算亏,只要陷入到战乱,那广固城便能成为辽东半岛的重要门户与支点。

        王羲之来到青州后,倒也没马上乘船前往邺城,相反,他听从了王导的话语,前往东莱王氏,北海王氏等世家投递名刺,靠自己琅琊王氏的身份,相互交流。

        不过,东莱王家的主事是王桑,现在都还在汲郡驻守,而他儿子王明则在他手下当差,上次他出使回来,刘泰嘉奖了他,但还是把王明留在王桑手下。

        一来暗示,只要王明表现的好,可以一步一步接手王桑军团,而同时也把王家影响压缩在王弥旧部中,否则自己想去处理王家也不容易的事,毕竟自己跟王家捆绑挺深的。

        所以,虽然王桑的嫡子接待了王羲之,但双方也没聊得有多投缘,只能说相互见了面。

        但来到北海王氏,王羲之便见到高中后正好放假回家的王度,倒是一见如故。

        王羲之是琅琊王氏出身,对王度来说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更不要说莫看王羲之年龄小,单只他那手独步天下足以让所有拿笔之人低一头的字迹,便让王度佩服不已。

        所以王度便是拉着王羲之一起切磋书法,心中更是敬佩不已,很快便是相交莫逆。

        “逸少,你不如跟我一起启程前往邺城吧!”王度对王羲之道,“我乃进士及第,前往邺城可乘官船,这船平稳且迅捷,餐食也美味,省去你我一路杂事!”

        “如此便却之不恭,多谢子器的美意。”王羲之对王度行礼。

        “好说好说,不过一句话的事而已!”王度倒对王羲之回礼道。

        王羲之听到王度话没再多说什么,而是话题一转,对王度道:

        “子器,听闻你参加邺城的科举,不知道是一个怎么样的场景,可否与我说说?”

        王度听到王羲之的话,脸上或多或少带着几分的腼腆,但还是开口道:

        “那场景,我现在都有些难忘啊,整个河北之地的士子全部过来考试。

        学子们先洗尘,洗尘后穿上朝廷准备的服饰,进入到考场。

        那可真黑压压一片都是人山人海,而伱便要在这么多人中竞争,以求考出好成绩。

        接下来一考《九章》选拔算术,二考《汉书》选拔通史,三考《策论》选拔韬略之士。

        可说每次考试,都会感受到周围人减少,以及扑面而来无穷压力。

        当时考完《策论》从考场里出来时都是扶着墙的,那感觉好像千钧重担卸下来啊!”

        王羲之很是津津有味的听着王度的话语,不由好奇道:

        “为何会有如此大压力,凡世家出身,难道主考官不都直接录取吗?”

        “嗯?”王度听到王羲之的话有些发愣,略带着几分不解的看着王羲之,疑惑道:

        “怎么可能,主考官又不知道卷子是谁写的,所有答题试卷上,在考试过程中会有官员进来糊名,遮掩住考生的名字。

        同时交上去的考卷,更安排专门军史按照不同格式进行卷抄,如果抄录过程中出现别字,军史没标注出来,军史更会被责罚。

        交到朝廷官员手中时,只能凭自身才华去竞争,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文章到底是谁写的。

        难道晋廷那边的考举不是这样的吗?”

        “……”王羲之听到王度的话,顿时感觉晋廷那边的科举制度到底多么不合常理,苦笑道,“晋廷那边是不糊名的,所以选拔出来的多是名门子弟。”

        “不糊名?!”王度听到王羲之的话感叹道,“若如此,那我这种寒门怕毫无机会!”

        说实话,王羲之听到王度的话,不由沉默了下来。

        因为王羲之原本觉得晋廷科举已是非常完善,但如今再听着王度说大汉的科举再比较,可以发现晋廷的科举完全就只是世家手中的玩具而已。

        对于世家来说,只不过是把远来察举制的制度稍稍变了变名头。

        毕竟看得到籍贯,看得到名字,那自家子弟又怎么会落选。

        只能说,其他寒门子弟一样想要考上一个好的名次,最好办法就是看自己所在郡县大户跟自己是不是同姓。

        如果有,自己最好也改个同样名字,那说不定上面人为了不出错误,便把几个同名同姓同郡县的人全部都招进去了。

        否则,你想要在没糊名制的科举制中脱颖而出,那才华要多逆天啊。

        王羲之接着又同王度聊了一段时间,但在知道科举制度的差距后,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有几分心忧晋廷的。

        王羲之从小就是在晋廷长大,他们琅琊王氏更是从他父亲还在时便是晋廷最顶尖的家族。

        虽然父亲战败长平,让自己没了出路,但王羲之对晋廷的归属感还是非常强的。

        毕竟晋廷对于世家那是真的好,大汉现在对世家也是真苛刻!

        只要王羲之是正常人,那自然是会对大汉抵触,对晋廷产生无尽的归属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