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伐楚前夜(1 / 2)

加入书签

第234章  伐楚前夜

        晚上与东瓯使者大宴之后,陆纬与萧何、陈平又在镜湖上亭子里进行了一场私宴。

        时值冬季,天气小寒,这样的冷风吹拂下在湖面上摆上一只小火炉、温酒畅谈,自有一番意趣。

        陆堂主身着一件亮眼赤红狐狸皮大衣,如此冬天哪怕不用驱动内气亦不觉寒冷。

        大衣是由东瓯国所献,毛皮材料出自瓯越的一类特产火狐,因为皮毛‘似熊熊燃烧的火焰般’温暖,因此在寿春售价颇高。

        火狐数量稀少,但东瓯人一直连生存都是个问题,要他们饿肚子去讲究保护珍惜动物是不可能的。

        萧何在三人中,在此地生活时间最久,因此坐于温酒器旁,主持分酒任务。

        三人今日抛开那些功利的身份,对于白天之事更是一字不提,只以诸子百家弟子交流相聊,言谈间第一个话题,不可避免的与已结束的道家天人论剑联系上。

        作为目击者之一,陈平对赤松子与逍遥子的比剑过程评价十分公允客观、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人宗弟子就对逍遥子有所偏颇。

        战斗本身是以赤松子的完胜而告终。赤松子对雪霁的保管已有十年,对这把剑的剑意领悟非常深刻。

        天人二宗的两位掌门都是当世知名道家大师,双方因为‘天、人’本身的理念差距,对于多变的时局选择大为不同。

        对于天下大势,赤松子坚定恪守天宗宗旨,潜心于太乙山中修行、接受天宗前辈北冥子的教导,继续感悟追求个人修为上的‘天人合一’境界。

        而逍遥子作为人宗掌门,偶尔会亲自下山感悟人间疾苦,并对此感慨颇深。随着秦国统一步伐的加快,逍遥子下山频率也越来越多。

        不知赤松子如何看待另一脉师兄弟的选择,不过无论萧何还是陈平,都估测逍遥子掌门已经与反秦联盟产生了瓜葛。

        萧、陈二人对天宗的立世选择不敢苟同、却也不会反对,毕竟人各有志。而对自家掌门这么急切的立场站队,一样有所微词:太乙山毕竟在秦国地界,逍遥子反秦的证据一旦被秦国有所掌握、秦兵大军压境,届时人宗留山全体都会面对诘难。

        他们两个尽管离山在外,可对于道家人宗的情感,依然深刻。

        逍遥子的反秦立场不能粗糙的认为对或错,然而手段应该更隐蔽一些,或者将掌门之位临时褪下。

        “陆堂主行走江湖多年,与我们逍遥子掌门可有过会面?”

        陈平饮下半杯温酒,闭目品味其中暖意。

        “未曾见面,耳闻却是不少。”陆纬思索了一阵,摇头道:“前些日在寿春倒是听说逍遥子掌门在到了城里,也无缘遇到。”

        “天人之战后,掌门没有过多沮丧,在我之前就下了山,原来是到了寿春。”

        “寿春中鱼龙混杂,掌门去那里是可以预料的。”萧何天人论剑未归太乙山,却对寿春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证明其现在在门派与世俗实际之间,现在更关注后者。

        “寿春中墨家也在,掌门借着这个机会与墨家联系上的话,人宗内部会生出反对声音来。”

        陈平才重新下山不久,对近期的情报掌握有所欠缺,但墨家的行踪更早之前就有蛛丝马迹,这部分他清楚知道。

        “墨家作为一派显学,如今却沉沦到现在的处境,实在令人感慨。”萧何叹了口气,墨侠的名头,在一众江湖少侠里,是很有威望的,曾经萧何也受到过部分影响。

        “根源出自他们的教义本身,墨家的覆灭本就不可避免。”陈平倒不以为然:“因为‘兼爱’,墨家自六指黑侠之前起,就接纳了大量因为战争而陷入危难的六国人士,这些六国人士有些互相仇视,但更多基本都是憎恨秦的。”

        “心中有了立场,‘非攻’自然就做不到了。”

        “六指黑侠尚有崇高的威望镇压下面的心思,但墨家弟子的构成成分决定了它注定会走到秦国的对立面,后来燕王丹的继任,既是燕丹本人的能力出众,也与墨家大环境有关。”

        “六指黑侠亦是位叱咤江湖数十年的豪杰,他岂会看不透自己之后的墨家巨子人选大概率会是燕丹呢?”陈平嘲讽的一笑:“无可奈何的默许罢了。”

        “未来会彻底毁灭墨家的,还是墨家自己。”他大胆做出预言判断。

        “这方面,儒家比墨家进步之处在于,儒家教义不是不变的。历代小圣贤庄掌门都会以时代的脉络去对儒学进行修饰性变更说法,一个成长的门派,生命力总会顽固一些。”

        萧何看了眼一直微笑着旁听的陆纬,话锋一转:“这点农家亦是如此。”

        “从一开始的粗犷江湖门派主动参与进大世之争,积累实力、低调行事,农家的发展潜力,未来必定不仅仅局限在一个镜县。”

        “此言不妥。”陈平对师兄的言论出声否定着,在感受到两股意义不同的视线注视来后,他笑着侃侃而谈:

        “这并非农家的进步,而是陆堂主的雄才大略,在他指导下共工堂才会进步,其余五堂完全没有什么改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